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423|回复: 3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真实的力量---献给纪实摄影大师 陈冠希(转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14:3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写这个文章的老兄,我想他肯定是对摄影是有研究的
   他的许多观点我都非常的赞同
   或者 你们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评分

参与人数 1街币 +50 收起 理由
席琳迪翁 + 50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14:34:28 | 只看该作者
        序----纪实摄影有着隽永的意义,永远不会过时,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具备更深刻的价值,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献给纪实摄影大师陈冠希
    
    为何你的相机不重要?
    
    为何在21世纪的今天,当我们手持专业相机,通过更为先进的后期制作,却赶不上摄影艺术家陈冠希老师手中的卡片机?
    
    这是一个尊重大师的时代,我们好奇陈大师是如何创造出那些无与伦比的作品?
    
    一台相机捕捉到的是你的想象力,没有了想象力,就没有照片,那只是垃圾。
    
    英文『image』(影像)这个字来自于另外一个英文字『imagination』,也就是想象力的意思,而非来自于『lens sharpness』(镜头锐利度)或是『noise levels』(噪声程度)。
    
    戴维拉卡贝尔(David LaChapelle’s)的作品完全关乎于他自己的想象力,而想象力得成败在于他如何布置摄影场景,而非他手中的照相机。
    
     这是一个不容易理解的摄影技巧,就算理解了,我们凡夫俗子的大脑也很兰布置出具有视觉震撼的场景,所以,我一直远离成功,而在学习了
    
     陈冠希老师的作品后,我才发现,原来陈大师一直知道这个道理。
    
    摄影大师霍克伊凡(Walker Evans)曾说:『人们总是问我用何种相机拍照,其实拍照的不是相机,而是……』接着他用食指轻敲着指向自己的脑袋。
    
    而陈大师尽管没有说出这些类似的话,但他却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而是”后面的东西。
    
    法国著名摄影家亨利·卡蒂埃·布勒松,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用50mm标准镜头拍摄的,他就曾经说过,重要的不是器材而是我的视角。
    
    著名战地摄影大师卡帕曾经说过:“如果你拍的不够好,那是你离的不够近”。
    
    这两年来,我一直没能理解以上两位大师话中的意思,所幸,我并没有被摄影所遗弃,陈大师站了出来,通过一张张生动的图片告诉我,视角是什么?离得够近,又是什么?陈大师无疑是取得了成功的,他的这些图片没有一张是专业相机拍摄出来的,但却获得了全球超过一亿人民的喜爱,人们为了获得大师的作品,克服种种困难,在此,一个摄影艺术家的人生价值得倒了完全而有充分的尊重,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
    
    冠希老师的作品大多是纪实性质的,纪实摄影具有深刻的力量,表现了摄影工作者对环境的关怀,对生命的尊重,以及追求人性的社会。陈大师正是这样,他以冰冷的机器,记录边缘的景象,或不被面对的事实,却往往能借助影像的力量使摄影成为参与改造社会的一种力量。陈老师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师,是有着高度的文化素养的,在这当中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有对生活中新的视觉形象的敏感,对选择对象的敏感,对把握最佳时机的敏感。于是,一张真实的照片,往往展现出的是深刻的人性力量。
    
    纪实摄影有着隽永的意义,永远不会过时,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具备更深刻的价值,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多年后,回首往昔,那些浮华散尽,我相信,大师还是能够被记住的!

板凳
发表于 2009-2-23 14:40:24 | 只看该作者
惊为天人!使我深刻领会了纪实的真谛。
地板
发表于 2009-2-23 17:05:09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2-23 18:41:57 | 只看该作者
偶不懂拍照哦
6#
发表于 2009-2-24 15:06:48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是喜欢纪实类的东东
但发现一些比赛的摄影太模式化了

其实多拍一些我们生活中的喜闻乐见的东东
7#
发表于 2009-3-8 22:16:4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23:31:40 | 只看该作者
和香烟聊天
聊到冠希哥
顺带挖个坑
狼狼阿狗啊····
9#
发表于 2011-12-15 12:38:56 | 只看该作者
仿的不错,看过原文。陈冠希的作品记录网络时代的一个辉煌篇章,具有深刻的纪实意义和教育作用,可惜他被“大师”了
10#
发表于 2011-12-27 22:23:01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2 03:31 , Processed in 1.09295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