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13|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著名作家曹文轩将于25日在天台文联研讨举办文学讲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4-20 09:2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著名作家曹文轩将于25日在天台文联研讨举办文学讲座
4月25日,著名作家、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文轩将来天台,并于25日晚上在天台文联(老博物馆)二楼研讨厅举办一场精彩的文学讲座。
他的作品极其“唯美”,主要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等。长篇小说有《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细米》等,《红瓦》《草房子》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获国际安徒生提名奖、中国安徒生奖、宋庆龄文学奖金奖、冰心文学大奖、国家图书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德黑兰国际电影节“金蝴蝶”奖等重大奖项。
望各位文学爱好者互相转告,珍惜与著名作家难得的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去聆听曹文轩对文学的精辟阐述。
沙发
发表于 2007-4-21 09:15:56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快去啊!
板凳
发表于 2007-4-21 23:00:28 | 只看该作者
虽然百度一下很方便

我还是贴一下:)


                                                                曹文轩
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

主要文学作品集:

《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下的祠堂》、《红葫芦》、《蔷薇谷》、《少年》、《大水》、《追随永恒》、《三角地》等。

长篇小说:

《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青铜葵花》等。

主要学术性著作:

《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思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
地板
发表于 2007-4-24 14:44:42 | 只看该作者
这里再贴一下.
曹文轩的风度
曹文轩不是那种随随便便的人,他总能恰到好处地表现自己儒雅的一面。更多的时候,他愿意亲切而又恬静地聆听别人的谈话,而不是很踊跃地夹杂在那种谈笑风生的场面里。他似乎离所有的人都很远,这种平静的疏离并不意味着孤傲或者拒绝,而是说他喜欢以感性和理性的双重角度介入生活和事业,他更喜欢以多重身份参与各种他喜欢或不喜欢的活动。曹文轩最鲜明的特点就在于他太了解自己太了解语言的局限性,所以他选择了沉默,选择了微笑。这种选择就像我们本能地钟情智慧和幽默之类的词语里所包含的意义一样,他对自己的选择相当满意,甚至有几分迷恋。

  在北大那种不得不说的场合,也就是说职业和事业所需要的各种场合,他会饱含**地说,滔滔不绝地说,但离开了那种场合,他就像贝壳一样紧紧地合拢了。他的沉默和微笑是另一种语言,这种语言更有力量,更完美。他的含蓄和节制不是由他的身份决定的,而是由于心灵和精神决定的。他是个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的人,正如那些大富翁从不炫耀自己的财富一样,他从不肯让附着于心灵的房间里的宝石玉器变成身外流动的空气。他偶尔会开几个并不高明的、乃至很笨拙的玩笑,但这对他无伤大雅,只能激起别人对他的敬意。

  曹文轩给人讲课时喜欢在桌子上放着硕大的玻璃保温杯,他喜欢那种透明和光滑的感觉。这个杯子像十字勋章一样高傲地挺立着,挺立成一种象征,一种隐喻。惟有此刻,他才像脱掉外套一样,把微笑与随和晾在某个隐蔽的角落。他的哲学观,人生观,审美观,文学观,凭借着声音的穿透力固执地在人们的耳边回响。他的目光是不确定的,也许他是对着墙壁外面的听众说的,或者更远的人说的。他说,未来的人,会对崔健高看一眼的。如果我们不了解他的语境,尤其是他心灵的语境的话,我们很容易把他深刻的见解当成一种谵妄的梦呓。

  曹文轩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这一张脸弥漫着书卷的气息但又充满了朝气。五官的各个部位的搭配是如此谐调,许多年轻的女同行们都愿意把他留在相册里,留在记忆里。这是因为他喜欢完美,喜欢按完美的方式塑造自己。曹文轩的阅读广博而又杂乱,在学术和专业之外,他有可能读的是《完美的人——切·格瓦拉传》一书。他会耐心地给对切·格瓦拉一无所知的朋友讲述这个传奇式的人物的事迹。但是,很少有人从阅读趣味的角度去把握他精神世界的走向。所以说,像他那样细致、精细地阅读大师们的方式,人们还不习惯、还不适应。

  曹文轩是透明而又复杂的。在饭桌上,他的目光最远只落在圆的或方的桌子的棱角那儿,从不紧盯你的眼睛或你的脸。这些美味佳肴对他犹如一本本书一样,他是以批评的、挑剔的、还有一点点期望与发现的方式谨慎地把它们纳入自己的视野之中。这种精细和细致不仅出现在他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批评之中,在他的生活细节里也比比皆是。实际上,他是一个非常关心自己内心的人,就如同他提出的“成长文学”的术语一样,他是极其呵护心灵世界成长的人。所以,童年的经验和记忆几乎是他所有文学作品取之不尽的源泉。在文学的意义上,他的小说更纯正一些,更纯粹一些。

  曹文轩的另一面是鲜为人知的,他的温和之中有非常坚硬的一面。这就是他饱含着诗意和**的思想。其中从不缺乏思辩的尖锐和深刻。如他不能在阅读上,或者思想上,或者在其他方面的某一点上接纳与接受你,你很难与其建立对话关系。也就是说无法触及他深层次的东西。所以,他总是完美的,并保持着一种得体而又有涵养的风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1 19:58 , Processed in 1.08309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