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840|回复: 7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紫凝印记(修改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7-11 15:10: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紫凝印记(修改版)


    紫凝,这个名字是否很别致呢?别致的名字里蕴藏着传奇的由来,旧传佛教天台宗祖师智者在山上诵经,白云为之变紫、为之凝聚,所以这一带山脉就叫做“紫凝山”。可见此山是有灵性的。
    除了山之灵性,紫凝的水也是令人向往的。紫凝山有一瀑布,冬夏不竭,水质清洌,唐时“茶圣”陆羽来此品茗,把它评为最宜沏茶的水之一,命名为“天下第十七水”。可见这水是上等好水。
    冲着这传奇、灵性的山和水,我们踏上了紫凝之行。
    对我来说,紫凝之行还带着小小的圆梦的意味。
紫凝山 回归

    车子一开上紫凝山的盘山公路,心情就开始雀跃。一排排绿油油的玉米苗,一畦畦碧绿碧绿的土豆,我们天台农村俗称“洋芋”,扑面而来,都是青春年少、蓬勃生气的模样。满目的桃树、梨树,叶子已很繁茂。主人唔哼说,早十天半月来的话,花开时节,桃树梨树一树粉红一树嫩白,竞相斗艳,树树芳香。
    “乡土……是一种情结。就象婴儿见到水就会欢笑……”一回到天台乡下,我真的就象婴儿见到了水。盘山公路修好不久,很平整。埋怨车子开得太快,那些熟悉的庄稼作物来不及看,空气中熟悉的乡土气息来不及嗅,就象那个贪玩水的小孩还没玩尽兴,就被带回家去了。
    一个个小小的村庄,静静地卧在山腰上,树木掩映。唔哼的老家,在张家井村,一座农家小院,静寂安详。院子里有两棵树,左竹柏,右桂花,各自郁郁葱葱。
    午餐是满满一大碗的手打面,外加一海碗笋炖肉。古人说: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除非顿顿笋烤肉。笋是山中的珍品,紫凝黄泥笋则是笋中的珍品。年年吃笋,却是第一次品尝到如此甘甜的紫凝黄泥笋。
    午后开始下雨。撑着雨伞去看风景。雨不大,刚好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这是最有趣味的事了。
    路旁好多的“各公”,只是没到成熟时节,青青涩涩的,密密挨挨的,好一阵向往。地里的筻菜最诱人,叶子宽大肥厚,向上的一面是绿色的,背面却是紫色的纹络。这样的筻菜,看着就让人流口水,如能做筻菜麦饼吃,就能一饱口福了。忍不住摘一角叶子,一边走一边嗅清香,有点沉醉。
    山地上种了一畦畦的茭头,我因为多年没见到这种作物了,一下子不知它为何物,被同伴善意地取笑了一回。紫凝山的茭头种植据说有1000多亩,年产量250多万公斤。第二天坐车路过一个村庄,看见路旁挂有一块茭头合作社的牌子,觉得欣慰。回家后查资料又了解到紫凝山的梨、桃、柿等农产品和茭头一样,都有一定的产量和销量,心里很是希望紫凝山的农民能有好收成好收入。
    突然闻到一阵猪栏肥的腐味,跟同伴说,可他们都还没闻到。这种气味对我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况且我的鼻子一下很灵敏的,曾被家人以警犬类比。向前走去,果然看见一畦山地上铺了猪栏肥。不由想起年少时跟母亲劳动的场面,母亲干的是重活,她把猪栏肥从猪栏里掏出来,挑到田地上,我们小孩子干的是轻活,就是把一堆堆的猪栏肥分开铺均匀。可这轻巧活也不轻巧,因为要面朝猪栏肥,猪栏肥刚从猪栏里掏出来,热哄哄的气味扑面而来,无法躲避。还要用双手插到猪栏肥里去,滑腻腻的一根根稻草也好,湿臭的一团一团的猪粪也好,抓起来铺在田地上。这样的脏活我们从没嫌厌过,因为我们是农村孩子,劳动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长的一部分。所以在紫凝山上嗅到这种气味,记忆里收藏的一种特别的味道马上被翻搅了出来。少时的劳作,现在是最美的乡土记忆。
    张大千先生说“身到天台似故乡”,而我则是身到紫凝胜故乡了。
    到了山上,唔哼说,这山冈张家井村民称之为眺头。很有文字味的称呼。在眺头上望远是街头古镇,传说中的千丈岩就在眼前,可是近山远山全是朦胧一片,拢在雨雾中。但是千丈岩的峥峥骨气还是遮掩不住地挺立在眼前。如果不是下雨天,可以循着山路迤俪而下,走到千丈岩的面前去仰视它,还可以攀爬上去,探访那千姿百态的岩,充满神异色彩的洞,“拂手岩”、“玉柱岩”、“仙人洞”、“金鑫洞”、“自满臼”、“三圣石” ……可是因雨止步,只能兴叹。期望下次有机会再来,与千丈岩来一次亲密接触
    雄奇挺拔的千丈岩也在唔哼的手机屏幕上。我第一次看见一个人把故乡风景作为手机屏幕背景,于是每次使用手机的时候,总要先温习故乡。这种细节很让我感动。
    旁边的另一个山冈,也叫眺头,从这边望远是平桥,若是晴天,还能望见青山桌。
    紫凝山真是一个好地方,它的高度、山势适合俯瞰,在俯瞰中我们的目光和心灵就能畅游。
    可是在小小少年的俯瞰中,视线所及,除了山还是山。唔哼说,小时候,他经常搬一条小板凳,坐在家门口,望着绵延不绝的山,痴痴地想,山那边是什么世界呢?幼小的心灵,受羁绊的想象,孤独而丰富的童年呵!这样的想象我小时候也经常有,也还深刻地记着。现在轮到我的儿子了。“五一”期间带儿子去大陈岛玩,行前,儿子问我:“妈妈,大陈岛那边的人是不是说中国话呀?”
    站在山冈上的小小少年遥望着远方想象着远方,山下的小小少女则抬头遥望着紫凝想象着紫凝。那个少女是我。我小时候经常到父亲工作的东林供销社玩,东林地处紫凝山麓,每到夜晚,夜空里有一排“星星”在天边闪亮,大人告诉我,那是紫凝山上的煤矿作业的灯。
    煤矿作业的灯原本并不浪漫,它是很多山里人的生计而已,可是因为它的远在天边,因为它是众多暗夜里的惟一光亮,那一排灯,曾勾起我多少的童年幻想啊,好象郭沫若所说:“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神奇。”
    紫凝煤矿,现在已废弃不采了。
    来到紫凝,当然要去紫凝煤矿原址看看的。废弃的铁轨还在,废弃的煤矿洞口还在,那照亮过我童年幻想的灯已不在了。唔哼的手划了一个圈,说,当年这儿灯火辉煌,“小太阳”照得如同“不夜天”。
    啊,那些美好的过往!如同我们都熟悉的一首80年代的老歌《春光美》:“我们慢慢说着过去/微风吹走冬的寒意/我们眼里的春天/有一种深情”,“我们的故事/故事多么甜蜜/在春天的好时光/留在我们心里……这就是春天的美丽”。
        
紫凝山,让我们的身心回归童年,回归故园。


[ 本帖最后由 太阳花语 于 2007-8-3 19:5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街币 +40 魅力 +2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2 + 40 + 2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73#
 楼主| 发表于 2007-8-3 19:22:4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霜红庵 于 2007-8-3 17:33 发表
”若要不瘦又不俗……“这两句,非苏轼句,乃郑板桥游戏之笔,见《画竹》。

哦.多谢!
72#
发表于 2007-8-3 17:35:57 | 只看该作者
庄茹芝撰有《续茶谱》(1223年以前),原书虽已佚,但宋嘉定十六年(1223)《赤城志》、明万历《天台山方外志》、清康熙《天台全志》、乾隆《天台山方外志要》、陆廷灿《续茶经》等都摘录其文章。该书称"天台茶有三品,紫凝为上,魏岭次之,小溪又次之",并对此有详细的分析,当是一部记叙天台茶的专著。
71#
发表于 2007-8-3 17:33:01 | 只看该作者
”若要不瘦又不俗……“这两句,非苏轼句,乃郑板桥游戏之笔,见《画竹》。
70#
发表于 2007-8-3 15:15:11 | 只看该作者
这种不认真的态度,该打屁股
69#
 楼主| 发表于 2007-8-3 15:14:20 | 只看该作者
貌似有点痛苦的阅读???
辛苦您老了
68#
发表于 2007-8-3 15:02:26 | 只看该作者
看了看了
又看了一遍!
67#
发表于 2007-8-3 14:53:54 | 只看该作者
66#
 楼主| 发表于 2007-8-3 14:48:39 | 只看该作者
一诺先生,我怀疑你有没有认真看呢(对不起),上次把我当成男的,文中那么多的信息指向你老都没读到啊
65#
发表于 2007-8-3 14:43:53 | 只看该作者
复习一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15 14:23 , Processed in 1.06320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