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727|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平中·我是你红色的孩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2 09:2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平中·我是你红色的孩子
   
    今秋十月,我收到平中为纪念建校七十年的校友座谈会的邀请函,望着那大红的请柬,我的心一片红亮起来,母亲没有忘记我,我这个被命运捉弄的孩子,尽管我在母亲的羽翼下生活仅短短的一个月,但母亲终究没有把我忘记。

    那小小的邀请函在给我心灵带来愉悦的同时,也让我的心忐忑不安起来,我该怎样去面见母亲,三十年过去了,苍海桑田,我该带一份怎样的礼物,去尽一个孩子应尽的孝心。

    来到校园,光阴似箭,物已全非,找不到原来熟悉的影子。不过学校给我们是耳目一新的感觉,省一级重点中学的招牌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一幢幢大厦在绿树和草坪中拔地而起,错落有致;文化中心广场,植物园、文溪长廊、报恩亭、依坡而建的石阶以及金光闪闪的“励志、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和散落在校园里的古树名木,多少还保留些昨天的记忆,使学校充满了文化的氛围。新的教学大楼、行政楼、宿舍楼、图书馆以及空旷开阔的现代化设置的体育场告诉着我们古老的平中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在行政楼四楼会议室,现任的陈明校长,向我们介绍了平桥中学的简史:

    平桥中学位于天台城西十五公里的台州名镇,著名散文家、革命家陆蠡故里——平桥镇中心。创建于1938年,原名上海私立育青中学平镇分部;1956年8月,更名为天台第二初级中学;1958年秋改名平桥中学;1978年被确定为县重点中学;1996年秋开始单办高中;1998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浙江省三级重点普通中学”;2002年被批准为“省二级重点普通中学”,2006年被批准为“省一级重点普通中学”。

  陈校长告诉我们:平中七十年勤俭建校,七十年人才辈出,七十年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打造了“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和谐团结、敢为人先”的平中精神,形成了“厚道、朴实、严谨、务实”的平中风格,造就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平中历来倡导“励志、勤奋、求实、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建校至今,师生代有英才,办学硕果累累。在上世纪60年代初,平桥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生,就以高质量、高升学率在全台州打响。65届升学率高达75%,66届学生全面素质达文革前质量高峰。1977年恢复高考后,平中高考连获佳绩,高考升学绝对人数居台州前列。

  平中的教师,爱校爱生,敬业乐群,能吃苦,讲奉献,历来享受有较高的威望,被尊称为“相”(即“先生”)。严师出高徒,十分汗水换来十分收获。在平中历届校友中,有的成为政界要员、军界英模;有的成为科教精英、文化名人;有的成为商界巨子、体艺奇葩。在现阶段校友中正、副级教授职称的有100多人,获博士、博导学位的有20多人,高级工程师60多人,担任或享受正处级以上干部达80多人。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尉健行同志;原台州市市长杨仁争;著名美术史论家、美术学博导、中国美院教授王伯敏;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博生导师庞学辁教授;原厦门大学校长郑学檬教授;四川省武警总队队长、少将杨士武;空军第一预校飞行大队大队长裘统等皆出自平中。各界精英,数不胜数,无不展示品高学优,全面发展的平中风貌。

  平中建校七十年来,学校规模不断扩大,今日平中校园占地面积112.88亩,校舍建筑面积44559平方米,有50个标准化教室的教学大楼,有功能完备的科技大楼,通用技术教室、课外活动教室和行政办公楼;有体艺馆、12组蓝、排球场、400米标准塑胶跑道田径场;同时还有可供2000多人就餐的食堂餐厅、2幢学生公寓拥有1686张床位、2幢教工宿舍,水电、卫生等配套设施齐全等等……。

  随着陈校长介绍,我的记忆被唤醒,那三十年前的往事又重现在眼前。记得我是1978年9月走进平中的校园,那时的平中被初定为全县重点中学,同天台中学、白鹤中学一样,是全县三所重点中学之一。我由于在那年的4月,县里组织全县中学生数学、语文竞赛,我荣获初二年级段数学第一名,当时有规定,语数竞赛前十名都免试进入县重点中学。我家当时的户籍是街头区新中乡张思村,离平中近,自然选择了平中。

  我走进校园是一个充满阳光的早晨,那年我14岁,家里很穷,印象中我是自己到学校去报到。我和我村里另外一个考入平中的同学结伴而去。当时,我们村子还归属街头区,高中我们村子里的学区在街头中学,所以进入平桥中学读书的我们村子就2人。事实上,当年整个街头区学生考入平中也仅十来个人。当时的平中还是平桥区完中,有初中、高中。是供平桥区的学生就读的。确立为重点高中后,才有平桥籍外的学生进入平中读书。由于刚从完中进入重点中学行列,学生多起来,学校的教室和学生教师宿舍就紧张起来,很多老师都租住在外面的民房里,学生的寝室采取2个学生拼一张床。我是和我同村的同学拼一张床。我和他约定好,我带蚊帐,他带被子。记得我那时是挑着还是从外婆家借来的有盖的不知用了多少年已有些发黑的小方箩,一头小方箩装着衣服等生活用品,一头大米来到校园。

  当时学校的大门是朝西边开的,学校南边、东边没有通道,围墙外还是下街村的低山缓坡的土地,学校北边围墙外是老百姓的民居。学校的大门前有一个操场,竖着篮球架,印象中那个操场就是比一个篮球场大一点。操场靠南的边上有个小水塘,再过去就是老百姓的菜地;操场西边是平桥中心医院,西南边靠医院围墙有一幢新造的民房租给学校做教师宿舍,操场北面是低地,不是学校所有的。操场的东边就是学校的大门和围墙,沿围墙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路,就是所有平中千多名师生出入平中的通道。

  平中是一个依山而建准确地说是一个依坡而建的学校。学校是建在小山坡上,这座小山原叫什么名称我不知道。进入平中首先走的就是一个向上走的台阶,有十多级台阶高,走完台阶后才进入平中校园。当时的校园是简朴的,都是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房式的建筑,据说还是师生们自己扛砖扛瓦造起来的,所有的房屋基本上是一至二层楼高。事实上两层楼也不多,仅是学校后造的教师宿舍楼和学生寝室。1978年,刚是共和国开始改革开放的第一年,也是刚刚恢复夏季高考的第一年,应该说从1977年底恢复高考,1978年初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后,重视知识、重视人才摆上共和国的议事日程,各地才开始真正重视起教育。原来是工农兵推荐上大学,恢复高考凭成绩上大学,这是个历史性的转折,也正是这个转变,才会从原来把学校办到农村、办到工厂、办到家门口的分散办学到集中办学思想的转变,才开始有热热闹闹的平中。
 
  留给我记忆的平中是热闹的。一到下课甚至是周末,平中都是人来人往的,热热闹闹着的。我当时被分在高一四班,当年我们高一新生有四个班,由于刚恢复高考,学校很重视教学,为早出成绩,快出成绩、学校把新招的高一新生分为快慢班,配强配好相应教师,采取因材施教。高一四班是新生中的尖子班,是通过摸底考试排出顺序而分班的,我在摸底考试中获得全年级总分第一名。

  当时我们的校长是汤长生先生,我们班的班主任兼教英语的是张兴荣先生,教物理的是曹定时先生,教政治的是丁祥麟先生。巧得很,后来他们都先后成为了天台县教育局的局长,他们从主掌一个班一个地方的教育到主掌全县的教育。我不知道是平中造就了他们,还是他们造就了平中;不过,从那时候开始平中就成为了天台县的“黄埔军校”,那数以千计万计的学生和教师从平中走出,当局长、校长、教授,甚至当县长、市长的数不胜数,开创了天台教育的辉煌之路。……

  当时我感到很奇怪,我们在原来学校叫老师就叫老师的,而进入平中却是叫相的,就连校长我们也叫汤相。正因为这些叫相的老师,让我终生难忘。可以说,平中给贫穷的我给予了母亲般关爱,尽管我家很贫穷,但平中的老师们一点也没有另眼看待我,反而对我很是厚爱。平中历来倡导学校就是管读书,不管贫富贵贱,老师们都一视同仁。当时我们的新生中也很多是一些官宦子弟以及老师们的孩子。汤校长的第三个孩子,也同我们同班,但老师们对每个同学都一样,没有特殊的学生,早自修、晚自习,老师都坐在课堂陪学生的自修。我还很荣幸地被老师和同学们选为政治委员,当时我们都是从“文革”中走来,政治挂帅的遗风还在,政治委员在班级里地位是高的,就相当于现在的书记角色。学校的校风很是纯正,学生就是教室、食堂、寝室,老师也是教室、食堂、寝室,老师和学生同吃、同住,没有多少差别,学生们很刻苦,老师们很艰苦。学校里班级里倡导都是学习第一,比的是学习好不好,没有人会去比穿的衣服以及其他的东西。现在想来,也正因为平中的教育才使我们当时高一四班的学生几乎全部成为了大学生、研究生、硕士、博士……,正因为平中的教育,我们高一的新生全部成为有用之人。

  多年来,我一直记着平中的“相”们的教诲;他们说,同学们你们从现在开始就是平中的孩子,你们要用平中的精神打造自己;你们不仅要学习做事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学会做人的道德修养;不仅要知书,而且要达礼,你们要热爱自由,但不可随心所欲不守规矩;要张扬个性,但不可孤芳自赏不合群;要养成大家风范,但也不可不拘小节;要学会独立思考,具有批判精神,但不可自以为是,目中无人;要有远大抱负,但不好高骛远,以事小而不为;要**澎湃,但必须在理智的指导下选择行动;要甘于寂寞,学好知识,也要关注社会;要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但绝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要心中装着多数人,但嘴上不可哗众取宠;要热爱真理,也应该尊重教师。总之,你们要做君子不做小人,当精英不当乌合之众!归结为就是八个字要“厚道、朴实、严谨、务实”。

  多年来,我一直在沉思,如果命运有假如,该有多好,如果不是那张中专的录取通知书,我肯定会成为平中母亲的好孩子。1978年的高校中专招生比普通的招生要晚一个多月,在平中就读了一个月后,我收到了浙江金华粮食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我离开了平中。当时几乎任教我的所有平中的教师,都曾做我父母的工作,极力挽留我留在平中读书,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他们对我成长的关爱,真是比自己的孩子更操心。所以我一直在想,如果命运有机缘,我当时能够一直在他们的羽翼的庇护下成长,我肯定会成为一只很会飞的鸟,飞翔在祖国的蓝天的。然而,命运最终却让我成为平中红色的孩子,走上了一条布满着荆棘的路……



[ 本帖最后由 陈邦杰 于 2008-10-22 17:2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 街币 +30 魅力 +1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1 + 30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08-10-22 09:53:25 | 只看该作者
这种帖子看到就亲切。

为什么要说自己是红色孩子呢?做回自己不是更好?

看完全篇,原来楼主是“文革”走过来的,难怪了。

母校之情溢于言表,但摆脱不了70,60后的迂腐。

只能说楼主中了中国教育毒太深了,红色已经染了你全身。

有时候一句我为了自己工作比一句我为了D和人民工作更贴切。

思念母校之情,楼主写的很感人,不要让两个“红色”降低了全篇美感。

我们都是为自己活着,为生活努力工作着。什么为D为红色革命努力工作,水分太重,听着虚伪。
板凳
发表于 2008-10-22 10:44:07 | 只看该作者
1楼的评价也太牛比轰轰了吧。
     80后90后之无法理解60后70后,正如60后70后之无法理解80后90后。
     经历过的生活不同,对生活的认识自然不同。
     用“迂腐”这个词定义70后60后,这是理性的说法吗?我还会用“狂妄”、“无知”等等来形容80后90后呢。

     也许一切以我为主是90后的认识与行动核心,但请你们别忘记了,“自大”加一点就是“臭”字。

    “红色”是一代人的意识形态象征,它有过被扭曲、被异化的部分,但也有其纯正、美好的部分。听到奥运会开幕式上那首歌唱祖国,多少50后60后70后甚至80后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泪?你了解吗?
    至于“中了中国教育的毒”,可笑,谁中毒谁没中毒还不是和小儿辩日一样?我还说读1楼的大作之后,就知道1楼所代表的80后90后就是没读好书,什么正经事都做不了,到哪儿都是混混呢,最多会泡几个骚妞浪妞叫个鸡打个炮而已。但是这有意义吗?不同的年代决定了不同的价值观。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的美好的情感,有什么理由说是虚伪?
    有很多虚伪的人,但并不等于所有人都是虚伪的。
    所以建议1楼说话之前,先想想自己对别人了解多少,理解多少,再来码字比较合适。
地板
发表于 2008-10-22 11:01:44 | 只看该作者
老校友的感触很深啊,谢谢共享
5#
发表于 2008-10-22 14:35:01 | 只看该作者
以手写心,即真性情。无夸张矫饰皆赤子文章。
赤子,即红色的孩子。
我相信楼主对母校的感情,也能体察到这种感情。做为后司街街民,能理解这种感情就好。
另:
版友评论时还请言之有据,慎用“虚伪”这类激烈词语。
敢讲真话很好,不过也要考虑现实情况。
后司街是公开网站,有政治见解请发表于个人博客。文苑多谈些风花雪月无妨,时政与意识形态尽量少谈,免不了谈也请多含蓄婉转。忍一时之快,可以让后司街更平安地活下去。
鲁莽不等于勇敢,隐晦亦不等于怯懦。希望纯属虚构版友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这里很多人都是喜欢你的小说的。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2 16:39:4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其实我的红色是指我是特别的孩子,因为我只在母校1个月。是我文章没写好,让大家不理解。
7#
发表于 2008-10-22 16:42:57 | 只看该作者
时间真快啊,记得入校的时候刚赶上60校庆,现在斗70 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2 16:43:43 | 只看该作者
红色是田野上特别的颜色,所以我用红色的孩子,表达我和绿色的孩子的区别。
9#
发表于 2008-10-22 17:19:24 | 只看该作者
平中红色,那我白中的,不是要白色了,哈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2 19:14:42 | 只看该作者
我用红色看来用得不好,连好朋友也有意见.我检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14 18:47 , Processed in 1.06489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