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6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路客与刀客”请进,《天台风物•辛亥志士、医学家许轵民博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4:1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台风物•辛亥志士、医学家许轵民博士》


辛亥革命志士、医学家许轵民博士,原名许承淼,一名传元,别号天托,祖籍天台新民乡水南村,因曾祖父入继城关射圃堂陈氏舅父家,故又名陈学源、许陈琦,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六月十一日出生于城关杏庄一户兼营商业的农家,幼年因二位兄长夭亡,“五行缺水”,每逢“迎会”,都被穿上囚衣关在笼里,抬到岩下拜菩萨。对此,他极为反感,总想寻机摆脱。八岁时,临海来了客人,说起那边办私垫,就闹着跟去读书,与屈映光同学。1902年转到三台中学堂。
1906年夏,许轵民瞒着父母,借了五十元钱,东渡日本,进同文书院学习日语,后转弘文学院。课余,拜革命家章大炎为师,学习汉学,兼习翻译,所得报酬寄回台州,作为偿债和养家活口之用。1909年以光复会员身份加入同盟会,与绍兴陶成章、临海王文庆友善,积极参加留学生的爱国运动。又因革命需要,考入日本海军学校,被清政府发现,指为“乱党”,阻其就学。
时值国内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接连受挫,许积民乃数度潜行回国活动。他在高等师范学校念的是英语,接触过一些同情中国革命的美籍教师和神职人员。按照他们的建议,化装成牧师 (许已剪掉辫子,这在中国是要杀头的),到广州码头,由领事馆派车接去,参加革命活动。1911年冬,他毅然中止学业,由上海上岸,立即去杭州参加战斗,   与丁任生等最先攻入藩院。等到上海光复,许积民又参与光复会募兵援宁,担任台州王任化营参谋长。113,在联军进攻南京天堡城未遂的关键时刻,总司令徐绍桢命令准备奔赴幕府山的台州营,改为援助朱瑞的浙军。新召募的战士勇敢异常,他们在王、许等营官的带领下,大声呐喊着往上冲,浙军反落在后面。凭高恃险的清兵面对着这些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新兵,惊吓成一团,纷纷后撤,朝阳门为之堵塞,翌日,天堡城宣告光复。
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财政拮据。根据章太炎的推荐,孙中山付予许轵民以理财重任。任职期间,他廉洁奉公,开源节支,使财政情况有所好转,受到孙中山的称赞,并欲授予要职。许轵民目击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业已为袁世凯所窃取,革命阵营内部又发生分裂。作为一个正直的革命党人和知识分子,他既不愿混迹于争权夺利的官场,就决心钻研科学来极效祖国,遂于1912年夏,获准以三倍官费赴德国留学。先是化了一年半时间补习德文,接着又整整寒窗十载,深研医术于柏林大学。
德国是马克思的故乡。耳濡目染,许轵民受到了共产主义潮流的影响,并与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接触;1921年赴苏,又听过列宁演讲,思想日左。19229月,孙炳文、朱德赴德。当时许轵民是留学生头头之一,常去伦敦交涉事务。听说国内来了二位革命者,就竭忱欢迎,帮助安排生活、学习德文,介绍他们与社会民主领袖威廉·李卜克内西的孙子相见。自此,他们就多次一起参加社会政治斗争,结下深厚的革命情谊。
1923年夏天,许轵民从柏林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这是天台第一位博士。接着他入柏林新科伦医院,任总院部医师,旋升主持医师。年底偕孙炳文访苏,翌年二月初返德。孙炳文则顺道回国,然后折回德国,传达有关国共合作的文件,宣传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这使许轵民更加坚信唯有联苏、联共,依靠工农才能解救中国。1925年“五卅”运动的消息传到德国,他积极参加了朱德等人组织的抗议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集会。
19258月底,许轵民取道海上经列宁格勒到莫斯科,又一次访问了列宁的故乡。直至翌年六月返回祖国。护照至今珍藏在家。
许轵民来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进了广东大学(不久改名中山大学),负责新医科学院的筹建工作。他不惜重金聘任国内外第一流的专家14人,其中一半是德籍教授博士,从此德国学派取代了英美学派,并实行德国学制,改二年为五年。同时购买最新仪器和设备、杂志书籍,整顿医科附属医皖,相继开设解剖学、生理学、细菌学和病理学四个研究所,院政焕然一新(见《中山大学校史》)。其间与国民政府最高顾问、苏联革命家鲍罗廷过往甚密。
许轵民与鲁迅在日本一起师事章太炎,为浙江同乡,来中大则是同事,情谊甚笃。他邀请鲁迅给医科学生讲演,鲁迅欣然答应。
1927
126《鲁迅日记》写道:“午后往医科欢迎会讲演半小时。”在一次教授会议上,医学院院长许轵民与代校长朱家骅因政见相左而辩论,得到了教务主任兼文科教授鲁迅旗帜鲜明的支持。
是年暮春,鉴于国立上海同济大学校长阮尚介因压制学潮辞职,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上海分会派谴许陈琦(即许轵民)、孟心如和奥国专家美布为维持同济大学委员。但由于经费问题,直至630,首席委员许轵民等方始接管学校,开始筹备秋季开学学事宜(《同济大学校史》第一卷第819页)。旧时国立大学校长的地位和待遇是很高的。许轵民与下层人民,诸如厨师、报童、传达、驾驶员等颇为接近,同他招呼,必定和颜悦色地答礼;向他借钱,常罄其所有。国民党右派说,“共产党爱穷人,许某解囊济贫,非‘赤党’又其谁?”流言蜚语不时袭来。8月,他被迫辞职,从此专意行医。冬起,与孙孝宽在沪开设“宽民医院”。
翌年,朱家骅调任浙江省委员兼民政厅长,攫取了全省党政警务大权,在杭州《民国日报》上发布“共产嫌疑”许轵民的通缉令。原来他们不但政见歧异,而且在1912年许轵民曾经因朱家骅当众诬蔑他出国学医既有名又有利、“很奸”,而给了对方一记耳光,并说:“中山先生说我很忠诚,委以理财重任,你竟说我很刁!”这次政治报复,多亏有警备司令部旧友(许在台州营的部属)保护,许得免于祸。1930年夏,四川省善后督办刘湘欲礼聘一德国医生,德驻渝领事即以许荐之。为了政治避难,许轵民赴川,开始了廿三年寄迹内地的行医生涯。先是当了一段时间的保健医生,接着筹资办了一所医院。
抗战以来,许轵民医院被敌机所炸,弟媳、子侄又罹难于上海闸北大火。他痛恨日寇,拥护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信中国必胜。他对留日时同学戴季陶说:“日寇看起来很凶,可进了我们这个大国,凭这么几个兵,会弄得问不到路,吃不上菜。历史上边民入主中原,还是让我们给同化了!国共两党理应坐下来谈,别再兄弟阋墙、兵戎相见,让东洋小鬼占了便宜。”
许轵民和吴玉章交好,经过吴的介绍,八路军驻渝办事处的同志,多来许氏开设在北碚温泉半山腰上的“松林疗养院”诊治。吴及其子侄有时也住在那里,直到解放前夕,他的子侄每次来访,都由许轵民次子坚中应门望风。
1953年许轵民离渝赴沪,朱德、吴玉章等闻讯,托数学家何鲁邀其赴京就职。许以年迈有疾婉辞。遂任上海市第十一人民医院顾问医师、市政协委员。19718121155分,许轵民以肺癌病逝于上海胸科医院,终年82岁。
天台诗人曹天风1985年夏以《拟为同盟会张翅、徐杏春、许轵民、胡天山、丁任生诸先辈举行百年祭》为题,作诗凭吊:“并事马孙无贰志,百年乡党表孤忠。黄花岗外雄风在,重赋大招傍浙东。”第三句即指许氏虽因战友坚阻未殁于黄花岗之役,仍不失其雄杰之风。
综观许轵民一生,历经晚清、民国与新社会,始终热爱真理,追随时代先进,是中国共产党的良友益侣。

(许坚中  许尚枢)  






[ 本帖最后由 白小生 于 2008-2-28 14:16 编辑 ]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4:11:44 | 只看该作者
天台南门大桥《许轵民》石碑
许轵民(1889-1971)
医学教育家,县城人。同盟会员,参加辛亥革命后留德。为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回国后,创办中山大学医学院,为首任院长兼教授;继为国立同济大学校长。后去重庆行医。系上海市政协委员。
(许尚枢提供)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4:12:31 | 只看该作者
路客与刀客
山哈人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08-1-22 09:12  只看该作者


知照韦彦铎君


因缘不思议,徜徉后司街.读了韦彦铎先生的大作天台三认识.似有感慨,略说几句.1许轵民先生执掌同济医科大学校长问题.在此我们要搞清楚,德国人在中国所办的教育事业,有二所重要的大学,一所是以路桥,土木,建筑等工科见长的同济大学,一所就是许轵民先生供职的同济医科大学,一般人很容易把二者混为一谈.同济医科大学历史比同济大学还要悠久,是一所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的老校.由德国宝隆博士于1907年在上海创办,是德系医学在中国的代表.1951年国家院系调整后,移迁至武汉.现在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院士也毕业于德国柏林医学院,后来也长期担任同济医科医学院的校长,当然他是许轵民先生的学弟,同事,后学.韦彦铎不明就理,把同济大学,同济医科大学二所完全不同的大学张冠李戴来抵牾,诋毁许轵民先生是相当不厚道的.许轵民先生任同济医科大学校长的履历是正确的.错不在许尚枢,一般人对此是要搞浑.另外关于中山大学校长问题.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一段时间,曾出现六所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一时称作第三中山大学.许老先生正确的职务不是中山大学校长,是中山大学医学院院长,就象金庸,担任过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当然金庸不是浙江大学校长,是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许老当然是中山大学医学院院长.韦彦铎为了加大打击许尚枢的火力,可能明知大学下面分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医学院......而来个中山大学校长.许轵民先生的中山大学医学院院长没错.2许尚枢同许杰老先生相见问题.这哪能算得上许尚枢的过错呢,?许尚枢八二年不见许杰老先生才让人觉得不通情理.许轵民长期工作生活在上海.许轵民身前长期担任上海市政协委员.全是上海医学文教界声望卓著的人物,二家是世交,世谊,还是宗亲.许杰是许尚枢爷爷的朋友,许杰回乡许尚枢随侍,恭迎是很合情合理的事情.哪里是过错呢,真是让人觉得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当时你韦彦铎不着四六的人物要是硬插一脚,才觉得让人好笑呢.
在此偶点评许尚枢不见韦彦铎是正确的,要是见了,二人当然得说一些话.又断章取义一番,咱惹不起,犯不着.所以所谓<造假的石碑>一文,偶在此特正视听,各位看官明鉴.韦彦铎名如其人,乱敲钟也.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4:13:39 | 只看该作者
黑夜塞报为哪桩

韦彦铎



题目中“塞报”两字总觉不妥,但一时想不到贴切的词汇。听说过“分报”、“派报”、“送报”、“卖报”,都与当时情景欠贴切。

2006131日(农历丙戌正月初三)晚7时许,笔者正在看“新闻联播”,隐约听到 声,一张报纸从虚掩的门缝塞过来。连忙开门,塞报人已不知去向。人虽杳然,必与许尚枢先生有关,这个判断不会错。是许先生亲自动手?那倒不是,主公有意,自有下人操办。

仔细看报,是2006125日的《天天天台》,第13牌印通栏大字标题《优待书香满赤城》,一篇记者对许先生的访记,现在“书香”还在许先生的书房里,待“满赤城”时乡亲们才能闻到。文章满版,还有4幅照片,都是光荣纪录。主要内容根据许先生口述,他从太公、祖父、叔公、叔父、叔叔、父亲,一直夸到自己。“在介绍父辈们成长岁月时,许尚枢陷入短暂的深思”,像演员进入角色。有一个小标题“一门两杰,程书励志”,谦虚!其实至少有三杰,即他的父亲也算一杰。文章使人预感到许先生恐怕又有新动作,打造祖父之后,接着打造他的父亲。

记者的纪言叙事,都由许先生提供,至于是真是假,看不出什么鉴别。好多文字似出许先生之手。

塞报为哪桩?许先生怕笔者读不到他的光荣史,故塞报进门,开启愚钝。这位老弟真仔细!突然一闪念,这篇文章专门写给笔者看的吗?平时对名人(因写名人多而成名人)多有不敬,应该报复。

为什么黑夜塞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无条件投降,民间敲锣打鼓,大放爆竹,媒体立刻出号外,派报不分昼夜,许先生的家事也这般重要,等不到天亮?笔者曾要求与他当面交换意见,客人既然光临,进寒舍谈谈有何不可,为什么一塞即溜?

塞报行为偷偷摸摸,想起另一件事。去年,拙著(《中华天台宗通史》、《乡情散记》)在新华书店架上被撕。每本书撕去十几页,撕下却不拿走,夹在书里,吐出书外几公分。奇怪,谁在捣鬼?查无实据,不可胡指。行为偷偷摸摸,类似塞报。

天台的媒体在真与假冲突中有点倾斜,读者觉察到帮许先生忙。有人不服,将《认识许尚枢先生》上网,天把工夫即被消去。假的得以扶持,真的不准发表。有小栏目《天台历史上的今天》,让许先生多多露面,导向含意深长。骗子迷惑媒体,媒体不察,自损形象。

人说许先生著作等身,单从数量着眼。拜读之后,概括起来只6个字:“零化整,整化零。”把别人的东西撮在一起即“零化整”,如“丛书”之类;从中摘几句登“历史上的今天”即“整化零”,整存零取。吹捧的认为“零化整,整化零”了不起,可以发“特别奖”。

上门塞报是一种炫耀、挑战的行动,殊不知人家已得悉骗局老底。造假屡不自觉,“自忖大爷好精神”,将落得愚蠢、无救的悲哀。下一期《天台山文化动态》,应报导这个生动的信息。下一届天台山文化研究会,许氏祖孙应作重点人物研究。

许先生“伟大”,一举塞报就搞得人家莫名其妙,此报非同寻常,折而藏之以为传家之宝。

200621

[ 本帖最后由 白小生 于 2008-2-28 14:18 编辑 ]
5#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4:14:08 | 只看该作者
天台三认识(一)-------认识许尚枢先生
认识许尚枢先生



韦彦铎


上世纪80年代,许尚枢先生在天中语文组,我任教研室语文教研员,两人开始认识。他热情,有干劲,彼此关系不错。

1982年5月,许杰先生回乡,教育局与天中合办欢迎会。那天中午,东道主未作邀请,许先生坦然参加拍照、宴会,谈笑自若。这种超越常人面子观念的胆识、善抓机遇的心算,令人惊奇。城府之深,初露端倪。“为贤者讳”,20多年未尝点破;公之于世,表示旁观者记忆犹新。

1990年,天台广播新设栏目,每周播送一些乡土信息。王振勇(栏目负责人)、陈瑜、陈邦设等先生负责组稿。1991年,广播稿编辑成书,即《天台风物》。首发式上接书一看,许先生居然是主编。后来得知,他向王先生要去稿子,在别人文章的什么地方变动几句,署上自己大名,算是合作,又塞进许多自己的篇什。曾问王先生怎么会这样,只道稿子经过他手,印出来就成这个样子。未经会议通过,标出8个主要撰稿人,许先生名列第一。出书经费盈亏,概不公开。这个经验对他来说至关重要,后来合作撰书,都套用类似办法。许多打过交道的人,懒得说穿,他以为得计,屡屡搬用老把式。

众手成书,作者署名必分先后,他对做主编、争第一已习惯成自然。1990年9月,出了一本《教坛星群》(全国首批中、小学部分高级教师名录,民间举措),他接上关系,负责天台部分,共56人,每人出资10元,毫无疑问位居第一。(按文件排名第十二)他主编的不说,其他合作的,即本来居后亦能超前,不得手求其次。如《国清寺志》,他从撰稿人上升为副主编,又在3个副主编中居首,据传搬用了小聪明。巧取虽一时笑话,多少年后谁知道当时的笑话,眼光远大就在这等地方表现出来。

他借用到政协文史委,接着又任天台山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后升任副会长兼秘书长),一种文史“大腕”的架势出现了。1993年,首届天台山文化研究会,我递交两篇论文:《“唐诗之路”商榷——新昌、天台古驿道》和《修禅道场碑铭译注》。《东南文化》发表时,他是首席责任编辑,第一篇不发,道理我懂,与他“扬帆直指石梁”观点矛盾。第二篇,他妄加糟塌后发表,用意是让读者看看,这算什么文章,做法恶劣。原文(见《乡情散记》253页)和糟塌的样子(见《东南文化》1994年第二期170页)细心核对一下,真是用心良苦。我去政协办公室查问,他推说不知,在事实面前胆子不大。1993年6月,首届研究会分发《通信录》,我被除名,个中原因彼此心中明白,他把我看成障碍,必扫除而后快。

许先生还要治人。从此,他在权限范围内,不准我与会,不准我发文。权限之外,惯用谗言,借助他人达到同样目的。我不在乎他的惩罚,照常吃饭、喝茶。暗喜官儿不大,如果是皇帝,我辈无遗类矣。有一种迹象一直延续到今天,那些乡土文章,凡属他圈子的都是天台山文化;圈外的,即使出书也不算天台山文化。何以见得?读一读他的总结和有关的“研究动态”便知。他有一个错误观念,只有他的东西才是正宗的天台山文化。他对上恭维,对下利用,中则按需结交,造就了事业。对我这个不上、不下、不中的人,以惩罚使我服贴,我不服贴;他怕提荒唐往事,我认为做人不可欺诈。抱歉!许先生感到头疼。

许先生见不对劲的人出书,一下子心里不舒服。1996年6月,朱封鳌先生出版《中国佛学天台宗发展史》,有个署名“见闻”的人在《台州佛教》(1997.4)搞批判,说这本“小册子”否定国清寺的天台宗祖庭地位,其实书还没读懂。以“护法”姿势出现的见闻,申言要为国清寺“正本清源”。见闻就是许先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又策动僧人将“小册子”逐出佛法流通处。整个过程是闹剧,俗家人迷糊出家人。

许先生的学术思想,对人严,对已宽。上世纪末,他发现一块岩头,侧影像老太婆,亲自命名“天姥岩”,考证出李白写梦游天姥诗的根据就是这块岩头。闻者骇然,唐朝的李白怎知1998年发现的岩头?“一石解开千古迷”,千古难解之迷独先生能解。他荣膺“台州市藏书状元”,读书多,一般人不懂他的考证。他在劳动路墙上题诗《九遮山访范增》,稍不合律,以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大辞典上列名)衡量,似不够格。

许先生看重资料,擅长获取同人的成果。《天台风物》、《天台文史资料》(约10册)都成为《天台山旅游文化丛书》的猎物。从1991年的《天台风物》到2004年的“丛书”,15年来资料越收越多,只有分本才能容纳。完成“丛书”有功劳,应该肯定,而提供资料的大批人被踢开了。厨师炒作佳肴,作料拿人家的。天台山文化包括景观、游记、诗联、宗教、人物、民俗等方面,兼收并蓄是单行本(如《天台风物》),补充分开就成“丛书”。有一种驾轻就熟的办法,那本《天台山诗词曲赋选 注附楹联》(非法出版物,出版日期、出版社都假),这回已变成“丛书”里的《天台山诗联选注》。

出书有名无利,如何双赢,他运用经济头脑。他狠抓捐资、广告诸环节,白拿人家照片,再加书费收入,相当可观。经手出书,一向不给或少给稿费,《东南文化》的几期“天台山文化专号”,始终不知谁中饱稿费。他与撰稿人关系,类似老板与打工仔关系。他与曹志天先生合作的《天台山民俗风物》,曹一人撰稿,许的《后记》转弯抹角地提示读者是他指导完成这本书的。事先说定曹第一署名、不出资。待书印出,向曹要去4700元(包括书号、打字、第一署名、添印)。该书印数3000本,每本定价16元,2750本归主编所有。“丛书”出版了,主编进帐,撰稿的还要掏腰包。

他遇到截然不同的反映。当苦心经营、坐定地盘、忘乎所以时,赢得了不明真相者的崇拜、领导的器重。好心的朋友把文化掮客当真正的文化人,模糊了是非。身受其害而洞察的人唾骂了:文痞。

他有一个念头:跻身名人,传书后代,光耀史册。这念头使他产生巨大的动力,也使他干出愚蠢的动作。他是人才,其人其事可以传世。不过那些失实的东西应该去除。例如,他拔高祖父,《天台风物》(412页)这么记载:辛亥革命时最先攻入浙江藩院、领兵光复南京天堡城、章太炎推荐为孙中山理财、亲聆列宁演讲,帮助朱德学习德文结情谊、与鲍罗亭(苏联)过往甚密、与鲁迅结成至交,等等。我曾写信质疑(见《乡情散记》304页),无言对答。2000年,他出版《天台山历代名人传》,把谎话重复一遍(见270页),已近似无赖,不管羞耻了。他与乃祖同登天台当代百位知名人士行列,一门两名人,便宜了。照理,单凭说谎一条就不配当名人,而他说了谎仍为名人,又高人一着。

我与许先生的争论希望解决,如可否“扬帆直指石梁”,至今相持不下,尚有其他质疑没有解答。我多次写信向他请教,也曾托人转话当面谈谈,可惜均无回应。后来逐渐明白,凡是名人都很忙,也不轻易接见人。另有可能,别人抬他,我刺痛了他的旧伤疤。

此文平淡无奇,但写的是名人,侥幸将随名人一道流传。麒鳞皮下露出马脚,也算一种人文景观。










2004年12月25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4:14:29 | 只看该作者
天台三认识(二)----------认识许轵民先生
认识许轵民先生


韦彦铎







早有传闻,许陈琦是女人。传闻而已,不可轻信。及至看到中山大学校报(新)第78期(2004年9月14日出版),方知传闻不谬。文章太长,不妨摘录有关许陈琦的几段事迹如下:




医科学院是1925年7月并入的广东公医大学改组成立的,由曾任署理校长的生物学系教授褚民谊任医科学长兼医科学院院长。不久聘桂毓泰为外科教授。由于缺资料,这时期的教授情况不详。






医科曾聘请几位德国学者来校任教,创办了我国医科大学几乎是最早的研究所后,学校经过物色聘请,并通过自身培养,涌现了一批著名教授,使中山大学医学院在全国医学高校中居于前列的位置。其著名教授有:许陈琦……(共37人)。






(以民初留学德国的女生为例)如1924年,许陈琦获柏林大学医学博士,论文题目为über spaltbildungender Oberlippe,是关于唇裂颚的遗传基因研究;同年在柏林刊印。她可能是中国第一位获得医学博士的女生。



许尚枢先生为祖父写过传记,《天台风物》(1991)、《天台山历代名人传》(2000)都有登载。传记中有一句非常关键的话:许轵民又名许陈琦。仔细比较传记与校报,发现情况不对头。



(传记)
(校报)

△许轵民,男
△许陈琦,女

△1923年夏,许轵民毕业于柏林大学,获博士
△1924年,许陈琦毕业于柏林大学,获博士

△1926年,许轵民筹建中山大学医科学院
△1925年7月,改组成立中山大学医科学院

(不提许轵民为院长)
(褚民谊任院长)






不难看出,许轵民和许陈琦是两个人。许轵民可以又名许陈琦,但不是许陈琦女士。至于医科学院院长,传记没有明确指谁,校报却有真实姓名。直至南门大桥堤边设置乡贤石刻,许轵民像下才明确提出“创办中山大学医学院,为首任院长兼教授。”医科学院在1925年成立,何劳许轵民到1926年再筹建?如果许轵民为首任院长,那么褚民谊到什么地方去了?原来尚枢先生用许轵民又名许陈琦这句话,移花接木,将许陈琦女士的事迹搬到他祖父的名下去了。

许陈琦女士又曾任职同济大学。现在的同济大学是以土木、建筑为主的理工科大学。前身是同济德文医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德国人在上海办同济医院,医学堂附设在内。1927年改为同济大学,许陈琦女士于这段时间任职。而传记转了几个弯,把许轵民写成同济大学首任校长。改名后的同济大学设医、工、理、文、法5个学院,许轵民到底是校长?是院长?还是不搭界?第一个转弯是在许陈琦名字后面加括号,内填“即许轵民”字样,于是这位女士又被置换为他的祖父。

许先生真是异想天开,像中山大学、同济大学这类档次的校史改得了吗?哄骗善良的乡亲,无非为了抬高他祖孙的身价。许先生富有才能,而把它用在凿空乱道上,太不值得。好在许陈琦女性,否则两个许陈琦难以分辨,会出现类似真假包公案的戏剧性局面。许先生往往创造奇想,他在苍山寻找毛泽东的儿子,也是一种奇想。

许先生撰写传记有妙法,以他祖父生活的时空为基点,联系同一时空的名人及活动,借此达到拔高目的。按此妙法,章太炎、孙中山、朱德、李卜克内西的孙子、列宁、鲍罗亭、鲁迅、孟心如、美布、戴季陶、朱家骅、吴玉章等大批名人就拉扯上关系。拉扯上关系,却拿不出根据。传记最后又添一笔,他的祖父“因战友坚阻未殁于黄花冈之役。”摸不清这个“战友”为什么要“坚阻”人家的革命行动,他的祖父为什么被“坚阻”而停止革命行动。如果“坚阻”不成功,他祖父一定殁于这次战役,黄花冈将有73位烈士。

许先生撰写传记,把祖父拔得太高,经济家、医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集诸家于一身。这种人才,天台唯一,全国没有。假设他的祖父健在,读了孙子撰写的传记,觉得内疚,倒是一位可敬的先辈;如果引以为荣,那就是“家学渊源”了。相信他祖父属于前者,孙子为他立这般皇皇大传,做祖父的只有哭笑不得而已。

谎话出现多次可以混淆视听。有人造谣曾参杀人,一而再,再而三,曾母越墙而逃。好象纳粹干将戈培尔说过,谎话重复几次就成事实。许先生是否从类似故事中得到启发?过去,天台人很少知道许轵民先生的事迹,自他孙子的传记问世,突然出现了一个集诸家于一身、纵横捭阖的乡贤。他的祖父够得上乡贤中的魁首,按理杰出的事迹早就传闻乡里,为什么沉寂了将近一个世纪、待他的第三代传人出来宣传?

2004年,许先生出版《名人与天台山》,不载祖父传记。为什么?想来传记里谎话太多,不断露馅,按原样登载,瞒不过读者;更改后登载,等于自己承认原先是谎话。所以索性不载,这是最佳选择。再者,《名人与天台山》已组成“旅游文化丛书”,流通范围更大,知情人更多,露馅频率更高,不载传记可以减少冒险性。

许先生现任天台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到此为止,恐怕不可能再提升。任职时间太久了,论品质,略嫌低下,明智的话,不如自动辞职,而他还要连任。一直干下去也行,建议改一改作风。身为一方文化领导,宜团结属下全体人员,不可拉一批,推一批,名也要,利也要。特别要下决心改掉说谎话脾气,将谎话印在书上,更是蠢事。谎话只能获得一时荣誉,而代价巨大,换来了千古羞愧。

本文作者继《认识许尚枢先生》之后,又作《认识许轵民先生》,或向:是否有意中伤?否。许先生准备把谎话当历史流传后代,是极不严肃的弄虚作假行为,任何知情人都有责任澄清事实。相反,知而不言,让历史变成伪史,倒是罪责。




2005年2月25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4:14:50 | 只看该作者
认识造假的石碑


韦 彦 铎






待人应当宽容,但宽容不可文过饰非,必须讲明道理,理明而后宽容是真正的宽容。



阅读本文,首先搞清3个人物:



许先生——即许尚枢,台州市首届藏书状元,天台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天台县社科联副主席,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头衔多,不及细述)。



许轵民——许先生的祖父。据许先生撰写的传记,其人为经济家、医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



许陈琦——女,曾任职中山大学、同济大学。



许先生为许轵民创作(非一般撰写)多篇传记,举要如下:



《辛亥革命中的台州著名人物》31页(1986.12)



《天台文史资料》第四辑73页(1988.6)



《天台风物》412页(1991.12)



《天台县志》727页(1995.4)



《台州地区志》1224页(1995.9)



《天台山历代名人传》270页(2000.4)



《水南村志》409页(2003.4)



此外,还见于《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等书。许先生又为之树碑传后,位于南门大桥堤上。树碑大事,却由许先生一锤定音。收入《天台风物》的传记最详,直白地说,谎话连篇,像幻想小说。石碑摘录传记,文字化简,精神不变,全文如下:



许轵民(1889-1971)



医学教育家,县城人。同盟会员,参加辛亥革命后留德。为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回国后,创办中山大学医学院,为首任院长兼教授;继为国立同济大学校长。后去重庆行医。系上海市政协委员。(按石碑刻成于2002.5.1)



碑文称许轵民为中山、同济两所大学之长,作为一生事业重头戏,而两校校史连许轵民的名字都没有。许先生有办法,“三十六计”中的无中生有、顺手牵羊、偷梁换柱都擦边。碑文说许轵民“创办中山大学医学院,为首任院长兼教授。”而中山大学校史,没有半个字提起许轵民。碑文说许轵民“为国立同济大学校长”。而同济大学历任校长排名,许轵民连半个影子都没有。两所大学对许陈琦有记载,不详。中山大学说她于1926年10月至1927年夏任中山大学医科主任(《中山大学校史》147页)。同济大学说她1927年担任过维持同济大学委员,为时两个月,正当暑假,不是校长。(《同济大学史》18、19、46页)



读中山、同济两校史,再读许轵民传记,奇怪许先生怎么会如此胡编乱造,一个治史者心术不正,起码道德都丧失了,亮出了灵魂深处不得见人的东西。许轵民也好,许陈琦也好,都未曾创办中山大学医学院,都未曾担任同济大学校长。



如何把许陈琦的事迹转为许轵民所有,许先生做了两个动作。一个是钻许陈琦籍贯不详的空子,向报刊投稿,说是“浙江天台人”(见《教育部公报》1978年10月28日)。另一个说他祖父的曾祖父入继陈姓,又名许陈琦,故许陈琦即许轵民。又冒籍贯又冒名,两个动作显示出奇谲的智商,城府之深常人莫及。不幸埋下隐患,既然入继陈姓,《陈氏宗谱》应有记载,并以“陈”字为首,若名“陈许琦”比较相像。祖父的曾祖父,俗称“上八代老太公”,太遥远了,好处是不易识破。无法可想的是许陈琦女性,世界上哪有女性的祖父!然而从1986年那篇传记算起,已把读者骗了20年。如此乃祖,难怪能进入天台当代百名知名人士行列;如此贤孙,此间虽属小小文化界,身为文化头总是煞风景。



许先生终日石乞石乞,修炼成特殊功能:心术巧、胆子大、面皮厚,终于打造出一个好祖宗。心术巧,刁钻古怪的办法想得出;胆子大,敢想敢做;面皮厚,说谎不以为耻。若干文化领导机构还有他的位置,俨然“权威”。多年了,不知天台山文化研究会章程怎写,会长秘书长终身制吗?该会成立课题组时,许先生尚未入会,后来入会并荣升领导,即压制别人,抬高自己。他把笔者除了名,不准笔者开会、发表论文(与他“唐诗之路”观点不合)他的“霸”气在隐蔽中不时施威。



对许先生看法,笔者碰到三种态度。一种认为造假是卑劣行为,治史不可说谎,许先生没有史德。一种表示沉默,心有褒贬不明说。又一种主张马虎点,不要挖造假老底,造假没关系,因为宣传天台用力。这种态度视世俗义气重于历史责任。面对造假石碑,反怪澄清事实不是。造假时间长达20年,造假传记多至十来篇,再加一块造假石碑,有些人还要吹捧,不知什么道理?欧阳修《朋党论》“谓小人无朋”,并指出“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物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读后不禁失笑。



没有的事,为什么说有?没有就没有算了,干吗树碑?多少帝王将相的丰碑,在人民心里并不厚重,造假的石碑有多少分量?



有人提问,议论许轵民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很明确,告诉今人与后人他的传记和石碑造假。不妨拭目以待,造假的石碑拆也是哄人,留也是哄人。



2005年12月









[文后赘言]笔者只摆出历史真实,否则以假乱真,谬种流传。传言笔者与许先生争什么,岂敢岂敢!



[记事两则]①笔者曾要求与许先生当面交换意见,托陈庆地、汪林两同志转达,许先生婉言谢绝。



②许先生新作《名人与天台山》(2004)已将许轵民传记删去。



[附 件]①《中山大学校报》(许陈琦女性,许轵民无载)。



②《同济大学史》(阮尚介之后,继任校长不是许陈琦,是张仲苏。许轵民无载)












告白:不追究复印、转载、上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9-25 13:15 , Processed in 1.10885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