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话说中国“春宫画”对日本“春画”的影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5-23 03:12: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隋唐而宋元,再到明清这上千年中间,日本文人从来未停止过对中国文化的探究及借鉴之“视”。注视也好,偷窥也罢,日本的艺术在这“视”中获益匪浅。 
  现在的日本美术界,无人画水墨言外之意,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已流逝殆尽。而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前,照搬中国水墨画的日本“墨绘”是其国粹,明治维新以后,西洋油画渐成日本画坛盟主,而现在则是西式观念艺术的天下,水墨画早已无人关注,但是并不等于不存在。毋庸置疑,中国美术对日本美术之审美观和艺术样式的确立与发展,产生过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并已植入日本艺术家之审美思维的深层。 
  中国古代绘画对日本传统绘画的影响,有两个直接的途径,一是日本画家到中国学艺,二是中国画家到日本传授。就前者而言,室叮时代日本最著名的水墨画家雪舟,曾随遣明使到中国访学,他崇尚南宋文人画。在明朝业已过去时,他最终带了一身浙派画风返国。就后者而言,1986年,在美国堪萨斯大学的斯宾塞美术馆,举办过一次人型的中国旅日画家作品展,展出了1600年到1900年中国画家在日本的创作。虽然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二流画家,但正是他们及其先行者,将中国艺术的真谛,尤其是文人画的精髓,带到了日本,使之成为日本绘画的范本。 
  其实,即便是最具日本民族特征的浮世绘版画,也受到了中国艺术的影响。印刷术是中国的发明,流传到现今的中国古代版画,最早者有南宋的商家张贴。明代,小说兴起,绣像插图流行,这些图书后来东渡扶桑,与浮世绘一拍即合。无论是《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还是《三国演义》里的各路英雄,都是日本画家笔下常见的题材。除了英雄好汉,日本人也很世俗,《**》,《肉蒲团》的插图本就很受日本画家的青睐。那时日本个也正好流行淫书,枕边书更是嫁妆中不可或缺者,恰如中国新娘的“压箱底”,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性教育读本,也是避邪之物。
  中国淫书的插图,当然是春宫画的一种。春者,春情也;宫者,皇宫也。日本浮世绘的春宫画,以其通俗而面向下层的平民,口语称“春画”,少了一个“宫”字,足见其世俗色彩。中国的春宫画可以追溯到汉砖,甚至还可追溯到先秦墓葬,均与朝廷有瓜葛,只是到了明末,春宫画才与平民有了更广泛的沟通,并达于其艺术样式的顶峰。这时期是日本的江户前夜,当明代插图小说传过去时,浮世绘画家们如获至宝。在浮世绘的风景画、戏剧画,美人画三大类中,美人画多半都是春画。日本江户时期浮世绘的几大名家,如奥村政信、铃木春信、喜多川歌摩、葛饰北斋、安东广重等,几乎个个都是春画高手。凡是说起浮世绘的穿画,人们就会想到歌摩和北斋,前者优美、妖冶,后秆邪媚,狂野,他们将日本的春画推向了极致,成为了人和人之性变志的注脚,而铃木春信的春画则优雅委婉,他的春画以“见立绘”为特点,向人们提示了中国绘画对日本春画的影响。 
  “见立绘”并不是日本艺术的一个专门术语,在普通的日语词典中,也没有这个词。但“见立”却是江户时期日本画家广泛采用的一种构思方式,即参照人来画意或图式来进行新的创造,并指涉前人作品。日本美术史学家早川闻多用“见立绘”来讨论铃木春信,指出画中暗藏的视觉渊源,乃是中国古典绘画的构思和布局。这有点像前几年后现代主义理论所讲的“挪用”和“戏拟”之法,因此,“见立绘”或可译为“典故画”、“指涉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1 21:20 , Processed in 1.08073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