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20|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国罕见的天台泳溪“廿八市” 一年一天集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3-27 09:3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赶场泳溪“廿八市”

  2月15日凌晨,天还没亮,沿着曲折的山路,记者穿过几十里浓雾,驱车来到泳溪乡泳溪街。

  泳溪乡位于天台县东北部,地处崇山峻岭的腹地,与宁海交界,为台宁古道必经之地,离三门也只有20分钟的行程。出于对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物资和信息、交往的需求,三个县的群众在每年的腊月廿八这一天,自发聚拢到泳溪乡泳溪村,进行各种土特产、海鲜、服装等过年物资的交易。

  一条清澈的泳溪自华顶山里哗哗而来,绕过山乡迤逦而去,泳溪乡泳溪村因此而得名。泳溪街就在乡政府所在地的泳溪村。说是街,其实就是一条石头堆砌的道路。据说,“泳溪廿八市”原先是设在古街里的,过去古街两边曾经有很多典型的明清建筑,后因火灾,旧有的店铺几乎全部关闭改为民居。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泳溪廿八市”已经移至村后的道路上,路两边开了很多南北杂货店。

  这里的村民世代以耕作为主,民风淳朴。过去这里以特产香鱼而远近闻名,泳溪香鱼曾为清朝皇宫贡品,可惜的是,近年来香鱼在该乡已近乎绝迹。

  记者赶到泳溪街时,天色还没有亮起,在昏黄的路灯下,几户商贩正在街上摆设摊位。问了才知道,廿八市原本凌晨两三点钟开市的习俗已已经时过境迁,如今的廿八市要7点半左右才能开市。

  随着天色渐亮,渐渐地商贩们纷至沓来,他们开着货车、拖拉机、摩托车,推着手拉车,有的肩跳背扛,在“亻”字形几里长街两侧摆开。到了8时许,四乡八村的群众潮水般涌过来,人流密度渐渐增加,到了上午10点至中午12点,逐渐达到高峰。站在泳溪乡政府门前的高地上一看,密密排开的摊位,还真有点排山倒海之势。一时间人群熙攘,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汇成一起。

  记者有点兴奋地拿着DV机,不停地拍摄。卖鱼的、卖气球的、卖棉花糖的、卖衣服的、卖鞭炮的……一一进入我的镜头。来自坦头镇的一个鱼贩告诉我,如今山里人日子好过了,过年也很讲究吃喝,餐桌上鱼自然是必不可少的,而其他的如烤鸡烤鸭带鱼螃蟹等各种山珍海味应有尽有,与城市里的菜市场相差无几,透出浓浓的年味。一对卖菜干饼的中年夫妇脸上乐开了花,他们忙个不停,几小时就卖了几百只菜干饼,夫妇俩用最快的速度做还是满足不了乡亲们的需要。

  一直到了下午三四点钟,集市上的人才渐渐散去,街道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留下了一地的垃圾。

  泳溪“廿八市”的渊源

  泳溪廿八市听说已经流传了三四百年的历史,在当地影响深远。由于年代久远,它的来历,当地的大部分村民已经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所幸的是在泳溪乡政府,工作人员给了我一本《天台县传统经济社会文化调查》的书籍,里面有一篇当地作家胡伟灵先生撰写的文章,记载了它的来历。

  天台县乃至东南沿海各地保留有很多古老集市,基本上都是以旬(十天)立市,或一旬三市、两市,至少是一旬一市。但是自古以来,泳溪“廿八市”却一年只有一市,雷打不动。而恰恰是这“一年一集市”,却使其成为周边地区一个独具特色、影响广泛的民间集市。

  泳溪“廿八市”究竟是怎么来的?据胡伟灵考证,“廿八市”与泳溪的民风习俗和相关传说、地理经济状况及泳溪在周遍山村的历史地位等均有关系,其渊源要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

  传说是永乐皇帝在这里设的这个集市,说是当年永乐皇帝曾经流落途经泳溪,饥困交迫之际,善良热情的村民用番薯、毛芋款待他。永乐皇帝发迹后,感念村民的恩义和生活贫苦,便下诏在泳溪立市,定为每年农历十二月廿八。在距泳溪大约十里远的现宁海县王爱乡境内,建有永乐寺,村民传说是为纪念永乐帝所建。

  此外,当地村民也有一些关于风水学方面的传说,试图解释“廿八市”的来历。当然,据分析,实际情况最初大概是村民自发在这里交易黑木耳、香菇、猪肉等山货,几百年沿袭下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传统习俗,一代代予以保留了下来,这与泳溪乡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由于地处偏僻,这一带的经济长期以来是山区封闭式的自给自足,且人口相对稀少,交通不便,交流不频繁等,限制了其“以旬立市”的可能性。

  胡伟灵还分析,一年一度的“泳溪廿八市”,与天台山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关,兼融儒、释、道,农耕文化、宗族观念,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内涵。泳溪乡虽然地处偏僻,但是这里的百姓向来重礼仪、通书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民风习俗。泳溪一带民谣云:“二十望望,廿一煎糖,廿二捣糕,廿三碎槽,廿四挥尘,廿六洗麦磨,廿七磨豆腐,廿八落泳溪(落:方言,赶市的意思),廿九杀介鸡,三十夜熓焐猪蹄。”歌谣中提到的“廿八落泳溪”,即是泳溪四乡八邻村民为过年采购年货而自发形成的一年一集市。

  此外,据胡伟灵推测,泳溪“廿八市”的一年一市,可能还与泳溪胡氏的先祖迁移有关。根据《泳溪胡氏宗谱》记载,泳溪胡氏出于北方古代的东胡鲜卑一族,系游牧民族,泳溪“廿八市”因为其相对封闭的地理状况、人口和经济环境等,使其保留传承下其祖先游牧民族的一年一度以货易货的文化传承,当然,这仅仅只是一种推测。

  “廿八市”的兴衰和现状

  在泳溪村,一个头发花白的胡姓老人告诉记者,虽然廿八市现在还比较热闹,但与往年的盛况相比,现在的泳溪廿八市已经逊色很多。

  据老人说,早先每年腊月廿八这一天凌晨两三点钟,街头就开始人声鼎沸。一天最多时有上万人来此赶集,来自周边的四乡八村,远的来自宁海、象山、三门、新昌,近的来自坦头、三合、洪畴、城关等。从宁海、新昌赶几百里来做生意的,真正是“百里赶场”。各地商贩有的托亲戚、朋友、熟人预定下摊位,也有头天就早早赶来寄宿在旅店或者朋友家,还要上交一定的摊位费的。交易的物品除了吃的,还有窑制品、竹制品、刀具等各种生活用品。街上卖艺的、耍杂的、卖大膏药的,三教九流,应有尽有。

  经过数百年的变迁,“廿八市”得以一代一代保留下来,虽然历经沧桑,但一年一集却一直没有中断。无论是“文革”时的所谓“割资本主义尾巴”的禁止通告,还是改革开放后,当地党委政府为了发展经济、繁荣市场所发的一系列鼓励文件和优惠政策,都没能改变“廿八市”的建制,“廿八市”一直没有能像其他地方一样以旬立市。

  腊月廿八这天是当地孩子最为高兴的一天,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天意味着新年就要来临了,他们有新衣服穿,有糖果吃,有气球玩。这一天同时也是村民们最为忙碌的一天。一年里就奢侈这么一回,四乡八村的老百姓都会过来,泳溪村就像过节般热闹。一批又一批的客人前门进后门出,当地话说是“前客让后客,邻舍让叔伯”,一年未见的亲戚们提前开始走动,浓浓的亲情洋溢在村里的每一个角落。

  近几年来,由于山里外出人员增加,加上平坦的康庄大道建成,附近村民上城区购物方便,“廿八市”没有以前那么兴旺了,上“廿八市”采购的年货大都是以吃的东西为主,人气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即便如此,一年一度的廿八市依然是泳溪人心目中不可取代的“盛大节日”,依然是很多村民一年一度的热切期盼,他们相信这样的热闹将一直延续下去。

作者:陈向阳  台州晚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3-27 09:41:56 | 只看该作者
永乐一直迁都后一直都在北方,应该不会流落到泳溪的,倒是他为了寻找建文帝派出一大帮密探,有可能查到泳溪这种深山老岙里去,当时老百姓应该接待的就是这个人,比如说胡濙,当时给永乐找了几十年,估计足迹踏遍了全中国。

善良的山区百姓信息闭塞,为了纪念这段故事,所建造的永乐寺,相信也是出自此渊源,毕竟是皇帝家臣,他们自然视之为“如朕亲临”。
板凳
发表于 2007-3-27 10:03:55 | 只看该作者
作者:陈向阳  台州晚报

该死的陈向阳
居然不来后司街写作业:@
地板
发表于 2007-3-27 21:09:52 | 只看该作者
民俗文化值得发掘的。好文章的
5#
发表于 2007-3-28 11:31:09 | 只看该作者
两个阿姨嫁在泳溪,以前每年正月都去泳溪吃粽,却一直没有赶过“泳溪街”,在泳溪的表弟表妹都会念“廿五送长工,廿六洗麦磨,廿七磨豆腐,廿八泳溪街……”,与我同村的几个表哥以及他们的朋友,年少气盛时倒是常赶泳溪街,不过都是为了去惹事生非的。
记得有一年在那里赶集时与别人打架,群殴的那种,打了以后,给别人追得满山跑,鞋子都不知道几时跑掉了。
6#
发表于 2007-3-28 13:15:39 | 只看该作者
确实是很少见的。
我也是第一次听说的
7#
发表于 2007-4-2 17:09:55 | 只看该作者
死老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9-24 01:27 , Processed in 1.07569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