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xyq123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饥饿五十年祭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9-4-4 22:12:22 | 只看该作者
【liu5870828】
江西省赣州市 218.95.0.* 发表:2009/03/20 13:05
但我却知道哪些人说话是为了中国好、哪些人说话只是为了配合美国中央情报局去从内部分化、拆散中国人,那我们一整天就内斗,思想混乱以及对自己民族领袖的质疑,有些人攻击毛泽东的大跃进和文革死了多少人。其实这种谣言任何人只要用脑袋想一想就会不攻自破。比如,海外说大跃进饿死了3000万人。要知道,当时中国只有6亿人口,如果饿死3000万人,就等于20人中饿死一个。换句话说,几乎家家都有亲戚在大跃进中饿死。如此大量的死亡数字必定会引起全国震动。人们不妨看看周围,每百家有几家在大跃进中死过人?这样就很容易知道此种说法是何等荒谬!而在旧中国,饿死人的数量是惊人的,仅1945年湖南就有500万人饿死。今天的亚非拉美广大发展中国家,每年都有1500万人饿死。以中国人口居世界五分之一计算,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现在每年应有300万人饿死,这50年来应该有1亿到1.5亿人饿死。象今天的印度,死个人就象死只蚂蚁一样,印度可是拥有某些人向往的西方民主议会制度的。
毛泽东时代的另一大特色,是全体中国人民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这是中国成为现代化强国必不可少的条件。人们看看那些近代发展最快的国家如日本、德国和苏联。德国和日本由于统治集团大肆宣传本民族优越论,客观上造成德意志、大和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苏联是用共产主义理想凝聚人心,也使其各民族具有高昂的战斗力。中国在毛泽东时代,可以说是亿万军民众志成城,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敢惹。可以断言,如果毛泽东在世,给美国天大的胆子也不敢炸中国大使馆。令人遗憾的是,毛泽东逝世以后,中国某些不明道理的知识分子,大肆攻击毛泽东、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而推崇西方的所谓民主(他们忘却了孙中山的教训),造成社会人心混乱。他们并不真正了解欧美和“四小龙”,盲目推崇西方,使中国人在一夜之间丧失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众多的人才外流。现在许多有点钱或技术的人都想移民西方,许多有点姿色的女人也都想嫁西方人(哪怕是白发老翁)。本来香港和台湾根本不值得我们效仿,它们近年的萧条已经说明了其殖民地经济模式的失败。但在这些知识分子们的美化下,香港和台湾被许多人看成了天堂。
22#
发表于 2009-4-4 23:01:04 |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9-5-7 21:45:43 | 只看该作者
三次人口普查数据摧毁了“饿死几千万”
谎言起点的数值基础

云淡水暖



草民的基本思路是,在进行数据演算的基础上解读“饿死几千万”这一说法的的来路,草民采用的数据,全部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资料。

“饿死几千万”的说法,原新华社“高级记者”、《炎黄春秋》副主编杨继绳洋洋洒洒写了一本80余万字的“专著”《墓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纪实》,谈了所谓的“来龙去脉”,这本“专著”,被一些狂热宣扬这个说法的人奉为“铁证”。草民引用其中的说法看看此话语起于何时:

书中引述:

表22-1 国家正式公布的历年总人口(万人)、出生率(‰)和死亡率(‰)(即《中国1949—1982历年人口统计数字表》(草民注))
年 份年末总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td]
19535879637.0014.0023.00[/td]
19546026637.9713.1824.79[/td]
19556164532.6012.2820.32[/td]
19566282831.9011.4020.50[/td]
19576465334.0310.0823.23[/td]
19586599429.2211.9817.24[/td]
19596720724.7814.5910.19[/td]
19606620720.6825.43-4.57[/td]
19616585918.0214.243.78[/td]
19626729537.0110.0226.99[/td]
19636917243.3710.0433.33[/td]
19647049939.1411.5027.64[/td]
19657253837.889.5028.38[/td]
19667454235.058.8326.22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1984》,中国统计出版社,1984年(原注)

这张表中的数据,在官方网站上可以看到,1978年以前的数据,一直是这样表达的。这是1978年后,首次以统计年鉴方式公布人口数字,而此时正值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束,表中1960年人口比1959年人口少了整整1千万的情况,立即被外国人抓住大肆报道,“日本共同社说‘这是和平时期最大的人口事件’”,但是,这个不多不少1千万的数据显得很突兀,于是,用普京的话说,西方“人口学者”们“湿乎乎的鼻子”伸过来了。既然他们认为1千万“不可信”,那就往高里整,动机就不细说了。

于是,中国的“学者”、文人们也参与了这个“轰轰烈烈”的造数运动,各种各样的“正推”、“反推”理论、各种各样的“人口建模”方法,林林种种,不一而足,在杨继绳的80万字“专著”里头,可以看到的中国“学者”、“专家”的名字,有5个以上,外国“学者”的名字,有4个左右,结果当然五花八门,当然都是远高于“一千万”。此后,“饿死几千万”的话语就被某些人大肆炒作起来。

但是,无论是何种“统计”、“计算”,都是在1984年《统计年鉴》的《中国1949—1982历年人口统计数字表》基础上开始的,按照杨继绳的说法,所谓“首先用人口学的方法,对《中国统计年鉴 》上的人口数据进行修正。”,就是说,《中国统计年鉴》是这些“建模”,“倒推”、“正推”结果的基石。

但是,这些“敏感”的中外“学者”虽然抓住了《中国1949—1982历年人口统计数字表》中1960年的人口数据大幅变动,却又对另外一组数据特别地不敏感,那就是人口普查数据。

中国至今总共进行过五次人口普查,分别是1953、1964、1982、1990、2000,所谓“人口普查”,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它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那么,相信客观的、不论持何种意识形态的人,都应该在探讨人口问题的时候,优先、重点考察一下人口普查的数据。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中有一张《全国1982年人口年龄状况》,摘取数据如下:
年 龄人 口对应出生年[/td]
19273795961963[/td]
20156209701962[/td]
21106908341961[/td]
22143071961960[/td]
23142842401959[/td]
24194597801958[/td]
25188761811957[/td]
26179328301956[/td]
……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5)》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按照1984年公布的《中国1949—1982历年人口统计数字表》中人口数据大幅波动的1960年数据,1960年的人口出生率是20.68‰,1960人口年初数=1959人口年末数=67207万人,1960年人口年末数66207万人。按照:
(人口年初数+人口年末数)÷2=人口年平均数;
人口年平均数×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生数
的计算公式计算:
1960人口平均数:67207万人+66207万人=66707万人
1960出生人口数:66707万人×20.68‰=13795007人

在第三次人口普查公布的《全国1982年人口年龄状况》表中,出生于1960年的22岁的人口,有14307196人,比《中国1949—1982历年人口统计数字表》中按照出生率、人口年初数、人口年末数、人口出生率计算出来的人口数13795007,多了512189人。

就是说,在1984年公布的《中国1949—1982历年人口统计数字表》中人口数变动最大的1960年出生的中国人,经过了1960年、1961年的两年的“饥饿”,经过了1978年前的“饿”,经过了22年的风霜雪雨、春华秋实,在22年中,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疾病死亡、意外死亡、移居出国等淘汰因素非但没有使1984年公布的《中国1949—1982历年人口统计数字表》中算出的1960年出生人口减少半分,反而还多出来51万余人,这个结果显示,1984年公布的《中国1949—1982历年人口统计数字表》中1960年的人口数,有极大的可疑之处,因为其解释不了为什么22年之后进行的人口普查数据表明,1960年出生的人口没有丝毫减少,反而“增加”了。

如果是1982年的人口普查有“偏差”之处,那么后来又进行了1990年、2000年两次人口普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统计方法的改进,1990、2000两次人口普查,对1982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应该有进一步“修正”的作用。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中有一张《全国1990年人口年龄状况》,摘取数据如下:
年 龄人 口对应出生年[/td]
27270268641963[/td]
28159280621962[/td]
29115044961961[/td]
30144431191960[/td]
31143780261959[/td]
32190603661958[/td]
33183502831957[/td]
34176433131956[/td]
……
数据来源:《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 中国统计出版社

在《全国1990年人口年龄状况》表中,出生于1960年的22岁的人口,有14443119人,比1984年公布的《中国1949—1982历年人口统计数字表》中按照出生率、人口年初数、人口年末数、人口出生率计算出来的人口数13795007,多了648112人。比上一次人口普查的差值512189人,又多了135923人。

就是说,在1984年公布的《中国1949—1982历年人口统计数字表》中人口数变动最大的1960年出生的中国人,经过了1960年、1961年的两年的“饥饿”,还有1978年以前的“饿”,经过了30年的风霜雪雨、春华秋实,在30年中,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疾病死亡、意外死亡、移居出国等淘汰因素非但没有使1984年公布的《中国1949—1982历年人口统计数字表》中列出的出生人口减少半分,反而还多出来64万余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中有一张《全国2000年人口年龄状况》,摘取数据如下:
年 龄人 口对应出生年[/td]
37278661891963[/td]
38209231121962[/td]
39114140171961[/td]
40146847261960[/td]
41130597871959[/td]
42171359811958[/td]
43189984241957[/td]
44173640271956[/td]
……
数据来源:《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 中国统计出版社

在《全国2000年人口年龄状况》表中,出生于1960年的22岁的人口,有14684726人,比1984年公布的《中国1949—1982历年人口统计数字表》中按照出生率、人口年初数、人口年末数、人口出生率计算出来的人口数13795007,多了889719人。比上一次人口普查的差值648112人,又多了241607人。

就是说,在1984年公布的《中国1949—1982历年人口统计数字表》中人口数变动最大的1960年出生的中国人,经过了1960年、1961年的两年的“饥饿”,还有1978年以前的“饿”,又经过了40年的风霜雪雨、春华秋实,在40年中,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疾病死亡、意外死亡、移居出国等淘汰因素非但没有使1984年公布的《中国1949—1982历年人口统计数字表》中列出的出生人口减少半分,反而还多出来88万余人。

这样,根据1982年、1990年、2000年三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彻底颠覆了1984年公布的《中国1949—1982历年人口统计数字表》中人口数变动最大的1960年的相关数据,从三次人口普查的共同趋势来看,1982年后历次普查出来的1960年出生的还在中国生活的人口数,大大多于1984年公布的《中国1949—1982历年人口统计数字表》中人口数变动最大的1960年出生的中国人口数,在这一点上,三次普查高度一致,而且越查越多。

这样的情况,绝对不符合正常的人口变化规律,对于某年出生的人口,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定会有不断的疾病致死、意外致死、迁移出国等等减少因素,1984年公布的《中国1949—1982历年人口统计数字表》中人口数变动最大的1960年的相关数据与三次人口普查高度一致变化趋势之间的巨大差异,草民以为,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得来的数据,可信度大大高于各种各样的推算甚至抽样调查得来的数据。

客观地说,可能是1984年公布的《中国1949—1982历年人口统计数字表》中人口数变动最大的1960年的相关数据出了偏差,偏差的原因可能有:严重低估了当年的人口出生率、严重高估了当年的人口死亡率、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之所以用“估”,因为1960年未进行人口普查)。

迄今为止,1984年公布的《中国1949—1982历年人口统计数字表》中人口数变动最大的1960年的相关数据还在沿用,而这些年来各种各样需要证明“饿死几千万”的“专家”、文人的出发点,也是那个59、69年之间“一千万”的人口差距。但是,草民只见到说种种人口减少若干若干的,却未见认真讨论一下人口普查的结果对那个论点的数值基础的摧毁性解构,是没有看见还是故意不看见?
24#
发表于 2009-5-7 21:48:27 | 只看该作者
人的平均寿命最能反映人们生活质量的高低。
夏代 18岁 ;秦代 20岁;东汉 22岁 ;唐朝 27岁; 宋朝 30岁; 清代 33岁;1949年 35.0岁;1957岁 57.0岁;1978年 男性为66.9岁,女性为69岁;1981年 68.0岁;1999年 70.8岁;2000年 71.8岁。
全世界人平均寿命:18世纪,30岁左右;19世纪末期,40岁上下。
1978年,我国人民的平均寿命,男性为66.9岁,女性为69岁,比解放前增长近一倍。1980年,我国多数地区人口平均寿命已超过70岁,进入了世界先进水平之列。
以上是网上搜的,到处都有。而且,毛泽东时代,人口比解放前增加了一倍多,一对夫妇平均有四、五个孩子,都能保证平均寿命提高一倍。
25#
发表于 2009-5-18 16:40:59 | 只看该作者
77还是78左右?反正那时候我还很小,不记事,但是记着一件事。这年也是连续很长时间不下雨。也许是前几年灾难的教训,水利基本建设已经有些摸样了。村里人挖冷水潭灌溉。天上烈日晒,地里冷水流,竟然病虫害也没有发生,生产队的稻谷最后饱满得谷壳都裂了。从此挖掘带些神秘色彩的冷水潭成为我们一帮小孩的主要游戏之一。
26#
发表于 2010-3-19 11:13:04 | 只看该作者
短短几十年,历史的真相先在思想禁锢,后在学者的喋喋纷争中快被湮没了。也许再过几年,大饥饿会变作大丰收,大繁荣,大盛世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2 14:31 , Processed in 1.06325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