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老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追梦(连载)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8-2-3 10: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相信“机会总是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无数次验证,这是真理。

与其他人相比,老板应该还算是对我比较客气的。但是我似乎已经是决心要走,这种氛围好像并不是我所想要的,再说,在女同事太多的环境中并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尽管我可以地很隐藏自己的想法,但是还是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有一天,一位平时搭档的同事把我拉到一边,说有一个机会你想不想要。我说想啊。她说这个职位出的offer低于她的预期,她的最低限度是5K以上,但是这个职位才4K左右,所以她把这个机会推荐给我。她问我知不知道GE(General Electric)?我说不知道,只知道GM(General Motors)。她说GE比GM好。管它那个好,对我来说都是好的。

第二天我请了一个假,就去面试了。

首先见得是财务经理,他就是我毕马威搭档的以前的同事,当然也是毕马威出来的。他没有太多的问题,只是问你讲不讲上海话?我说不会。他说你能听懂吗?当然,我浙江人嘛。这样就算过了首轮。

然后去见财务总监,一个美国乡下人,一口浓重的美国不知道那个角落的口音,几乎没有几句听懂的,幸亏有这位财务经理帮忙解释,我被录用了。

原来,有熟人介绍,面试其实就是那么简单。
42#
 楼主| 发表于 2008-2-5 16: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是5月第一周过完之后去新公司报到的。新公司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很好,因为我终于看到了“很亮的办公桌”(这个我在前文提过了)。

这个公司是一个新设立的合资公司,大股东为通用电气(GE),不知不觉地我投靠了一个当时全球最大的公司。当我去报到时,墙上挂着二幅照片,一幅是江总书记会见杰克韦尔奇(GE CEO)的照片,另外一张就是爱迪生的头像。从小崇拜爱迪生,现在投到了他创立的公司里做了一名小职员。说到爱迪生,这里要澄清一个过去我们小学教育中的一个误解,小时候老师说爱迪生前半生发明了很多东西,后半生没有什么发明,是因为他骄傲了。直到我加入GE才知道这是一个中国式的天大的笑话,爱迪生不光是伟大的发明家,并且还是一个伟大的实践者,他的后半生创立了爱迪生电气公司,他想要把他的发明统统生产出来造福人类而不是锁在实验室里。但是他不是一个出色的企业家,后来他的公司被联合电气公司吞并,但是新老板同样崇敬他的巨大的威望,遵爱迪生为公司创始人,并且以爱迪生电气公司的创立日为合并公司的创立日,这个合并以后的公司就叫做“通用电气”(GE)。
43#
 楼主| 发表于 2008-2-16 15: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上班后的几天后,有一次那个财务经理拿了一本最新的《财富》杂志向我介绍最新的财富500强排名,真是大开眼界!首次了解世界大公司的销售收入、盈利状况、各种排名等等前所未闻的信息,才知道我们的企业离世界有多么的遥远!(好在经过10余年的改革开放,国有垄断企业在财富500强上逐渐显露)然后就特别留意各种人才市场的报刊,看哪些大公司在中国有投资,哪些是叫得上号的好公司。于是,心中的梦想就逐渐发生了变化,做红马甲并没有什么意思,证券行业只不过是有意无意的骗子,如果能够在财务会计行业内认真做好,成为大公司的财务首脑也是不错的。

这家公司的工资一般在月中发放,我是5月的第一周过后去报到的,过了一个星期就发工资了。发了工资后去银行打存折,一看扣完各种税金社保后还有3913元,简直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数字我一直记得,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

短短的10个月,我的工资从三百多元增加到近四千元,究竟是谁搞错了?
44#
 楼主| 发表于 2008-2-23 16: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公司的前半年,可以说是我毕业后学习得最多,进步得最快的半年。此前近一年的颠沛流离,尽管自己抓紧一切机会去学习和积累,但是限于条件还有那种不稳定的感觉和心态,真正的积累还是非常有限的。

很幸运加入了GE,虽然自己是作为一个“有工作经验”的职员被召入,但是由于上述原因以及就读高校那种完全脱离实际的教育模式下的“产品”,自己最需要的是“恶补”。这家公司为我这样需要“恶补”的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和宽松的环境。感觉到那里没有什么人盯着你,相互之间非常独立,即使是顶头上司也只交待给你一个框架,再没有具体的了。对于我这样一个刚刚毕业不久,没有体会过真正“企业文化”的人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我想我当时抓住了这个难得的从思想观念上彻底转变的机会。
45#
 楼主| 发表于 2008-2-24 13: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是在业务上的提高和视野开拓。此前课堂所学的以及工作所接触的(包括毕马威有限的经验)几乎都是标准的中国会计制度,统一的会计科目、统一的报表体系,原本以为国际上其他地方也是类似的,只是根据当地的政策而定不同的科目和报表而已。在这里的第一件感到奇怪的是,光GE的科目表就有七八十页A4纸,才知道原来美国并没有所谓的统一的会计科目,各公司可以自行建立的。可见我们教育的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我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出二套报表,中国的一套,美国的一套。来这里以前,自己可以说是连一张完整的报表也没有编制过,眼前的挑战还是令自己忐忑不安。既然在面试时已经信誓旦旦,现在就得现学现卖了。

首先是吃透母公司的科目内容,然后找国内对应的科目,再在系统中设定对应关系。几乎是废寝忘食地工作了几个星期,终于完成了平生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报表。这段时间的收获比原来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收获还要重要。也就是这个时候,我毕业一年整。
46#
 楼主| 发表于 2008-3-5 22:1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天爷总的来说还是公平的。正当我一路战战兢兢,有惊无险地走出职业发展第一步时,其实“灾难”也正向我一步步走来。

自己的一路尽管坎坷,但是运气似乎不错,于是自己又开始浮想联翩,不断地想追逐无穷无尽的梦想。犹如股市股指上升太快,必然会有暴跌。无可厚非,刚刚大学毕业一年的“打工仔”,哪个心中没有自己的梦想?但是没有不断的学习进取作为坚强的后盾,这些梦想只会变得很遥远。自己当时很是浮躁,觉得公司不错,就有些飘飘然了。

前文提到的比我低一届的那个女孩,大家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如愿到了上海工作。我们开始了《老虎历史》上著名的“百日恋爱”。很惭愧,大学毕业没有什么恋爱经验。根本不懂如何去呵护感情,整天做着自己的大头梦,也没有顾及别人的感受。躲在某大学筒子楼的集体宿舍里,那里是我的旅馆,白天上班,晚上回去睡觉。从任何角度来评判当时的自己,根本就不是一个会“过日子”的好男人。

“灾难”顺理成章地发生了,女孩冷冷地说:我们分手吧。那时距离开始恋爱103天,“史”称“百日恋爱”。无数的努力付诸东流。

女孩无法接受一个整天嘻嘻哈哈的男孩。因为没有安全感,没有家的感觉。而当时的自己,对于“家”是那么地遥远,还觉得躲在集体宿舍里多么热闹。女孩无法接受一个整天做大头梦的男孩,因为没有可靠感,不知道梦想破灭后会不会连宿舍都没有地方住了。女孩需要成熟的男孩,尤其是职位地位都很稳固,前途的“看涨”的。当时的自己不过是一个“打工仔”,一切尽在空中的梦想中。

后来才知道,女孩投入了她上司的怀抱。她得到了她想得到的。

自己当时还天真地以为,女孩不过是动怒了,大家分开一个阶段,怒气平息就好了。过了几个月,(虎历)23岁生日那天,去她的宿舍找她,她的室友告诉我,她搬走了。这个生日是黑色的。

曾经有一个梦想,就是“要带着你远走。。。到海角天边”,最后似乎被理解为为“不负责任的誓言”和“年少轻狂的我”。梦想中的与恋人白手起家,自己创造美好生活,在现实面前显得是多么的苍白。如果你有幸真的碰到这样一位,那么这个几率就跟中500W彩票大奖差不多了。这是人类本性决定的。。。

我看过一部电影叫“站直罗,别趴下”,需要提醒自己的就是这句话。首先得承认自己的“暴跌”,只有自己好好地发展,对得起自己过去的那份感情,否则,就让别人看笑话了。

[ 本帖最后由 老虎 于 2008-3-5 22:33 编辑 ]
47#
 楼主| 发表于 2008-3-9 15:4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始终认为自己绝对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一点也不讨老师的欢喜,可能只有在小学的时候,老师对我还不错,当过中队委员,就是二根杠的那种标志。此后,几乎没有什么老师喜欢过我,连班委都没有当过(最多是课代表,中途还被撤换了),可能是因为不喜欢受到纪律的约束,也有可能是成绩并不突出,或许还有别的原因,好在自己也不在乎老师喜欢与否。除了高考勉强过关,其他的考试还是一律成绩平平同时也感到害怕的。

但是当时又不得不面对一场艰巨的考试,注册会计师。不像石头,状元级的人物,对付什么考试都是那么轻松自如。自己看到那么厚的考试教材书,头皮就开始发麻。那时候没有什么辅导材料,也很少有培训班,自己有空的时候就啃那几本破书。发誓考完这场试,这辈子都不去考试了,要把这考试作为这辈子考试的“终点”。(但是,事与愿违,此后,不但没有停止考试,反而考试“上瘾”,几乎每年参加各种不同的考试。这是后话)

入了这个行当,这试是躲不过去的。好久没有静下心来看书,效率低下,注意力不集中。离开课堂已经二年了,偷坐在学校的自修教室里直犯困。当然,白天上班,晚上看书是比较累的,但不至于如此状态低迷。算了,还是练跑步吧。看会儿书,就到操场上去跑跑步,跑出灵感来了,就去写GP文章,只有一篇叫“午夜狂奔”的还记得,但是原稿因为多次的搬家遗失了。

[ 本帖最后由 老虎 于 2008-3-9 15:54 编辑 ]
48#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17: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集中注意力是最重要的,否则干什么效率都很差。准备考试的开头几个月,很难集中注意力,后来就慢慢静下心来。自己很浮躁,也是逼自己坐在位置上面。看样子坚持还是很重要的。这些东西就是很枯燥,并不难。什么东西最难?我觉得是高中的数学最难,所以一向很佩服那些数学物理竞赛的得奖者。注册会计师考试与高中的数学物理比起来,那是简单多了。只要坚持去集中精力看书,不管学没学过会计,十之八九总能考出来。

考试也是很痛苦,一门课大概2个半到3个半钟头,还来不及,广看题目就那么长,一张A3纸的一半,答案就要求写在旁边的一半。有些题目还没有看完,就要开始写了,否则,是做不完的。审计和会计就考了7个钟头,快要虚脱了。

成绩出来,令人高兴不起来,一门经济法得了58分。看样子“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可能了。
49#
 楼主| 发表于 2008-3-15 18: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公司没有多久,公司的组织机构就发生了细微的变化,GE委派的那个讲一口浓重口音的老美财务总监升官了,调到香港地区总部任职,因为要“本土化”,没有再派老外过来。我的上司,财务经理就接手了他的工作,于是财务部门直接与总经理、副总、销售总监的冲突已经是不可避免。原来老外财务总监非常强势,连总经理(也是老美)都不放在眼里,失去了这个财务总监大人的庇护,以前的积怨慢慢地就爆发了。

先介绍一下GE组织机构风格的背景。这个庞然大物之所以没有出过大的差错,百余年来一直在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的指标股(唯一的一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董事会赋予了财务官非常大的权力,导致财务官、总经理分权而治,最大限度得控制总经理、销售总监等滥用职权而导致的诚信的高风险。这个处处体现三权分立的精神,财务官不直接对总经理负责,而是对董事会和上级财务官负责。可能国内的企业很难理解和做到。这样就可以设想在这个合资企业中,过去这个老美总监的强势和由此造成的对继任者恶果。
50#
 楼主| 发表于 2008-3-18 15: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那个财务经理那时也很年轻,比我早毕业二年。公司管理层成员的构成复杂,有大股东直接委派的,有小股东代表,有聘请的职业经理人。这群人中每个人的想法不尽相同,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根据我以后所经历的,我得出一个结论,合资企业是一个怪胎,从一出生就注定了分崩离析的命运,除非是高垄断性、暴利性的行业,因为这种行业的不正常利润可以掩盖不同股东之间的矛盾。

我的领导尽管年轻,但是还是很想干一番事业的。书生气还是很重,痛恨“贪官污吏”,在管理团队中颇有特立独行的味道。作为财务官,很少讲究人情世故,一副贴面无私的态度。因为身后有GE大股东的支持,所以也是有恃无恐。对于那些委派的管理成员来说,他们大都是政府机关或者大国企的科长、部门经理,可以说是老“江湖”了。这样一个管理团队的构成,几乎没有磨合成功的希望。

正如所预料的那样,总经理亲自向自己的母公司(美国小股东)下了巨额采购订单,很快投入了几乎所有的注入资本。没有人去考虑企业的运转,赢利,现金流。中方委派的人几乎都是官僚,看看这里有什么油水可以获取,面对这些,财务经理也无能为力。冲突的发生越来越频繁。

我已经强烈地感到,这个管理团队快要散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19 01:16 , Processed in 1.07607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