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林华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月28日到富阳、诸暨寻访抗战老兵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11-9-3 13:36:03 | 只看该作者
你们的照片都发了,我的相机里的照片就留着私人珍藏了
22#
发表于 2011-9-3 17:19:19 | 只看该作者
23#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7:39:21 | 只看该作者
告别史老,我们向赵老所住的富阳人民医院赶来.这一次,大家先买好礼物,史大姐一定要带我们去,她也买了水果去孝敬老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4#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18:09:40 | 只看该作者
赵荣惠老人住在富阳市大源镇觃口村,今年92岁了,早年就读湘湖师范,抗战开始后,在福建福鼎考取黄埔军校第18期,从福鼎步行到长汀,辗转到成都,一路上倍尝艰辛.军校毕业后,因成绩比较好,分到军用通信总站化学兵总部,职务是战地记者,负责通讯报道,每天负责报道国内外重大事件,战地通讯、作战情况等。当时负责编辑《东岳余声》小册子,该小册子为油印刊物,每天晚上印,然后跑到邮局邮发,当时负责该刊物的还有另外一个人,他们两个很辛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5#
发表于 2011-9-3 18:31:26 | 只看该作者
很多老兵在世的日子已经不多  一句慰问   一份关怀   都会让老人热泪盈眶 ..............   

希望有更多的热心人士共同一起来关注这个群体
26#
发表于 2011-9-3 21:16:08 | 只看该作者
向老兵致敬!

志愿者辛苦的,当晚到家都快零点了,保重身体呀!
27#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08:02:54 | 只看该作者
赵老讲话也很困难,怕他太劳累,我们也没敢多问,但老人回忆起当年的烽火岁月时,就激动异常,说自己曾是战地记者,拍了不少实物照片,可惜绝大部分文革时毁掉了,但也还有一些幸存下来的.老人说他想编本书,把这些照片编成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8#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08:27:43 | 只看该作者
密支那战役中,子弹穿过他的手臂

密支那战役中,子弹穿过他的手臂

最近,《中国远征军》正在热播,本报报道了远征军老兵史耀庭的故事。


我们以为史耀庭是富阳最后的远征军老兵,却没想到,清明假期结束后上班的第一天,编辑部接到了一个电话,说“我公公也是远征军的,他看了报纸后,很想和史耀庭老人见个面,他和他的哥哥史说当年在一个部队里作战”。


老人名叫徐有根,和史耀庭一样,也是大源人。不同的是,史老当年在后方做无线电台接报员,徐有根当年则参与前线作战,身上还留有弹痕。


他媳妇说:“老人家看了报纸后,久久不能平静,希望你们能完成他的心愿。”上午接到电话,记者当天下午就到大源,见到了徐老。


手臂上至今还留有弹痕□记者 何芳芳/文讲述:从大源辗转到印度兰姆迦徐有根生于1924年,出身大源一个裁缝世家,从小就会做点缝纫活。


因家里条件尚可,他读书读到初一。


1940年3月,姐姐要远嫁绍兴,17岁的他陪同姐姐前往。到了绍兴锂渚镇,日本军打到了绍兴,此时,富阳也被日本军攻入,徐有根在锂渚,进退不得。他姐夫在当地的第十预备师司令部当干部,动员他参了军,在收发室当文书。


徐有根个子高大,样貌俊俏,加上有初中文化,文书当了一个月,就被师长选中做了警卫员。他的主要工作是保护师长唯一的儿子的安全,但在战争时代,保护一个人的安全责任重大,徐有根怕担当不起,偷偷报考了防空学校。


8月份,他到湖南省沅陵市就读防空学校。


1941年,他在贵阳市防空学校学生队受军事训练及照测器材技术训练。


1942年,他在防空学校一年半期满毕业,分配到四川重庆照测第五队当操纵仪下士,听测上士。


1943年10月,他由防空学校抽调人员加入中国驻印军队,至印度兰姆迦整训。由于当时日军空中势力已经局部削弱,同盟国军占据空军优势,所以他们这批防空人员被编入其他各兵种。徐有根分配在陆军新编30师89团3营7连2排当上士副排长。


他回忆说:“当时,总指挥是美国着名将领史迪威,英国方的总指挥是蒙巴顿,中国的总指挥是郑洞国。武器由英国人提供,吃穿住由美国人出钱,装备比较先进。”


历史:密支那战役驻印军伤亡最大的一次战斗密支那战役为中日战争中驻印远征军反攻缅甸战役中进行的一次城市进攻作战(1944年4月29日—8月4日),以奇袭开始,以消耗战结束。中美混合支队历时近100天,以伤亡600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3000余人,并迫使剩余的日军800人退出。


讲述:南坎,最后的作战中国驻印军攻克密支那后,部队乘雨季进行休整扩编,徐有根所在的30师被编入着名将领孙立人率领的新一军。


1944年10月,他们沿密支向南八莫进攻。11月,他所在部队向南坎进攻。在南坎再一次遭遇惨烈的战况。在南芋山头,他们遭遇北上增援的日军,第一次进攻,2个排长、一个连长全部阵亡。徐有根当时是副排长,他用对讲机向营长报告战情,后方派出增援部队,再次进攻。经苦战,最终夺回山头。


之后,他们一路挺进,最后攻打到腊戍,参与驻印军取得胜利的最后阶段战役。


1946年3月,徐有根由缅甸班师回国。


历史:会师芒友,缅北会战胜利1944年10月,中国驻印军由密支那、孟拱分两路强渡伊洛瓦底江,展开反攻缅北的第二期战斗。


1945年1月16日,新38师主力沿芒友公路进击,新30主力围攻老龙山地区之敌。1月27日攻破芒友,滇缅公路全部打通。3月27日,缅北会战胜利结束。中国驻印军完成了消灭缅北日军,打通中印公路的历史使命。


结语:淡忘往昔峥嵘岁月回国后的五年间,徐有根跟着大部队,辗转贵州、广西、广东、长春、吉林。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徐有根转入佳木斯一个农场任农机具及油料保管员。1951年转入北安赵光红星农场道路工程队任施工员。


1953年辞职回家,1954年,31岁的徐有根娶了比他小10岁的老婆,1955年开始务农。


在文革期间,因为曾经的身份,被打入“反革命分子”,吃了不少苦头。他说,晚上,别人都在睡觉,他要干活,还连累老婆一起受苦。旁人都劝他老婆跟他离婚,她不离不弃。所以,两口子感情特别好。


这么些年,徐有根过惯了小老百姓的生活,也已淡忘往昔的峥嵘岁月,到今时今日,四个子女都过得很好,老两口身体健康,儿孙满堂,他别无所求。


儿媳妇说,老爷子的心态特别好,从来不抱怨。平日里,看报纸是他最大的爱好,坚持运动是他的口头禅,身上拾掇得干干净净,有修养有素质,家族氛围很和谐。他一直坚持洗冷水脸、冷水澡,自己衣服自己洗,极少生病,就算非要挂盐水,最多挂一瓶,马上见好。最让家人称奇的是,88岁高龄了,他不用眼镜,不用放大镜,轻轻松松地就能将细如发丝的线穿过针孔。


就是这么一个老人家,如果不是《中国远征军》这部电视剧,不是史耀庭的故事见报,恐怕徐有根自己不会谈起往事,身边人,哪怕最亲近的人也不会了解他还有这般不寻常的经历。


儿媳妇说:“这张报纸我们会珍藏,让子子孙孙都记住,他们的祖辈曾经是参加了抗日历史上最惨烈最悲壮的一场战争的远征军老兵。”


29#
 楼主| 发表于 2011-9-4 08:28:21 | 只看该作者
远征军老兵相见


记者
徐健辉
董广生
朱啸尘



  “老哥,早点认识你就好了。”在本报牵线下,昨日,88岁的徐有根(图左)和93岁的史耀庭(图右)这两个远征军富阳老兵终于见面了,徐有根看着躺在床上的史耀庭感叹不已。


因为严重白内障和精神状态不佳,史耀庭老人说得并不多,但他的手却始终紧紧握住了徐有根的手。
驼峰航线的颠簸、密支那的硝烟、拉姆加的苦练、南坎战场的残酷……当两个富阳远征军老兵的手在百大1302室紧紧相握时,70年前那一幕幕烽火场景似乎再次“展现”在了现场所有人的面前。
老兵们坚强而开心地活着

史耀庭年初在街上摔了一跤后就一直躺在床上,由家人照顾。一进史耀庭的家门,徐有根先伸出手一把握了过去:“老哥,你还好吧?我是新一军30师的,打仗时我叫徐宏强,你是38师的吧?咱们可算见面了。”

    史耀庭睁开了眼,也把手握紧,然后喃喃道:“好,好的。”徐有根笑了起来,“当时在缅甸,我师和他们师,那可是打鬼子的主力。”爽朗的笑声活跃了现场的气氛。

    “我们家这位在后方,做无线电工作,不像您是在前线出生入死。”史耀庭的妻子越南华侨洪彩芬笑呵呵地说。
握着史耀庭的手,徐有根饶有兴致地说起缅甸,说起新一师,说起现在的快乐生活。史耀庭从头到尾只说了“好的”、“很好”等几句话,可他的眼睛始终没有从徐有根的身上挪开过。
参观了史耀庭的家后,徐有根又乐了起来:“我在大源农村活得很开心,现在看到老哥家里条件也很好,照顾的人也很多,我更开心了。”

找到了缺席的第三位老兵    “你们好,我是帮家里的老人来的。他也是远征军。”谈话间,一位女士拿着一叠材料走进了房门:“老人叫董观林,新义人,已去世,留下了这些材料。”

“我知道的,和我老伴一个营的啊!”一听这个名字,史耀庭的妻子洪彩芬喊了出来。
这位董观林又名董昭,1938年因为富阳被日寇侵占,他逃难到了武汉,随后加入了宪兵七团。1942年,董观林随远征军通信兵五团经驼峰航线前往印度,并一直在缅甸战场待到日军失败为止。在1943年,他还和史耀庭一起到越南河内接受日军的投降。
面对又一位逝去的战友,徐有根边看材料边念叨:“可惜了、可惜了!”

    这次聚会,把老兵们的心里话和那些惊心动魄的回忆都发酵了出来。临走前,史耀庭的家人如亲人般握着徐有根老人的手说:“有空就来玩,把我们当亲戚好了。”徐有根连声笑说:“好,要来的!”

老兵诉说当年的烽火岁月
在徐有根、董观林、史耀庭老兵的眼里,远征军,是胜利者。缅甸不是悲苦牺牲的地方,而是中国军人扬威外域,取得胜利的宝地。

驼峰航线    1942年,中国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日军已经占据全部沿海港口,滇越和滇缅公路全面被切断。中国只有靠驼峰航线来接受盟国的援助。董观林老人当时正是坐飞机从这条世界著名的航线到达印度。老人在材料里回忆:“当时要飞越喜马拉雅山才能到达印度。路上还好有部队发送的鞋袜和军毯,不然肯定冻坏了。”
   

密支那战役
时任新编30师89团3营7连2排的副排长徐有根带领着第六班和小炮班空降密支那温毛机场,配合友军,顶住了日军的两轮反扑。战斗中,一颗日本人的子弹在战场上穿过了徐有根的小臂。“我们顶住了,日本人丢掉了机场,也就没了希望,很快就溃败了。”说起这些,徐有根至今仍一脸自豪。
横渡伊洛瓦底河    24天后,徐有根重返战场。当时经历机场保卫战的空降部队只剩他为首的18个士兵。连长就派他们18人横渡伊洛瓦底河,去对岸侦查日军是否已经撤离。徐有根回忆说:“那个河比富春江还宽,我们乘着小皮艇就过去了,结果到离对岸还有几百米的地方时,日本人的机枪响了。”皮艇瞬间被打破,同伴纷纷落水。徐有根知道往回游根本不可能,他就索性向日军阵地游去,最终在一处岸边和几个战友躲过了日本人的机枪。在后续部队的支援下,他们最终又回到了友军营地。
南坎战役
南坎战役时,缅甸日军已成强弩之末。徐有根所在的30师进攻南坎,为的是截断被38师击溃的日军退路。徐有根所部一直在南芋山头坚守阵地,堵截日军。当时,日军已成困兽,更加疯狂强悍。而徐有根等中国远征军也要为胜利做最后一搏,战况很是惨烈。徐有根回忆:“有一次打日本人冲锋,一下就死了两个排长,一个连长。”日军的冲锋虽然凶狠,但此时的中国远征军早已今非昔比。徐有根说:“我记得,当时日军有营地在山下,我们就招呼榴弹炮,飞机狂轰滥炸。等我们打赢后下去一看,到处是日本人的尸体。还有的日军僵硬地坐着,活生生被火炮给震死了。”

越南受降    1945年9月,日本已经投降。史耀庭和董观林一同到越南河内接受日军投降。他们当时接收的是日军在越南最大的一座电台。他们所在部队还负责接收其他大型通讯设备和汽车。在此期,史耀庭结实了越南华侨洪彩芬,两人喜结连理。
抗战胜利后,老兵几乎都回到了富阳,史耀庭、董观林当起了老师,徐有根则选择了务农。他们平静地生活着,对于自己的往昔历史,只有在和子女的逗乐中会有只言片语的提起。
30#
发表于 2011-9-4 21:48:00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你们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2 13:21 , Processed in 1.07058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