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760|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灵溪幽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5-17 15:3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灵溪幽思

    柳絮开始飘了,春天是属于它们的季节。

    站在灵水桥上,看着桥下汩汩的流水,看着不远处绿荫掩映着的古朴的村庄,一任暖暖的阳光洒落在我的全身,舒服的令我有些慵懒的眯缝起双眼,而记忆却在不经意间涌上了心头。

    其实灵溪这个地方我并不陌生,儿时常和表弟为了买一种好看的画片而不辞辛苦地走路过来,十几里的路两个小小的人儿嘻嘻哈哈地打闹追逐着,竟也未曾觉着累过。后来母亲曾在这里教了两年学,已成少年的我们骑着自行车来去的更是快活的洒下一路歌声。记得那时常在这桥下溪水中捉鱼挖蟹,那时候的水似乎更清些,也更深些。一晃眼这许多年过去了,再次站在这灵水桥上,我已难以从低浅的河床与偶有散布的杂物中寻找到曾经那两个顽童的身影。许多东西尽管就在身边,尽管每天都会经过,可并不代表就能够了解它,熟悉并不等同于了解。而这灵水桥我似乎是熟识的,但似乎又很陌生,我只是晓得,却从没了解过它在日升月落中承载过多少的风霜雨雪,多少的岁月悠悠,它斑驳的苔痕上又印证过多少的世事沧桑。白云苍狗一挥间,漫长的几个世纪过去了,桥依然无言,依然日夜倾听着身下的溪水欢笑着流淌远去。桥其实并不寂寞,当我们静下心细细的听时,会听到祖辈们的脚步声仍在轻轻的、轻轻的回响着,正是有了它们的陪伴,这灵水桥才会在这岁月的沉淀中愈加显得厚重吧!

    向左折数十米便是村口了,灵溪村因水而得名,两条山溪环村而过,现在小一些的支流已被房舍掩盖,只在村口汇合处方能得窥。而大一些的溪水原本该是绕村而过的,近代的村民将版图扩张到溪对岸,在对岸建起了半座庄子,于是这条流水便大冽冽地穿村而过,俨然成了楚河汉界,生生将庄子分成古朴与现代两种格调。只是照我所看,近代兴建的建筑散乱不堪,远不及对岸的古村布局结构合理严瑾,究竟是智慧抑或是宗族观念整体性的差异,这其中的奥妙足够人回味反思良久。推此及彼,时人总慨叹我民族性的低劣,喜将某某民族如何如何挂于嘴边,只是从此古村落看来,恐怕我民族性也非一贯如此的罢!溪水汇合处是一转弯,石栏上有“石龙暮雨”的字样,其上建有龙山书院,书院早已废弃,只有那些未被岁月风霜蚀去的字仍透着缕缕的馨香。

    书院旁边有一处规模宏大的四合院,名曰“景聚楼”,据住其中的老人家介绍,这所宅院原是一位武举人的,是当地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合院。无一例外的,这种古旧的房舍整体渲染的是灰暗的色调,充斥着一种陈腐、没落的气息,但若是有心的话,随便走到某个角落,轻轻拂开那些岁月的尘埃,我们总可以在不经意间透过这些一粼半爪的碎影残迹,稍稍还原一些昔时的光彩与荣耀。最是精致的莫过于廊柱上那些月梁、斗拱了,乍眼看去,个个灰不溜秋的,但当你把目光定格在上面细瞧数眼之后,你将再难移动。无论是山、水、花、鸟、鱼、虫、兽等等吉祥物或是书生、小姐、忠臣、良将等等戏文画说,无一不栩栩如生,灵动地令人叹为观止,用“精雕细琢”形容毫不为过,那细节到点滴的精致足以当起“艺术”二字。宅院的四角分布着四个天井,四个水门,打开水门则是四条小弄。大门的门楣上刻着“素位安贞”四字,左侧的水门上刻着“入孝”,右侧则是“出悌”,另外两侧的高墙上还有“福”、“禄”二字的灰雕。我不禁揣测,以往的人们在这些字下进出,多少总会有些感召与敬畏之心吧!可笑的是现如今许多人甚至连“孝、悌”二字的意思都不甚了了。

    无独有偶,在村子深处还有一所大宅院,门题 “翰墨凝香”,这个门楣只有有过功名的书香门第方可旌表,论其规模并不输于“景聚楼”,只是保存的未有这般完好。如若说“景聚楼”让人看到的是考究中透出的殷实、尊荣的话,那么这个宅院给的我感觉却是极其雅致的,随处可以让人感受昔时主人的文化层次与品味。古人对自己的宅院极是看重,所以从他建造的房舍细节中最能体味其人的修养、志趣。无论从双层斗拱精致的雕刻、正堂中月牙形的罗窗、堂院里用石子铺成的鹿形图案、左右两进四合偏院的设计……都能从中得窥这个书香门第厚重的文化气息。另外,随这古老的宅院遗留下来的还有各个时期的一些痕迹,斑驳的墙壁上原有的一些造诣不凡的楹联词句虽然在破四旧时大多被涂抹掉了,但岁月的风雨却让它们渐渐露出了一些模糊的身影;而那些早已暗红的革命标语和曾经生产队时期的工分纪录,让人在觉着有些荒谬滑稽的同时不禁遥想曾经那个特殊的时代;一些残旧的招贴画一望可知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事物,有许多早已被历史的大潮淹没,或被证明是个无知的谎言,但现在看到这些却仍能勾起心底那丝淡淡的怀旧。行走在这院中,仿佛行走在一个历史的隧道之中,让我们这些不曾经历过的人知晓,曾经还有那么一些难以想像的年代。

   
    应该说,这个古老的村落有太多历史的积淀供人去发掘,去寻觅,只是对这些我却并不想过多涉足。我更喜欢在狭窄的但却错落有致的巷道中游走、徘徊。那些铺着青石子的小巷穿梭在这古旧的村落里,相通相连着,把一个不熟悉这儿的过客带进了一座迷宫,走着走着,你会突然迷失了方向,不知身处何地,仿佛永远都会有另一条曲径将你带进更深、更深的深处。背负起双手,闲适而又随性地拖着松弛的脚步,打量着这个似乎停滞了时光的世界,阳光照射在那些年代久远的青砖黛瓦上,布满青苔、幽草的墙角、灰暗腐朽的木柱、门堂……似乎在空气中泛着一股幽古的气息,恍惚间已让人忘掉了年代的记忆。走着走着,时不时地总能看到一些残垣断壁,有火烧的,有倒塌的,轻轻地走进去,寻个干净的地方坐下,看着瓦砾中依然未逝的点滴残迹,看着颓壁里茁壮的杂草藤蔓,心底莫名地有份相忘斜阳里的心境,是呵!人们已不愿再修复这里了,溪那边的新房子会更堂皇,更舒适的。

    老屋中留守下来的老人们对我这样陌生的访客早已习已为常了,和他们聊天时听到的最多的却是对这些房子还能留存多久的忧虑,他们会向每一个看来衣着光鲜的过客表述着希望联系有关部门进行保护的愿望。我唯有默然,也许,在许久之后,我再来探访这悠远的灵溪古村时,将只剩一声叹息。



[ 本帖最后由 abracadabra 于 2007-5-17 22:4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街币 +50 魅力 +2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2 + 50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07-5-17 15:43:18 | 只看该作者
幽幽灵溪,绵绵思绪。

读楼主的妙文,依稀再次游走于古村。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7-5-17 16:14:33 | 只看该作者
宅院的四角分布着四个天井,四个水门,打开水门则是四条小弄。大门的门楣上刻着“素位安贞”四字,左侧的水门上刻着“入孝”,右侧则是“出悌”,另外两侧的高墙上还有“福”、“禄”二字的灰雕。


呵呵,金老师对这几处的描述很精妙,故而拿为己用了.金老师别见怪哦
地板
发表于 2007-5-17 16:21:22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同享,同享!
5#
发表于 2007-5-17 16:34:32 | 只看该作者
深思,浓情,妙文。
惟愿将来这一切美好的东西,不会只剩一声叹息吧。
6#
 楼主| 发表于 2007-5-18 16:43:1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bracadabra 于 2007-5-17 16:34 发表
深思,浓情,妙文。
惟愿将来这一切美好的东西,不会只剩一声叹息吧。



也许快了,岁月可以抹去一切痕迹,而放在心底才是能够永恒的
7#
发表于 2007-5-18 23:01:25 | 只看该作者
仰止!
嘿嘿
借阿桑的一用!
8#
发表于 2007-5-19 17:55:31 | 只看该作者
文笔流畅,饱蘸着悠然情感,不错。灵溪村的文化内涵,还可以更深层地揭示下去。
9#
 楼主| 发表于 2007-5-22 14:03:46 | 只看该作者
现在天气好,周末邀朋呼友的去走走、转转,也是种乐趣
10#
发表于 2007-5-23 09:06:18 | 只看该作者
多多挖掘天台的乡村资源,努力保护,并且有可能推广出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2 07:55 , Processed in 1.10105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