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牙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研究天台的神话传说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5-6 09:09:55 | 只看该作者
科技立项 研究神话?
人文项目 研究cpu?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5-9 23:34:35 | 只看该作者
人文项目
谢谢各位的支持!!
13#
发表于 2008-5-11 23:55:16 | 只看该作者
鄙意,阁下可作天台仙话研究。神话在天台占很少成分。
这里,请先注意区分仙话和神话的概念。可以参见鲁迅的观点。
14#
发表于 2008-5-13 13:09:23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15#
发表于 2008-5-17 11:21:0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中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5-25 14:1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的帖子

是先查清楚了神话和传说的概念的
17#
发表于 2008-5-26 09:21:12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喜欢天台的神话传说,小时候听老年人说了很多天台的神话故事
18#
发表于 2008-5-26 12:35:39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19#
发表于 2008-5-26 23:09:16 | 只看该作者
很高兴牙牙关注天台的地域文化,也预祝成功!
天台的神话传说面比较广,这里面有两种概念,一是神话(如王子乔驾鹤升天、刘阮遇仙),二是传说,包括地名传说、人物传说(包括济公传说、寒山拾得传说等),面比较广,我想,你可以选择要表达的某一方面内容切题,不然内容太杂,太繁,抓不住重点。以我之见,可以从神话、传说的从历史真实(因为天台的传说大都是以历史真实,如寒山拾得、济公活佛、道荣活佛、刘阮采药等)到传说的演进过程,分析民间传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民众参与口头创作的心理向往以及现实意义,可能这个话题有文章可作。个人之见,仅供参考。
20#
发表于 2008-5-27 01:18:40 | 只看该作者
严格而言,王乔治桐柏、刘阮遇仙属仙话而非神话。尽管仙话乃神话的末流,仍要严格区分。   

    一、神话的概念及其内容
  什么是神话?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又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游国恩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中说:"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过去,人们以马克思的话为依据,把神话限制在原始社会,认为原始社会以后神话就"消失"了。近几年一些研究者不同意这种限制,认为原始社会以后的阶级社会--乃至近代和现代也有神话。我赞成袁珂先生的意见,把原始社会产生的神话叫"原始神话",把后起的神话归入"广义神话"。广义神话的概念应该包括:认识的主体(人),认识的对象(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和构思方式(非科学的幻想和想象)。就是说,广义的神话是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现象。通过非科学的幻想和想象方式加工成的神与自然,神人生活及斗争的故事。它形象地表现了人民征服自然、战胜邪恶的理想和追求。
  诸斌杰先生把原始神话概括为三类:(一)关于自然神的故事;(二)关于英雄神的故事;(三)关于异人异物的故事。自然神诸如日有日神,月有月神,风有风神,雨有雨师,雷有雷公,电有电母,水有水神,火有火神等等。风神叫飞廉、雨师叫屏翳、水神叫共工、旱神叫女魃、火神叫祝融。英雄神诸如鲧、大禹、后羿、神农、黄帝、蚩尤等等。异人故事中,羽民国的人生有翅膀,罐头国的人是人面鸟喙,长臂国人手垂到地,结胸国人胸前骨头凸起,大人国都高大异常。异物故事,诸如飞车,鹣鹣、神树等等。袁珂先生把它概括为四类。(一)对祖先征服自然力的歌颂,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羿射九日,鲧和禹治理洪水等等;(二)表现人对命运不屈的精神,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等;(三)反映人民和非正义斗争的精神,如刑天舞干戚,鲧窃帝之息壤等等;(四)表现对劳动创造的歌颂及对事物起源的幻想,如钻木取火的燧人,发现药草的神农,教民耕稼的后稷,女娲造人等等。按照广义神话的理论,后来产生的神人故事,如愚公移山、牛郎织女、白蛇传、七仙女等也应归入神话。在我国文化史上神话很多,它是当时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反映,它所表达的是那个时代的人们企图征服自然力和支配自然力的愿望,是人们认识自然,同自然及社会进行斗争的反映。在神话中,人是自然的主人,神话中的神是理想化了的人。他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在恶劣的自然灾害面前,在恶势力面前,毫不畏惧,勇往直前。他们绝不屈服于命运,并在幻想中征服自然,征服命运。神话对世界的认识是积极的,它让人民不向困难低头,绝不放弃斗争,绝不作自然的奴隶,绝不作恶势力以及鬼神的奴隶。哪怕上天入地,变龙变虎,变熊变蛇,也要坚持斗争。这种基本精神,正是神话的本质及其强大魅力所在。
  二、传说和神话的异同
  神话和传说经常相提并论,虽有区别,界限难分。《辞海》给传说下的定义是:"指民间长期流传下来的对过去事迹的记述和评价,有的以特定历史事件为基础,有的纯属幻想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解释之,凡所解释:今谓之神话……迨神话演进,则为中枢者渐近于人性,凡所叙述,今谓之传说。传说之所道,或为神性之人,或为古英雄,其奇才异能神勇为凡人所不及,而由于天授,或有天相者,简狄吞燕卵而生商,刘媪得交龙而孕季,皆其例也"。由此可见,神话和传说都是在当时现实的基础上产生的,但神话往往表现为纯属幻想或虚构的故事,而传说则往往含有曾经发生过的史实的影子;神话的主角是神,传说的主角是人;神话产生的年代早、传说比神话要晚;神话多反映人与自然的斗争,传说反映的内容则常常带有阶级或阶级斗争的性质。在创作方法上,它们都以幻想和想象为主,又多为集体的口头创作。实际上,神话和传说是很难分清的。例如,《山海经》里西王母是“豹尾虎齿"、"蓬发戴胜"掌管瘟疫刑罚的怪神,这是神话里的西王母。《穆天子传》中西王母却是能诗能歌的女王,这是传说中的西王母。又如,在《山海经》里,禹是从他父亲死尸里出生的,用息壤完成了治水功业,这是神话。而在另一些书中,禹则是从女嬉胸胁下剖出来的,他治水成功,一方面靠神通法力,另一方面则靠诸神和人民群众的帮助,这便是传说了。
  三、仙话和神话的关系
  "仙话"这一名称,是在近年一些书刊上出现的,袁珂先生说:"仙话可说是中国神话的变种,末流,其起源也不算太晚。约当战国初年,已有仙话起于燕齐海滨的民间。大约是受了海市蜃楼变幻不测的影响。因而人们设想海岛上有仙人,仙人都快乐逍遥,长生不死。"根据这个意思,仙话应是从神话演化出来的,记述仙人活动及仙人与凡人交往的种种奇异故事。仙话起于民间,由于它宣传长生不死,使一些封建统治者,如齐宣王、燕昭王、秦始皇、汉武帝等深信不疑。后来它结合道家清静无为的意思,经道士煽扬,仙话大盛,产生了许多谈仙的作品。仅宋以前写仙人的书籍就有《列仙传》、《神仙传》、《续仙传》、《集仙录》、《集仙传》等,共有神仙四百余人,这些仙人,根据不同来源可分为这样几种:一是神仙家,诸如宋毋忌、正伯侨、羡门子高等。他们原都是人间方士,“为方仙道",长期修炼,达到"形体销化"永生成仙的(见《史记.封禅书》);二是由神转化来的,如盘古、黄帝、西王母等,他们原是古神话中的神,在神话流传演变中转化成仙了;三是一些历史人物被仙话作者写成了仙,如老子、吕尚、介之推、范蠡、东方朔等。此外是民间传说中的仙人、真人、大师、如赤松子、鬼谷子、张天师、许真君、陈抟老祖,还有八仙等等。仙的名称又因其所处环境不同而有别。《无隐子.神解》说:"在人曰人仙;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能通变之曰神仙"。仙也分等级。有尊显,有卑微,有大仙,有小仙,有师有徒,实际上这是仿照人间等级制度编制而成的。
仙话的内容极为复杂。起初多是练丹采药,吃了丹长生不老,飞升成仙。其思想是荒诞的,其实质是利己的,这和古神话里的神所表现的那种奋斗牺牲、拯民济世的精神截然不同,但在仙话的流变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比较健康优美的作品,如有些仙专门救苦救难,有的仙也除暴安良。这种仙话虽迎合当时百姓的心理,但我们必须看到,他们成了救世主,人民却成了等待被救的奴隶,只能靠他们来搭救,它宣扬奴化等待思想,其消极作用是很大的。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分析仙话故事的中心思想,指出它的不足和消极一面。
  四、神话、传说、仙话与迷信的区别
  神话、传说和仙话中无疑都有神、仙当主角,就故事情节来看,千奇百怪,朴朔迷离。阅读神话、传说和仙话与宣扬迷信是有本质区别的。什么是迷信?《辞海》解释说,迷信是"指相信星占、卜筮、风水、命相和鬼神等;也指盲目地信仰或崇拜,如迷信书本,迷信古人"。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利用鬼神、风水、命相、星占、卜筮等宣扬因果报应、宿命论等等。让人们相信人对神鬼的无力,必须做鬼神的奴隶和牺牲品。要人们相信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只好在命运面前低头。迷信是迷惑、蒙骗和恐吓劳动人民的工具,是企图套在人民头上、扼杀人民反抗精神的枷锁,是麻醉人民的鸦片和毒药。迷信是为剥削阶级压迫人民、巩固其统治服务的。
  由于神话、传说和仙话中都有神、仙当主角,剥削阶级常常歪曲和纂改这些作品,用来宣扬迷信,以达到为他们服务的目的。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因此,指导阅读时要对每一篇作品做具体分析,不能单看表面,要看问题的实质。有些作品表面上看来写某人尽作善事,最后无疾而终,仙乐引导,飞升成仙等等,实质上是宣扬迷信,有些作品,表面来看有迷信色彩,但反映的是人民的愿望和幻想,其中蕴含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对待神话,传说和仙话作品,应该做政治的和艺术的科学分析,抛弃其糟粕,吸取其精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14 23:58 , Processed in 1.08129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