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596|回复: 7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台:危机向纵深发展,丧钟为谁而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10-12-31 00:14: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郑鸣谦 于 2011-1-6 00:13 编辑

       如题。
       这些貌似光鲜的人物,还在垂死挣扎。
       是谁在硬撑一个个已经破产的企业?
       是谁将一个个朝阳产业,一点一点的吞噬?
       一个人倒下了,不仅仅死一个,几个,几十个人而已,而是一个县的经济。
       还记得仙居的地下六  合   彩么?或者福安民间的会吗?
       还真以为财富增长是钱生钱子?
       大家都在疯狂的博,反正也就是一博,新的楼盘开出来了,旧的楼盘急着抛手,从这边,扑向那边,
       而奸诈的中介假扮购房者,与资本合谋,意图继续推高(二手)楼市?
       而这一切,都不过是大崩溃前的自我陶醉,自我导演的一个接着一个似乎让人眼光缭乱的局而已。
       人傻钱多的,在虚假的繁荣中,被骗而入……
       你相信,做实业的纯利润能超过二分利么?
        而今,纵然台州的民间资本,因吉利那优美的一掷,而渐成奇货?
       亲爱的,你难道还真相信,现在是冬天了,春天就不会远了。
       而我要告诉你,春天还在数年之外。


————————————————————————

接着闲谈。
天台企业的失败,大抵不出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没有战略,只有投机,不论是做实业,还是投资,一般都是如此。譬如某企业,大约四、五年前,我曾与之面谈,说要调整战略,不能单纯依赖出口,要积极占有国内市场。不听。后来,其所谓核心技术,容易拷贝,不久国内同类产品出现了,价格更低,迅速挤占了国内市场,同时瓜分国际市场。这样在双面夹击下,节节败退。

二是恶劣的投资环境。古人有穷凶恶极之说。所以,大凡有好些的企业,在开始阶段,要发展,要资金,必定要政府来推动银行。所以就会出现一个怪圈。很多人利用手中的职权,以高额利息,变相到你这分利润。即使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你也不能推却。长期以往,企业的利润在日趋平均化的情况下,如何能支付这意外的利息?只能靠借钱来还钱了。


三是有些企业家始终相信,一个产品足以使企业长青百年。这个迷信,在天台普遍存在。在产品的营销策略上,有些企业,从未想过真正打市场,而是走政府、走乡情,这样的结果一是蛋糕无法做大,二是过度依赖政府。过度依赖后者,势必就会加剧第二种情况。

第四,暂略(有事先忙,有空继续,没空就不继续了)

——————————————————————————————

现在据说政府在协调,但是这种协调本身就是应急之策,必然失败。
如将债主变成股东,没有考虑到这些债主本身,大多也是借高利贷的,而非自有资金。
在这场豪赌中,该企业之债主,大多是政府官员。这就是我前面说的,该企业之速朽,固有战略之失误,更重要者还是投资环境的恶劣。
现在所谓的协调,从本质上看,并非为了解决问题,而是担心引起更大的地震。
我很同情这一位位倒下的“英雄”,也悲悯这一位位即将倒下的“英雄”。
现在继续讨论这个事件,已经无多意义。
尤让我们思考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与政府关系,尤其是某些墨吏的关系。
此外,政府也应该考虑整治这一个个嗜血的民间高利贷了。
这几年,打着投资公司、担保公司为名的高利贷,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该整治了。



71#
发表于 2011-9-25 17:23:05 | 只看该作者
想不到鸣谦弟一个文化人竟有如此经济头脑,可敬可敬!同时也折射出问题已如此明显,难道政府部门没有察觉,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挽救呢?
70#
发表于 2011-9-17 14:09:55 | 只看该作者
69#
发表于 2011-9-16 10:01:11 | 只看该作者
原来关于高利贷这里还有更早的贴子。前边提到的企业好象说是托管了。
现在关于借高利贷跑路的新闻全国各地都在燎原,相反本地情况倒是不很明朗,不过也陆续道听途说一些开煤矿失败跑路的。
68#
发表于 2011-9-15 21:52:12 | 只看该作者
偶农民自己种点粮食,种点菜还能对付着过日子
67#
发表于 2011-9-15 21:32:02 | 只看该作者
全民放高利的时代才开幕,前仆后继死不怕的,不怕死的。。。。
66#
发表于 2011-9-15 20:44:51 | 只看该作者
放弃逐利  只求保本
所谓放下  才能自在
65#
 楼主| 发表于 2011-9-15 10:44:42 | 只看该作者
此文依然见时效,
新一轮泡沫又将开始挤破。
银行没钱,企业缺钱,民间资本拆借成潮,高利已为常态。
64#
发表于 2011-1-15 20:39:39 | 只看该作者
今天赞成房产那里人山人海,买房子比买大白菜的人还要多!房价能跌吗!还有怎么有钱的人那么多呀!
63#
发表于 2011-1-7 22:42:26 | 只看该作者
虚名所累。
62#
发表于 2011-1-7 17:16:59 | 只看该作者
资本趋利,别怪企业家!
高利贷要么是诈骗,要么就是黑社会,要么就老鼠会,您觉得这些个所谓的企业家这么干是为了做善事?但不干这样的善事,企业家们能干什么?再投资?那是巴菲特的事情。

环境恶劣,别怪县政府!
天台县人民政府要是能解决国祸,那就神了。

战略缺失,别怪没意识!
辛辛苦苦三十年攒下三千万,一个战略转移花去三个亿,怎么办?当老板需要远见,也需要钱,钱哪里来?还真没有免费的战略。

这么一看,摆在老板面前的除了钱,以及钱的问题,其他什么也没有了。
中国企业家冤!

能够平稳发展三十年,这在全球,也是难得。但真的平稳吗?中国能免俗吗?
只有一句话,中国别太自信,中国人别太天真。如果凭一个所谓的世界工厂就能自信,谎称民族复兴,那是死期不远了。光鲜之下是炭疽。

不管高利贷,还是小企业贷款,有关于钱的问题,引用一句话——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问题是钱用来干什么?
投资?做实业竞争惨烈,利润低。做了一辈子实业,不如炒房十年。
投资?修高速,组银行,做天使.....文化水平确实是低了点,眼界确实是窄了点,有钱也自信不起来。
投资?还是买房子吧。中国人的惯性思维就此出现——靠,13亿中国人,每人一套房,那就得13亿套,这市场真是贼TMD大,中国房产一定好,一定好!但,这道算术题其实没有正解。
类似的课题,不妨这么看,房子不过是个可以重复用,可能用上70年的避孕套,其市场巨大,因此,避孕套行业不死是真的,但避孕套企业不死,却是未必。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家如今挨骂,是在替避孕失效背罪,这看起来很奇怪,两者有什么关系呢?但如果认清他们真正的罪恶,您就顿悟了。
原本,一个月,刨去不方便的那几天,一个月有N次X生活,每个家庭一个月以至一年的避孕套需求是有限的,但如今的房产企业(也包括国家机器)在共同谋划一件事,就是夸大需求。
好比说,饱暖思淫欲,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一步深化,中国小康社会到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那形而下的器用问题,于是,这套套的需求必然增长;这是其一,阳谋的第二步是,挑逗。电视里如果每天晃荡的是朝鲜电视台的那样的主持人,那么也就望丑止渴的,但现在到处都是美女,美房,那叫人心痒,不来一个真是枉为人了;这也仅是第二步,第三步,也就是天剑绝刀倚天屠龙谁与争锋的一步。您哪,您不是伟大的人民吗,您不是创造历史吗?咱先把您的历史给创造了。一,您不得超生,所以必须要套,要么绝育断子绝孙;二,您尽管是中国主人,但您没地,甚至没立锥之地,没地当然就没得造房;你想弄个气球上天,航空管制把你打下来;怎么办?买房咯!怎么办?买套咯。怎么办?买房买套。
恭喜,您中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15 10:22 , Processed in 1.06572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