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tiantaier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聊天台

[复制链接]
611#
发表于 2006-9-30 08:33: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2:45 编辑

以下是引用tiantaier在2005-12-30 22:35:00的发言:
  前文提到过,天台是一个四面环山的地方,交通的不便一方面使本地的文化比较少的受到外界的冲击影响,另一方面也抑制了本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千百年来,基本上以小农经济为主体,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天台人的性格。</p><p>天台人勤劳而智慧。
  天台人十分向往外面的世界,天台传统文化中往往教导下一代年轻的时候要走出去,要叶落归根。在资源有限,交通不便的山区,是很难干一番大事业的。近几百年来有无数的不甘寂寞的天台人走出关岭、猫狸岭北上南下外出谋生。与其他落后地区所不同,在外出的天台人中,几乎没有人从事粗级劳动,绝大部分从事商业、手工艺、脑力劳动,并且非常勤劳非常具有开拓精神。往往是一个人先出去,然后通过各种途径一个个把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带出去。
  按照一般的说法,这种良好的传统会造就很多的机会去打造大企业、大品牌,但是很遗憾,我们没有看到。这与天台人的勤劳智慧形成一种反差。
  这会不会与天台人的性格有关?
  千百年来的小农经济造就了一种铭刻在骨子里的小农意识。以这种意识去经营,视野局促,不思进取,导致很多很有希望的企业昙花一现。天台人的公司往往老公是老板,老婆是财务主管,“冷饭舅”是销售科长,一家人共同致富,不管是不是这方面的业务专长,反正这样用人贴心放心,肥水不流外人田。做到一定规模,老板的头脑不够用了,企业也就衰败了。或者企业挖到第一桶金后,就开始挥霍,反正钱也用不完了,“而生有涯”,好好享受享受。我突然想到那个“太平天国”,小朝廷建立后就可以三宫六院了。
  小农意识中就缺乏一种“不斩楼兰誓不还“的豪气与霸气!

  天台传统企业为何无法做大做强?
  天台人有置办实业传统,小企业遍地,但是大企业很少.
  还有很多产业,天台起步很早,由天台同乡构建的销售网络也极其强大.像东乡的三角带,曾经是基本垄断地位.发展到后来,却是企业一个一个做跨掉,剩下的艰难维生,空有强大的销售网络,却是给他人做嫁衣裳.据不完全统计,三力士等一些牌子比较好的外县三角带,一半以上都是通过天台人卖出去的.

  tiantaier所说的"小农意识",我不太认可.天台人里很多"能人",也想做大,做强,但是大部分都失败了.
  早期天台企业,个人以为,主要卡在企业升级这块.如何从传统的作坊转化成一个正规化管理的企业,这一步走的很艰难.这其中原因很复杂,企业主的文化层次低是一个方面,政府的不作为也是一个方面(不过我见识了西乡筛网的堕落史后,觉得政府"作为"还不如不作为...).
  但是上述原因,外地也有.天下乌鸦一般黑,宁波,绍兴的乌鸦也不是白的.大浪淘沙,咱沙子比别人多,为什么最后淘出来的金子都是别人的?
  个人看法:天台人无比强大的销售网络,或许同时也使得天台企业失去了沙里淘金的机制.由乡情所构筑的销售网络,企业争夺销售网络靠的也是"关系".在同质化的竞争过程中,依靠"关系"的天台企业,依然能够活得很滋润,而失去了改变的原动力.换句话说,外地的水比天台的大,企业生存压力大,企业自我提升的原动力强大.等外面世界已经淘出真金,天台的企业依然是一盆烂泥沙,这时候再改变,已经失去了先机.
  出路,个人看法:天台人的销售网络现在依然强大,这是一个优势.如果改变,依然来得及.但是在大公司的压力下生存,门槛比过去高,政府的扶持和企业的努力,都是不可缺少的.
612#
 楼主| 发表于 2006-9-30 08:38: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2:47 编辑

  再聊天台发展的原动力(续)
  天台的环境一直处于边污染边治理的状况。
  我们还应该清楚地记得在清溪桥头“六墩”游泳的时代。那时的始丰溪水清澈见底。最流行的游戏就是把一块皮球大小的石头抛到水中,然后一群人争先恐后地去把它捞上来,在水中可以不用借助任何护具,睁开眼睛看到溪底的石头。况且,当时的天台游泳队也在始丰溪训练。然而,曾几何时,干流中铅锌银矿的乳白色污水滚滚而下,三茅溪带着药厂的黑臭废水彻底把始丰溪变成了死水溪;加上造纸厂的废气不加任何处理地排放,把原本秀丽洁净的环境彻底破坏。
  不知道该不该感谢残酷的市场竞争,那些重要的工业污染源相继倒闭,天台的环境得以绝处逢生;古老的清溪落雁景观得以部分重现。尽管状况有所改善,但是与以往相比,还是无法得以彻底的恢复。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竟然没有丝毫的增加,城郊的垃圾露天堆放,夏天蚊蝇肆虐,恶臭冲天;露天焚烧的垃圾,产生的烟雾无法散开,小小的天台盆地经常充满着这种烧垃圾的味道;腐烂的垃圾和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的生活污水严重影响始丰溪的水质和地下水水质。
  我们有钱兴建那空荡荡的新城,可曾想过处理一下天台的垃圾,为子孙后代造点福呢?
  可耕土地资源的萎缩,土地的总量是极为有限的,尤其是对天台这个小县来说。可利用土地只有始丰溪冲击盆地及丘陵地带中的相对平缓处。城区规模的扩大、工业用地的增加、道路建设用地都挤占原本就很少的农业用地。尤其是天台新城的建设和茆园工业地块的批租,天台新城是占用了天台人自古以来的粮仓,多少年来,天台人民几乎就依靠这片土地赖以自给自足。新城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加剧可耕土地资源的萎缩,带来更加严重的环境负担。可耕土地的破坏是不可再生的。如何在发展中平缓土地的矛盾,确实是一个难题,但是天台在这方面的采取的态度是令人失望的。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找出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土地利用方式,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后篇详述)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破坏
  旅游资源的开发同时必然是破坏,但是,如何做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最小限度的破坏,我们的某些主管部门更像一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缺乏规划、不擅学习,绝对可以称得上业余之业余。想到哪里做到哪里,本来具有极高卖点的人文景观,一再被误导,急功近利的开发,一堆毫无文化内涵的假古董不但不能使悠久的天台古文化得以发扬和复兴,反而令人产生了一种厌恶感。比如外地人很少知道济公是天台人,尽管电视剧“济公”二十年前就热播了,“济公故里”之设计和开发完全没有研究历史背景,仿佛民国时代的人打手机一样的拙劣,游客一看就知道那是哗众取宠、招揽钱财的人造景观。根本无法把“活佛”这一重要的标志性形象与这个建筑联系起来。
  开山筑路、方便游客也是一个发展旅游的举措,曲径通幽的百丈坑改造后,全无原先那种渗透出文化底蕴的味道,只是成了一个自然景点而已。此前几度造访百丈坑,印象很深坑边的山崖上一排排古栈道所留下的方形小洞,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涧中石笋之上苍鹰盘旋;历经曲折走到尽头,豁然开朗,“遥看瀑布挂前川”和龙潭那可望不可即的美景宛如一幅水墨画;正当感觉无路可走时,一条几乎与涧底垂直的“之”字型小路直通云端!战战兢兢爬上小路到达山顶,回望涧底深不可测,而前面又是豁然开朗!其中不光是美景,而且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在电视中看到了改造后的“百丈坑”,记者采访如排队般的游人,他们轻松走完一圈后连说“好风景、好风景”,于是不忍心再去“百丈坑”。
  (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7 20:44:11编辑过]

613#
发表于 2006-9-30 16:35:00 | 只看该作者
tiantaier看看“正确解读天台山文化”贴,有些内容可以一并交流。
614#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07:06: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2:52 编辑

  拜读香帅的“正确解读天台山文化”,暂时停止一下对“发展原动力”的讨论。香帅的文章是一篇见解深刻、专业性很强的论文。尽管尚未窥得文章全貌,但是所表达出来的观点中肯而全面。“闲聊天台”贴本是即兴闲聊(正宗“草根”),对香帅的文章做一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和补充,以支持香帅的对天台文化和旅游事业所倾注的心血。
  关于天台山文化
  个人以为,由于历史的原因,天台山文化在整体上已经湮没,现存的只是局部的残留。本贴前文在“天台文化点滴”和“天台文化复兴”中提到过,天台文化博大精深,现在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听到的只不过是冰山一角。随着许杰先生等老一辈大师级人物的辞世,天台山文化长期缺乏继承者的领军式人物,官方没有,民间也是困难重重。久而久之,天台山文化便逐渐丧失了作为一个系统化、整体化文化的存在方式。除了现在的几位天台的老者在苦苦支撑还能让我们领略一些天台的民间文艺、佛学知识、民俗文化等,但是这些仅仅是天台山文化很少的一部分。我们几乎已经不记得灿烂的天台山文化曾经的辉煌。略举一例,年初“天台山桐柏宫举行灵宫殿暨王乔祖师殿开光大典”的横幅居然把“天台”写成了“天臺”!愧对我们的祖先。
  所以,目前我们首要面对的不光是“正确解读”的问题,而是如何去发掘-整理-复兴的问题(请参见前文)。如何把天台山文化在天台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于旅游开发的一些具体问题2.1旅游委的职责问题,2.2  共资源的旅游收入的再分配问题,2.3 旅游资源的产权问题,2.4 旅游配套设施的投资问题,这些问题是在讨论“天台旅游事业和经济腾飞”之前必须解决的问题,香帅所引用的一篇外地人天台旅游感受的文章很具有代表性。关于这一点,先投石问路,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一同来探讨。
615#
发表于 2006-10-9 16:27:00 | 只看该作者
至于政府部门的职责权益,在此多说无益,赫赫。
616#
发表于 2006-10-10 00:59: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2:52 编辑

花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了每一张帖子,大叹过瘾啊,楼主真是奇才啊,PFPF
继续关注!! 
617#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0 06:07: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2:52 编辑


一点皮毛,何以受用“奇才”?普通一个天台人而已。
618#
发表于 2006-10-10 06:11:00 | 只看该作者
<p>呵呵</p><p>奇才就奇才么</p><p>哈哈!</p>
619#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0 07:45: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2:53 编辑

  最近看到后司街上有几个帖子讨论天台的旅游问题,香帅系统性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由于还没有看到全文,仅就我前一贴中的几点看法深入一下。
  什么是天台旅游开发中存在着的最大困扰?个人以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体制问题。前贴提出的四个小问题,没有责问主管部门的意思,只是想通过这些小问题来揭示旅游发展瓶颈的本质问题。体制问题不解决,关系不理顺,很多具体问题很难得到彻底解决。脱离现实来讨论具体开发方案,无异于空中楼阁。
  产权归属是一个核心问题。比如,国清寺拥有周围的山林所有权,旅游部门考虑让其提高票价进行分成,遭到拒绝后就强行在外面的车站原址上建收费站,其实收费的主要旅游资源是国清寺的,长期的对峙带来什么好处呢?(石梁景区也一样,不过通过合并林场产权变得名正言顺)。是不是二里许村也可以同样在赤城路上设收费站呢?那么与“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钱”何异?还有龙穿峡,集体山林加上水库国有资源;还有天湖,集体资产;那么是不是谁拥有产权之后就可以任意开发呢?如何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外来投资者开发旅游资源,是值得探讨的。
  (待续)
620#
发表于 2006-10-10 19:19: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2:54 编辑

  今天可以搬把椅子坐了,呵呵!!以后坚持每天都来后司街逛逛,有些东西真的让人眼前一亮,进而边灌输四肢百骸,那个舒坦啊,昨天下午看完后,我的脑子里一直就是后司街里的热血天台人,大受鼓舞,就象小学时,学校组织宣传防火,从村口沿基界路绕村子游行,几十个人一起喊口号,那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都诶激发出来了,把家里院子里都贴满了防火宣传的纸片,呵呵!!
  我昨天就把这个网站告诉了我认识的还不知道后司街的朋友们,这样的表现应该表扬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0-2 20:29 , Processed in 1.09492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