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天台佛教的宣传有点落后于新昌了,且看: [打印本页]

作者: 度予亭    时间: 2010-7-25 11:52
标题: 天台佛教的宣传有点落后于新昌了,且看:
本帖最后由 度予亭 于 2010-7-25 12:28 编辑

ttach://95672.jpg凤凰网佛教 > 佛艺博览 > 正文
越国敦煌 江南佛城
2010年07月23日 08:53《今日新昌报》
打印共有评论1
    1600多年的独特文化,正从远古走来;众多佛学高僧,慕名纷至沓来……
从晋代竺潜、支遁等+八高僧游隐于石城沃洲到日本佛教天台宗三代座主赴新昌朝圣;从形成江南早期佛学中心到兴起“般若学”研习高潮……
    新昌,正是在千年前,就播下了佛教文化的种子;
新昌大佛寺三圣殿通往摩崖之门(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
    如今,带着那份深厚的历史积淀,新昌带着这张“江南佛城”的金名片正焕发着新的精彩!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天姥山,天台山脉中的涓涓细流汇集而成的剡溪上源之一新昌江,自东流往西北,穿越新昌县城。新昌,就是这样一座南北青山蜿蜒、中间绿水长流的山城。
    巧妙的自然造化似乎早已在冥冥中赋予了新昌山水佛城这个与生俱来的名字。紧依县城南面的大佛寺风景区,群山环抱、山湾众多、风光奇异,现为国家4A级风景区。最深处的山湾,由南明、石城两山夹峙而成,成横放的U字形,嵯峨怪石,环布如城,形成石城幽谷。
[attach]95672[/attach]
新昌大佛寺院门(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两山就是天地造化而成的两座佛山。从县城由北往南观望,南明山山体如同一座卧佛,伟岸的身躯、带喉结的颈项,还有灵性的山林自然点缀而成隆起的鼻梁和睫毛,栩栩如生;从天乐岩东南面观望,石城山犹如天造地设的石雕卧佛,三百步岭为身,月峡为颈,天乐岩顶成仰天而视的佛面浮雕,脸、鼻、眼、头冠,惟妙惟肖,千万年来,岿然不动。
  佛教之源传承1600多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石城山,从东晋以来,因众多高僧大德驻锡修证、创宗立教、敷演法脉而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高僧传》有载,中国佛教史中一位十分重要的高僧昙光为石城山开山祖师,正是他开启了石城山1600多年的佛教文化史。昙光于公元345后,在天乐岩下的两大天然石窟之一的隐岳洞中,栖山53年,享年110岁,成就圣果,圆寂后肉身三年不腐,其禅修年代比禅宗祖师达摩西来早150年。紧随昙光创寺的同时,高僧于法兰也来到石城,在南明山另一天然石窟中创立了元化寺。追随其后的有门徒于法开、于道邃和徒孙于法威、竺法兴、支法渊、于法道等,组成石城元化寺僧团,加上新昌沃洲的以支遁、竺潜为师的两大僧团,兴起了作为佛教中国化标识的“般若学”研习高潮。此外,出于当时对般若性空的解释有不同流派,全国又产生了六家七宗之分,其中五家六宗代表人物均在剡东,这更奠定了新昌佛教在全国的历史地位,新昌成为全国的佛学中心之一已当之无愧。总之,六朝时期,新昌成为江南佛教圣地,留下了深厚的佛教文化财富。现大佛寺、千佛院、南岩寺等众多开放寺院,均为规范的佛教场所,使佛教文化得到了弘扬。
新昌大佛寺昙光尊者舍利塔(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
    新昌作为佛教之源,在《浙江通志稿浙江佛教肇始考》也可见一斑,据其记载:“浙江佛教究应以何人为始祖乎?历观书传记载,此则应推竺道潜、支道林、于法兰等六人,膺斯玄匠之选矣!而以道潜、道林、法兰、法开四师为讲义(大乘般若学)之祖,以僧光、昙酞二人为习禅(小乘)之祖。”而上述六人皆长期居于剡东,以石城山、沃洲山众多佛寺为据点,形成了江南早期佛学中心。
  齐梁高僧30载凿大佛
    两晋南北朝时期,新昌佛教盛行,寺院众多。两晋时期寺院建筑遗迹有南岩寺、东(左山+右卬)寺、沃洲小岭寺、新建寺(现兴善寺)、隐岳寺(大佛寺)、元化寺(千佛院);南明时期的寺院遗迹有九峰寺、云居寺、天宫寺。最为宝贵的是大佛寺的弥勒大佛和千佛院的1000多尊小佛。
    追溯其历史,公元486—516年,僧护、僧淑、僧佑三位高僧,前赴后继30年,在石城雕刻了稀世之作石窟弥勒大佛,素称“江南第一大佛”。而僧佑是由梁建安王从建康派来“专任像事”,是当时最有名望的佛学家、佛像雕塑大师。他来到石城后,“事随因旧,功实创新”,在他的设计和指挥下,“铲入五丈,更施顶髻”,于516年完成了一座坐形五丈、立形十丈、庄严精美的巨形石窟弥勒佛像。当时的文学评论家刘勰,为此而作了留存千古的《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记,称石城大佛为“不世之宝,无等之业”,“命世壮观,旷代鸿作”。范文澜、翦伯赞所著通史,都把大佛造像载入史册。而与此同时,485年,元化寺首建石窟,开始雕凿十方块共1040尊小佛坐像,高约20公分,通肩服饰,造型优雅纤巧。大佛寺和千佛岩毗邻而居,两处同时造像,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组成十方三世诸佛共同居住的“华严法界”。蔡元培先生的佛联“华严法界,现象南明”点出了石城奥秘。而大家任继愈,更把石城石窟与北方三大石窟并立,列为中国南、北四大石窟之一。
  中国化佛教第一宗
    陈太建七年(575),誉称东土释迦的智者大师多次莅临石城,并圆寂于石城弥勒大佛像前,开创了中国化佛教的第一宗——天台宗。事实上,大佛寺是佛教天台宗的圣地,也是日本佛教天台宗的圣地。公元804年,佛教天台宗东传日本后,成为日本佛教天台宗。信佛僧徒之多,曾是日本佛教十二宗派之首,有一万五千座寺庙,800万佛教僧徒,影响深远。1200多年来,日本僧众不忘佛宗祖地,有多少佛教僧徒来新昌朝圣,已难翔实查考。自从田中首相首次访华,重开中日佛教界友好交往的大门后,日方僧徒寻根访祖,几乎每年均来新昌礼拜大佛。其中最突出的有三代高龄座主,先后远道赴新昌朝圣礼祭,这在中日佛教史上也是罕见的。
新昌大佛寺内景(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提供)
    1600多年的历史岁月,石城山留下了众多题刻和联匾。如宋代大书画家米芾摩崖题刻“面壁”和碑刻“南明山”二处;近代高僧弘一题刻“南无阿弥陀佛”等,铭刻在放生池边山岩上。历代题刻使石城山更富有文化底蕴,更彰显其魅力。建国初期,石城古刹和大佛得到了政务院副总理黄炎培等领导的关注,1961年,石城大佛被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
   最近十多年来,新昌大佛寺风景区的开发,秉承佛教文化和石窟艺术传统,加上当代人的巧夺天工,造以石窟和摩崖为主的景点,累积了古、今艺术造诣一流的石窟造像群,堪称“越国敦煌”:气势恢弘的中国第一石窟卧佛,深入地下20米的七级飞瀑与多种摩崖石窟造像结合的般若谷,山是佛、佛是山的露天大佛,盘虎洞中的五百罗汉,20米高的摩崖“佛”字,无一不让各界人士和广大游客赏叹。
    载着这份深厚的历史,带着这份浑厚的文化,佛城新昌披装着彩,正向着未来款步而去……

作者: 我爱我石    时间: 2010-7-25 20:50
资源应该是天台好啊!玩奇石也是他们领先。我想是因为经济还是他们发达大缘故吧!
作者: 一个人旅行    时间: 2010-7-25 21:11
唉。。。。。。。。。。。。。。。。。
作者: 8136    时间: 2010-7-25 22:33
观念一变天地新,我们天台当家的脑子不活啊!
作者: ~平淡~    时间: 2010-7-26 10:33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10-7-26 10:48
新昌属于绍兴的,台州的文化确实不如绍兴,绍兴最近在打造 大越故都,新昌动作还是快,赶上淌了。

天台的发展,离不开大环境的扶持,台州光顾着赚钱,在文化上确实不能帮天台推一把。
作者: 玄微散人    时间: 2010-7-26 10:49

作者: 一个人旅行    时间: 2010-7-26 14:05
香香说的有理
作者: 后生人    时间: 2010-7-31 17:18
当家的不行啊.....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0-8-30 20:40
天台风景区最好不要再开发了    八景之一的螺溪吊艇是目前唯一未被破坏
作者: 晚香嶺    时间: 2010-11-24 22:05
    各有特色,都在努力,看谁做足功夫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10-11-25 10:07
天台应该划入宁波或者绍兴。
台州,金钱味太浓,发展文化,孤掌难鸣。
作者: 崎岖    时间: 2010-11-25 10:32
天台风景区最好不要再开发了    八景之一的螺溪吊艇是目前唯一未被破坏
周则江 发表于 2010-8-30 20:40



十几年前就破坏了,上面不是建了拦水坝。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10-11-25 11:04
天台应该划入宁波或者绍兴。
台州,金钱味太浓,发展文化,孤掌难鸣。
褚留香 发表于 2010-11-25 10:07

哇有人造反!

作者: 七楼    时间: 2010-11-25 11:09
落后的不只是一点
落后的不光是佛教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10-11-25 11:38
哈,不是造反,如果划入宁波,公务员待遇提高大半哦,符合既得利益者的需求。

泳溪翻过去宁海,乡镇干部一年十几万,天台乡镇中级干部一年才五六万。
作者: 郑鸣谦    时间: 2010-11-25 11:39
天台应该划入宁波或者绍兴。
台州,金钱味太浓,发展文化,孤掌难鸣。
褚留香 发表于 2010-11-25 10:07

高见。
前几天,某来舍下,我还扯淡说,要不把天台和三门、宁海、新昌整合一下,变成一个市来。
这样更有利于优化旅游资源,发展区域经济。




作者: 郑鸣谦    时间: 2010-11-25 11:44
本帖最后由 郑鸣谦 于 2010-11-25 11:45 编辑

新昌这么打口号,是有历史根据的,不存在抢天台资源的问题。
天台的佛教进入的路线,有一支,确实也是从新昌这边传过来的。而且,天台出名前,新昌这边已经是江南的一个著名的佛教丛林了。当时所谓六家七宗有好些在这里。
所谓敦煌,也是对的,没错。

作者: 龙头    时间: 2010-12-3 19:27
天台很早以前就是属于宁波的,不信可以去翻翻县志。
而且天台有很多的方言跟宁波是一模一样的,估计也跟此有关系吧
作者: 王老吉    时间: 2011-2-7 02:12
县太爷们从认识到行动都不行~
作者: 王老吉    时间: 2011-2-7 02:39
从政策到行动 都没有任何扶持文化产业的影子!
与周边的县市差距很大,就临近的象山都有很多扶持文化产业的项目!

作者: 家在天台    时间: 2011-2-7 08:17
呵呵我就不说啥啦
作者: 逍遥山人    时间: 2011-4-13 14:37
开发文化 保护环境!!
作者: 小梅    时间: 2011-4-16 12:54
国清寺的名气 和新昌大佛寺没法比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1-4-16 16:26
回复 周则江 的帖子


    暑假带你去
作者: 周则江    时间: 2011-4-16 21:39
天台风景区最好不要再开发了    八景之一的螺溪吊艇是目前唯一未被破坏
周则江 发表于 2010-8-30 20:40



屈指算来  我已经有好多年没去过了哦
作者: CoachWang    时间: 2011-4-17 00:26
不行啊要加油;了
作者: 农夫    时间: 2011-4-17 15:19
阿米陀佛
还是赚钱要紧哈
作者: seraphcso    时间: 2012-3-6 10:31
有同感的飘过。
作者: shyian    时间: 2012-3-7 13:39
哎 哎  没办法说啊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150.109.146.88/)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