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风中劲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山水贵州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18: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十二少 于 2009-10-9 09:15 发表
那边的饭店好象有盗名之嫌,用的你家宝贝的名了。

音同一个字不同,没办法
22#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18: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导游看起来有点少数民族的样子,其实不然,她是正宗的汉族!他们自称为“南京族”,就是六百年前朱元璋征发的20万江淮军人的后代。当时朱元璋平定天下,建立大明王朝不久,为稳定西南局势,在从南京到凤阳一带的江淮地区征发20万大军和家属,驻守以安顺为中心的贵州西部地区。凤阳是朱元璋的家乡,江淮军人便是朱氏王朝放心的子弟兵,这些人一直留驻贵州,在此繁衍生息。他们身在西南,心系家乡,历经六个世纪,与当地各族儿女共同建设贵州,但仍保留了许多江淮之间的民风民俗。
“南京族”的服饰,男子已与外界没什么区别。女子则保留较多,她们普遍穿着淡蓝色的斜襟服装,已婚者白布包头,老年妇女则以黑布包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18: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称呼则为:小姑娘称“小孃孃(读niang 阴平)”,已婚妇女称“大孃孃”,老年妇女称“老孃孃”。妇女结婚,要拔除额前头发,她们认为那是苦发,拔掉到夫家才不会受苦。虽然包着头,我们依然看到许多中老年妇女前额光秃秃的。不过现在女子结婚已不兴这个了。男子则称“耶耶”,与爷爷音很近似,小伙子称“小耶耶”,已婚男子称“大耶耶”,老年男子称“老耶耶”。
24#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18: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散布在贵州西部地区的“南京族”有近百万人,其中以天龙屯堡为最集中、最有代表性。屯堡大门口有副对联“源出江淮六百年耕戍田陇,枝发云贵三千里守望家乡”,道出了这里的历史和“南京族”的心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18: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给你穿小鞋子了!2元一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6#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18: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公亭”陈设着今天龙屯堡“张、陈、沈、郑”四大姓的入黔始祖的画像事迹的石碑。两侧对联为:“继四公德行言忠言孝言仁言义,扬一邑文明惟士惟农惟工惟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7#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19: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沈万三故居

沈万三是明朝洪武年间有名的富翁,滇黔古道上开拓商业贸易的先行者,是黔商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贵州商业的鼻祖,也是贵州马帮文化的缔造者之一。这座故居是沈万三之子沈茂居住地,也是沈万三人生的最后家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8#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19: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凉亭

里面有供大家免费喝的一种凉茶,味道有点怪,但还是好喝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9#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19: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贵州大部分地区是山区“天龙屯堡”山势较为平缓,老百姓就地取材,用片石砌墙,用片石作瓦,成为这里民居的一大特色。远远望去,一片片灰白色的建筑物,绵延在山谷间一片平地里。但村里的公共建筑,如戏台、寺庙、祠堂等,仍是江淮风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0#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4 19: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功名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2 23:47 , Processed in 1.07414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