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24|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3-28 17:0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海 难

    电影《泰坦尼克号》在中国大陆放映后,人们认为这是近百年世界最大的海难事故。这是因为自从泰坦尼克号沉没后,英、美等西方国家非常重视。除出书外,光电影就有多个版本。他们不间断地进行宣传,是为了能吸取惨痛教训,引起人们的注意。
    可有谁知道,在我们中国,有比泰坦克号惨痛得多的海难事故。这些海难都被当局尘封在历史长河中,鲜为人知。
1948年12月3日《江亚号》满载4000多人,在吴淞口外洋面上,突然爆炸沉没,3000多人遇难,遇难人数比泰坦尼克号多一倍。但当局并没有认真负责地去调查江亚号海难原因,致使江亚轮爆炸事故成为无法破解的迷案。

        1963
年,我国江南造船厂自己设计和制造的万吨巨轮《跃进号》,满载“金皇后”玉米,首航日本,沉没在黄海海面。这次海难却是由人祸引起的。

   那时能自己设计制造万吨巨轮,确实不简单。人民日报大肆宣传。可是就是这么一条引起国人自豪的巨轮要首航日本,在那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年代,要到资本主义的日本,船长、政委及全体船员都要经过政治审查,称为政审。63年离解放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大部份有经验的船长及船员都是解放前就当船员的。这就犯了大忌。临阵换将兵家之所不为。可是在那个年代,政治第一。管你为不为,忌不忌,包括船长及一半船员,统统换成根红苗正之人。由于临时上阵,船长及船员对船的性能和海上航线一知半解。结果触礁沉没,幸好船员被日本渔民救起。


    64年我入伍当兵,因体检为甲等甲级,文化程度又自作聪明地填上初中(实为小学毕业)。那时的初中生被称为小知识分子。因而千挑万选被送入青岛潜水艇士兵学校,学制一年。


    在潜校,有一条苏制的03型潜水艇被高高地架在水泥平台上作为潜校学员的教具。因此经常有机会进入潜艇学习。当时心里纳闷,一条潜艇,价格昂贵,当时,偌大的一个中国也只有区区18条潜艇,怎么会被当作教具放在这里。


   后期,进行深海逃生训练。每日里身背轻潜水装备在鱼雷管里爬进爬出。教我们的教员,面黄肌瘦病病歪歪。但对我们逃生时的动作要求非常严格,来不得丝毫马虎与偷工减料。潜水逃生训练有它的特殊性;比如说,每十米水深,就增加一个大气压。我们的训练场地水深三十米,在三十米的水底下,装上鱼雷发射管。我们必须背上轻潜水装备,潜入水底,爬进鱼雷管,又从三米长的发射管爬出来。三十米水下一片漆黑。必须靠感觉摸索。上来时有一浮筒,浮筒下系一绳子,绳子每隔几米有一结头。顺着绳子慢慢爬上来。碰到有结头处,必须停留一段时间。这停留时间的长短就非常有讲究。这就得从轻潜水装备说起;具体是这样的,轻潜水必须自带氧气瓶,氧气瓶里装的是高压纯氧,须经过减压阀减压后进入氧气袋,氧气袋里通出一条管子,管子出口有一咬嘴,潜水者必须咬牢氧气管上的咬嘴,用嘴巴呼吸。纯氧不象我们所想象那么好吸,时间稍长嘴巴就发麻,一不小心咬嘴没咬牢就得玩完。三十米水深就有三个大气压力,直压得你耳膜生痛。如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只觉得头上越来越紧,越来越紧。纯氧时间吸长了意识就变得模糊,有时会有如梦如幻的感觉,那是非常危险的。最危险的是水深三十米,你氧气瓶里的高压氧气虽经过减压后进入氧气袋,可氧气袋是一个橡皮软袋,受水压影响,又成了高压氧,所以吸进肺里的都是高压氧。如果从水深三十米一下子窜上水面,肺里的三个大气压马上释放出能量,那就必死无疑。因此从深水往上爬,必须上几米停留一段时间,上几米停留一下,这停留时间就关系着生命安全。


   因为有许多危险和麻烦,训练时我们就会想办法偷懒,比如下到10米左右时就停在那里不下了,熬到一定时间再上来,反正水深一过10米,上面教员就看不到下面的情况了。可是大家都屡试屡败。一浮上水面,教员就铁青着脸,手拿一根教棒,蹲在岸上,看到有不按规距偷着浮出水面者,夹头夹脑就是一顿敲,边打边骂:“我叫你偷懒,我叫你偷懒!”


   课后讲评,教员眼里含着泪水:“同志们哪,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我们是特殊军种,不要说战时,连平时都每日与危险打着交道,现在不好好训练,一遇情况就会手忙脚乱。你们是同生命在开玩笑啊!我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有血的教训的。”至于有什么血的教训,教员却闭口不谈。


    65年底,潜校毕业。我被分到东海舰队72支队。支队基地在舟山六号码头。

   海军在执行任务时异常辛苦,风里来浪里去,吃不下睡不好。可是一靠岸补给或检修,却比陆军有许多自由。不管是否星期天,都可三、五成群上岸闲逛。定海县城就那么大的一点地方,当时又没有什么公园,因而老兵们常把我们带到烈士陵园,把陵园当成公园来玩。初到陵园,不由人肅然起敬,大多不敢高声喧哗。墓碑上都有烈士生平,有的还配有磁烧的像片。因此都细细看去,大多都大同小异。但却有一墓,硕大无比,墓成馒头状,碑上无照片,无烈士生平简介,只大书一行碑文‘417艇遇难烈士之墓。’怎么会有一个集体群葬之墓呢?凡烈士都是每人一墓穴,要不,就象南京中山陵下《抗日将士阵亡纪念碑》上,密密麻麻刻满成千上万阵亡者名单。可观此墓,既无遇难者名单,更谈不上照片了。常将疑问求教于老兵,老兵们马上闭口不语,或将话题转向其它。此墓越加显得神密,越神密好奇心就越大,想知道的欲望越强。

  过了几年,自己也成了老兵。每年从快退伍的老兵口中陆陆续续的谈话中得知此墓的来龙去脉:62年,潜艇支队与护卫舰支队在舟山洋面上搞对抗演习。演习结束,按规定水面护卫舰应马上撤走,然后潜艇浮出水面,大家可高唱:“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的打靶歌欢欢喜喜回营。可是一艘护卫舰好象留恋着什么,慢腾腾地还在那里游弋,潜艇却急着要浮上水面透气,本来洋面这么大,我游弋我的,你透你的气,各不相干。可芝麻落在针眼里,真有巧事;本来潜艇有潜望镜,你只要把潜望镜升上来看看,就可知道洋面上有无障碍物,护卫舰有声纳装置,打开听听水下有无战友在下面。双方只要一方仔细点,就可避免灾难。可大家都以为对方会这么做,潜艇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猛升,撞在护卫舰的肚皮上。护卫舰还没知没觉,只觉晃了一下,还以为是涌浪,摇摇晃晃地开回去了。

  这一撞对潜艇却是致命的,中央舱被撞开一个大口子,海水猛地往里灌。03型潜艇共有七个舱室,每个舱室都有水密门,这时只要把中央舱的人员撤往两边各舱室,关上水密门,潜艇还可浮出水面。可是这突如其来的事故,使大家慌了手脚,水密门不知何故卡在那里就是关不上。海水一下子灌满七个舱室,潜艇如称砣般急速沉入海底。此时的潜艇并不是大家所想像那样象口活棺材,海水进到一定程度被舱内空气顶住,短时间内还有一定空间,人员还不致于马上淹死,每个舱室都有轻潜水装备,仍可从容着装,从两端鱼雷发射管处爬出,可轻松逃生。

   
  但灾难在于此时潜艇实际沉入海底40米深处,可看舱内压力计,指针却在14米处指着。14米仍浅海也,憋着一口气,一下子窜上去,大不了去加压舱治疗一下,无性命危险。于是有人急着逃命,连潜水救生装备也不用,爬出鱼雷管一窜而上,一上来吸进肺部的四个大气压马上向外扩张,肺被涨碎。上来一个死一个,洋面上漂满尸体。性格稳重者,穿上潜水服,也不在中间停留一下,晃晃悠悠地向上窜来,这些人上来时还有气,可救上来不长时间也不治而亡。


   绝大部份人,在漆黑一片的潜艇里摸不着门路,惨死在这活棺材里。只有一机电长,凭着多年海上生活,知道潜艇沉没处肯定不止是14米深。于是穿上潜水服,身上挂满鎯头,板钳之类铁家伙,上到一定位置停留一下,丢掉一件家伙,再上去几米,又停一下。化了半个钟头,才上到海面,就是这样他才捡回一条命,加压舱里治疗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回过神来。


    后来才知道,教我们逃生课的教员,就是这位死里逃生的机电长。

    潜艇遇难后半年,才把潜艇和遇难人员打捞上来。遇难人员惨不尽睹,有的眼睛和鼻子被鱼吃去,有的互相拥抱着。刚上来时尸体还基本完整,可一遇空气,马上同豆腐渣般散架。分不清谁是谁。于是才有定海北面山上的集体墓葬。
    想不明白的是,海难、空难那个国家没有?其它国家都能毫无保留的把事实真相公布于众。一方面可接受教训,使后人尽量少犯同类错误。另方面可从灾难中学会正确的逃生方法。
    可在我们中国,对此类事故讳莫如深。把事实真相控制起来,不让人们知道内情。这样做法,到底有多大好处?

    僅以此文向死难同胞和战友致哀
1999.06.27
此次整理出来,献给天台同乡。也让你们知道一些历史真相
                 2008.03.28

[ 本帖最后由 abracadabra 于 2008-3-29 22:0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街币 +40 魅力 +1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2 + 40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08-3-28 18:21:05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ZF一贯如此。
板凳
发表于 2008-3-28 19:02:13 | 只看该作者
向死难同胞致哀

惨痛的海难!沉重的教训!
地板
发表于 2008-3-28 19:22:32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看到你很亲切。
我在定海长大的,小学的军训教官也是海军哦。呵呵。
他姓苗,一直联系到高中毕业,后来失去联系了。
很想念这位教官,还记得他曾去大连玩,给我带了一副手工画,可惜已经联系不上这位教官了。
以前写过的信,也在一次搬家中丢失,只记得他以前是在区六支队的。
如果楼主能认识到这位教官,该有多好,呵呵。
5#
 楼主| 发表于 2008-3-28 20:12: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的帖子

6支队是护卫舰支队,我们是猎潛第72支队。不是很熟悉。
6#
发表于 2008-3-28 20:20:41 | 只看该作者
应该拍成电影让人们兴奋一下。
7#
发表于 2008-3-28 22:11:32 | 只看该作者
哀悼!
8#
发表于 2008-3-29 22:19:26 | 只看该作者
江亚轮事发1948年底,当时共军都快打过长江来了,控制上海的当局大概无心追查事故原因。不过招商局的确是组织调查组对事故进行了调查,只是事故原因不能确定。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曾放过专题纪录片报道。

军方的事故,大概是东方的传统,涉及军事的空难海难通通讳莫若深。不只中国,日本亦如此。当年中途岛海战之后,日本公开媒体只报美军损失,而把幸存的海军人员送往海校隔离,致使普通民众直至大战结束尚不知那几艘航空母舰已然葬身太平洋底。
冷飘零 该用户已被删除
9#
发表于 2008-3-30 23:50:3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22:02:53 | 只看该作者
时隔好几年,又把这老帖子翻出来。

因为在网上看到的这篇文章,较真实的描写了当时的情况,我的这篇,记忆中有些不准确的东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1 22:31 , Processed in 1.08844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