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老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追梦(连载)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4 22: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各地过年前的那个毕业生招聘会往往是毕业生落实工作的最大的机会,因为首先是专门为应届毕业生开的,没有了诸如“工作经验”和“户口”之类的问题;再者,每个单位(尤其是招聘主力国有单位)必须落实年度引进大学生的计划,否则可能就会错过;还有,一些真正需要用人的单位的确想早点招到需要的人以解决实际需要。

    本来到上海工作的想法只是一闪而过,没有特别的坚决。对于天台走出的学生来说无论上海杭州都是大都市,没有特别深的感触要到某个城市工作。鉴于前面提到的一些原因,到杭州工作是一个大方向,以及前面的一些经历,要进那些当时好一点的单位,对于我这样没有任何资源的穷学生来说,几乎也就是梦想而已。所以,到杭州一般性的企业可能也是一个最现实的方案。其实,当时并没有考虑那么多,能到杭州工作,把户口落在杭州,也没有什么不好,相信以后总是有机会的。

    没有到上海参加任何的毕业生招聘活动,那时对上海外地考生外地高校的入沪限制还是很多的,上海92年才刚刚走上开放的正轨,没有几年时间,各种观念还是很排外和陈旧。在上海读书的哥哥帮我在上海的毕业生招聘会上投了一些简历,最后得到了二个回复,一个是上海的一个机械行业的大国企,还有一个就是到上海“揽才”的杭州企业,这二个回复都是需要见面再进一步谈的。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5 14: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临放寒假的时候,有一些同学已经落实了工作。我一向的习惯并不喜欢拖拉,只是还要备战考研,所以没有很多精力投入找工作。考试完毕,感觉当然很不理想,但是终于一件事情已经做完,可以踏踏实实全身心地去找工作。

    放寒假后的第一站是上海,面试的电话通知已经早二个星期前就接到了。到了上海,与该单位联系了一下,可能是因为快过年了的缘故吧,对方不是很着急安排。这是一家大型机械行业的国企,是造飞机的。当年的飞机行业不像现在红火,是一个濒临绝境的行业。本来兴趣也不大,加上对方的拖拉,就先到杭州看了再说。

    到杭州的第二天。就是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在找到那家通知我面试的单位前,我逛了逛整个市场。与前面的印象相同,凡是好一点的单位都是只要杭州考生。谈了一家建筑类的企业,口头上也表示对我有兴趣。根据当时的规定,我需要在非外资的机械行业就业,否则就要向学校缴纳4000元跨行业费。明明知道这种混蛋学校出的混蛋政策是违背最基本原则的,比如,综合测评在全班10%以上的免交跨行业费,这岂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嘛!到底是留住人在本行业,还是不想留?反正自己的分数就在中等,没有时间精力与这群混蛋辩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用人单位帮我出这笔钱。由于有这样的额外要求,感到压力还是比较沉重的。

    在去那家单位参加面试以前,特意问Jimmy—Z借了一件风衣,企图扮酷一点以增加印象分。当然后来想想,这件单黄色的风衣估计也有个把月没有洗了,穿上去到底是正面印象还是反面印象很难说。但是总比我挤了半天火车,二个月没有洗得牛仔服要“职业”一点吧!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21: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是在一个大会议室听董事长的介绍,这家丝绸行业的公司已经在启动上市计划,然后是兼并什么什么企业,出口增长如何如何。。。那个诱人啊!年轻的学子,没有任何鉴别能力,白得像一张纸。在一位白发的老者慷慨激扬的演说面前,被彻底地镇住了。以为美好的前途就在眼前,大把的内部职工股马上到手,这简直是一个巨大的馅饼啊!

     通知我面试的是党委书记兼人事部长,一位和善的阿姨。我与她谈完我所面临的一些困难之后(指跨行业费),她就去与财务总监商量了。在与财务总监和财务经理面谈之后,双方感觉还可以,我有科班的背景,又有一大把证书,对用人单位也是很有吸引力的。除了其中一个问题,当时自己还是犹豫了一下,财务经理说我们这里待遇很差,每个月三百多块,干活也很累,经常加班,你还会考虑吗?我还是未能在很快时间内反应过来这是真话还是假话,反正好像看上去不像真的,我就说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短期之内也不会考虑买房结婚之类的花大钱的问题。总之,谁都象是言不由衷的样子。最后,他们叫我下午再去听他们的最后结论。

     中午吃饭时,Jimmy——Z提醒说,是不是要给哪位送点东西?这样保险一点,他有类似经验的。我说平生最不喜欢就是这一套,也没经验,也送不起值钱的东西,录用不录用随它去了。下午去了,这位书记阿姨就对我说可以签约了,跨行业费他们先出,记在我头上,以后看情况决定。心理还是很高兴,毕竟可以到杭州工作,“做杭州人”了,工作落实,可以很轻松地过一个年,以后就可以不再用家里的钱了。在一张黄色的杭州市大学生就业登记表上,我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并且写了一句“为我国的丝绸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就这样,在一片天真地憧憬之下,把自己廉价地出售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12: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丁丁 于 2007-11-27 11:22 发表
哪年的事儿啊?



1995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21: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签约之后的那个年是过得最轻松的,全家似乎都很高兴。哥哥不经意地问我一个问题,那个公司的的会议室和办公室的桌子亮不亮,当时没有在意这句话的含义,心里想办公桌亮不亮与公司好不好没有必然的联系吧。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不但有联系,并且很大程度上的一个真实的反映。

顺理成章,毕业论文调研时就到了那家公司。呆了三天,感觉不是很好,但是也没有特别的不好,也没有什么人太在意我这个即将“入伙”的毕业生。拿了一套当月的报表和去年的报表当作论文的材料,调研就告结束了。

按照规定,新招收的毕业生可以在9月初报道。我毕业以后在家呆了一个月,觉得还是应该去上班了。没有好日子结束的那份特别的伤感,相反还有一种向往,早点工作,早点减轻家里的负担,也应该自食其力了。临行前,老爸给了我800块钱,说是最后一次给钱了,以后就要凭自己的本事吃饭了。

那时候并不知道,我平静的生活就此彻底被打破,风浪才刚刚开始。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8 21: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8月初的一天,我到单位报到了。因为来做过论文的调研,所以大家并不陌生,没有太多的介绍同事,科长领我到了财务总监的办公室,坐下来向领导汇报了一下过去的学习情况和一些想法,他说“小伙子年轻,要经得起摔打。”直到现在,一直未能搞清楚当时这句话的含义。

     说句实在话,第一天下来,我就觉得这里不是我想来的。不是说条件多么艰苦,而是这种工作气氛。我的第一天没有自己的位置,办公桌也没有,更不用说亮不亮了。开始以为只是头天报到,来不及准备,第二天还是没有,到第三天上午还是没有。我就去找这位总监了,总监带我找到经理(科长),说给他找个位置吧,科长说,开始的时候就不要位置了,拿一个板凳从门口这边开始,坐到现职人员的旁边,向他们学习,等你一圈坐下来,大半年就过去了!

    哈哈,似乎从此以后,我就成了一个多余的人了。看样子这里并不缺人。尽管我有一万个不愿意,我还是安静地坐了下来,因为确实我有太多的东西要学习了,会计的事务经验一点儿也没有,还别自以为牛X。

    第一个月的工资发下来了,好像是322元,当时的杭州市最低工资标准为260元,还好,比民工稍微强一点。我中学同学老牛分配在一个监理公司,他当月拿了270元,好在他们单位效益不错,甲方偶尔还孝敬一下,所以有听装的西湖牌啤酒。老牛的生活设施很好,有冰箱,所以每天下午下班后就骑车到菜场买一包螺蛳和一盒豆腐到老牛宿舍。二人分饮一听啤酒,凉拌豆腐加炒螺蛳,丝毫不减对未来的憧憬和满腔的豪情。
17#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9 22: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固定位置的轮岗悄然进行了大半个月,绝大部分时间我坐在电脑前面玩我的DOS指令,改改CMOS设置,用一切努力使自己尽可能地学些新的东西(这些东西后来被用上了)。轮到的岗位并不是每次都有事情做得,看到了这样的效率,想到未来的几十年我就要这样渡过,背上的汗毛就树了起来。

工作了一个多月,征兵工作开始了。原以为征兵工作与我一个大学毕业生毫无关系,可悲的是我大学毕业后居然还是一名“适龄青年”。单位人武部的同志发来通知,要我去参加征兵的体检。当时的感觉就是我白来了,单位根本不需要什么大学生,只是为了完成招收任务,提高总体学历水平而已。当时的视力还算不错,身体板虽然瘦了点,可能还是能够被录取的。平生第一次对“被录取”产生了悲凉的感觉,甚至做好了应征入伍的准备。好在后来没有去成。

那年的秋天来的很早,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我骑着从Jimmy-Z那里借来的自行车每天到老牛那里去蹭饭。一次大雨中途中遇到逆向行驶的一辆别的自行车,刹车不及,连人带车摔倒在泥泞中,手掌擦伤,真个下巴血肉模糊。我站在雨中半晌没有动,像一座雕像,泪水雨水血水顺着脖子往下流,几个月来的经历突然全部涌上心头,我这是在哪里?我来干什么?我的梦想在哪里?肉体的痛楚哪比对现实的失落更加令人绝望。


[ 本帖最后由 老虎 于 2007-11-29 22:13 编辑 ]
18#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0 22: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进来一个月不到,想要离开这家公司的念头越来越强烈。轮岗工作刚刚开始不久,接到了一项任务,可以说是第一个任务,其他时间基本上是浪费掉了。当时这家公司正在启动上市程序,招股说明书中有一段相关未来三年盈利的预计。招股说明书中看上去只有很简单一张表,但是要做这张表得做未来三年的全面预算,包括资产负债情况、盈利情况、现金流情况等,背后的数据很多,各种计算表一大堆。就工具而言,现在简单多了,用EXCEL算算,公式设一下就解决问题了,剩下的就是决策问题。当年连Windows3.0才刚出来,根本没有什么软件可以支持这种简单的计算表。于是,只有靠自己手算了。(真的感叹科技进步之神速,现在的毕业生无法想象那没有Windows的年代)

科长把参数交给我,很简单,就是未来三年总收入和总盈利,我要做的就是去过去历史数据中找出各种成本费用的组成,按比例“凑出”总盈利。老天!我们的上市公司圈钱就是这样忽悠股民的!(从此十二年不碰股票)原来盈利多少就是总监随口讲讲就好了!不可否认,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特别是对于我这样刚毕业的人来说。更加难得的是,我终于得到了最靠门口的一个位置,终于有地方可以坐下来了。我很卖力地发奋工作,不是要表现自己,因为我已经对这个企业没有任何的兴趣了,而是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积累经验。

一稿、二稿、三稿。。。我一遍又一遍地做着这毫无意义的一堆表格,别的同事过来说“小伙子不错嘛,刚来就被领导重用了”。嘿嘿,这就是过去的国营企业。


工作的不顺利,很容易招致对过去学生生活的美好回忆。我每次去Jimmy-Z那里蹭饭,总是对大学时代留恋不已,一会儿说大姐好、二姐好(我们班的女生我都叫姐),一会儿说大哥好、二哥好(我们班的男生我都叫哥),除了考试的痛苦,没有现在这样复杂的同事关系,没有看领导眼色行事的委屈。。。Jimmy-Z当面不忍心打断我的话,转托老狗带话:人不能生活在过去,不能生活在梦里!

[ 本帖最后由 老虎 于 2007-11-30 22:12 编辑 ]
19#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 22: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要面对现实。这句话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同时不管是选择继续做下去还是选择离开,手中的工作不能马虎,这是一种责任。我重新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在朋友的帮助下,修正了许多一度曾经很迷茫的思路。所以,这个世界上不能没有朋友,这也是真理。

尽管我有离开这家企业的念头,但是至于何时下决心离开,何时能够离开,却是一个未知数。可能是半年、一年或者更长。可能现在的很多人已经无法体会当年要离开一个国营企业的难度,简直是蜀道之难!太多的现实问题,什么档案、户口、干部身份等等。我很小心地留意这员工集体宿舍里的各种故事,尤其是如何离开这里的成功案例,好比是“越狱”第若干集。

我低落的情绪终于引起了科长的注意,有一天下班后,他找我谈话。例行的一些汇报结束后,他“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小伙子你还年轻,很有才干,我现在四十已经出头了,为这家单位服务不到二十年了,以后还不全都是你们来管理?他不说,我还觉得他有些领导的能力,这一句话我听完之后差点没有晕过去,心里想:难道我二十年后就像你这样?这也太可怕了吧!这番谈话结束后,更坚定了我立刻设法离开的决心。


[ 本帖最后由 老虎 于 2007-12-1 22:24 编辑 ]
2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4 22:5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定决心之后,就是制定详细的“路线图”。目标也是很明确,就是到上海去!前文提到过,我也喜欢上海这个地方,大二暑假到上海,看到人头攒动的证券交易所就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或许那个地方才是我所向往的地方。但是长路漫漫,如何才能重新回到上海呢?心中没有一丝的把握,所有的只是一种信念,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做到。整个人处于一种严重的被束缚的状态,无论是困扰多时的户口、档案,还是对于这种不知道敌手的挑战。

     公司一帮子刚刚进来的年轻的毕业生总是在午餐结束后的一段休息时间开“短会”,这种“危险”的会议无非是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交流出逃的各种信息。从室友口中得知前一届一个新进的大学生,成功离职并加入期货公司数月之后风光无限的成功案例,给了我很多的激励和启发。首先,这是有先例的,不是不可能的;其次,代价是很沉重的,由于没有“干部转正”,档案进不了人才市场托管,只有到当地的劳务市场(当时的规定就是这样);同时风险也是很大的,一旦失败,可能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尴尬境地。

     我自从进了这家公司以后,晚上的时光还在漫无目的地背诵“新概念英语第三册”,不知道以后会有什么用,但是相信以后会用得着的,不为有多少进步(实事上不会有进步),只是为了保持一种状态,使自己不至于在这种环境下丧失原本拥有的东西。同宿舍的人就齐齐哈尔,“哎呀,小兄弟挺用功的,还读英语,想干什么啊?”


[ 本帖最后由 老虎 于 2007-12-5 16:34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2 10:42 , Processed in 1.06810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