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1、孔子是春秋时(
)国人。 A、鲁
B、齐
C、燕
D、韩 2、《大学》和《中庸》是(
)中的两篇。 A、《论语》
B、《孟子》
C、《礼记》
D、《国风》 3、《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原与《
》并称“六经”。 A、《论语》
B、《道德经》
C、《国风》
D、《乐经》 4、孔子非常喜欢《
》,甚至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 A、诗
B、易
C、书
D、乐 5、儒家以( )为人生追求的目标。 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经世致用
C、博古通今
D、经邦济世 6、在教育的基本方法上,孔子主张(
)。 A、三人行,必有我师
B、因材施教
C、文、行、忠、信
D、好为人师 7、“君子不器”的含义是(
)。 A、君子不应被器重
B、君子不能像器具一样只有单一功能 C、君子应当被器重
D、君子不是器皿,不是摆设 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中,北辰是指(
)。 A、北斗星
B、北方的星空
C、北极星
D、北方的星辰 9、“弟子入则孝,出则弟”中,弟是指(
)。 A、敬爱父母
B、敬爱师长
C、友爱弟弟
D、敬爱兄长 10、[《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 A、不逾矩
B、谨而信
C、不贰过
D、思无邪 11、“德不孤,必有邻”出自(
)。 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12、“不迁怒、不贰过”出自(
)。 A、《论语》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1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
)。 A、《论语·乡党》
B、《论语·先进》
C、《论语·子罕》
D、《论语·泰伯》 1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 。 A、光阴如梭
B、不舍昼夜
C、光阴如晦
D、不曾停留 15、《论语·泰伯》有言:兴于 、立于 、成于 。(
) A、乐、礼、诗
B、诗、乐、礼
C、礼、乐、诗
D、诗、礼、乐 16、[往者不可谏,(
)。] A、切问而近思
B、来者犹可追
C、来者不可举
D、道听而途说 17、“吾日三省吾身”出自(
)。 A、孔子
B、孟子
C、曾子
D、荀子 18、有子曰:“(
)之用,和为贵”。 A、仁
B、礼
C、信
D、勇 19、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是(
)。 A、忍
B、仁
C、和
D、恕 20、“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说的是(
)的典故。 A、秦穆公
B、楚庄王
C、齐桓公
D、晋文公 21、“吕端大事不糊涂”中的吕端为(
)时期宰相。 A、东晋
B、西晋
C、北宋
D、南宋 22、[孝弟也者,其为(
)之本与。 A、仁
B、义
C、礼
D、智 23、孔子说的“不迁怒、不贰过”,是指哪个弟子?(
)。 A、子贡
B、颜回
C、子路
D、子由 24、子曰:“(
)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A、中庸
B、仁义
C、忠孝
D、孝弟 25、林语堂在其1937年版的《
》中,把中庸生活作为一种生活的最高典型而大加称赞。 A、人生的境界
B、论语译注
C、生活的艺术
D、求知的渴望 26、“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出自(
)。 A、程颐
B、孔子
C、程顾
D、朱熹 27、“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出自(
)。 A、石涛
B、郑板桥
C、唐寅
D、朱耷 28、“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中,啮雪是指(
)。 A、精神上的超升
B、技法上的精进
C、人格上的完善
D、意念上的执着 29、“吕端大事不糊涂”典出(
)。 A、宋太祖
B、宋高祖
C、宋太宗
D、宋江 30、蒋琬是三国时期(
)的名臣。 A、魏国
B、蜀国
C、吴国
D、晋国 3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
) A官府 B.学校 C.家庭 D.社会 32、“学而优则仕”概括了( )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34、中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35、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
)的治国思想。 A.取信于民 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 36、孔子在(
)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 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37、下列名言属于孔子说的是( )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 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思想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四书集注》 D.《孟子》 39、反映孔子教育民主思想的主要言论是(
) A.有教无类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40、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
)的治国思想。 A.取信于民 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 4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一句是(
) 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择其好者而从之,其不好者而改之。 C.选其善者而跟之,其不善者而更之。 D.择其善者而学之,其不善者而更之。 42、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
)治天下”的名言。 A.《论语》 B.《荀子》 C.《孟子》 D.《韩非子》 43、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 )的教学方法。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启发诱导 D.有教无类 44、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是“六艺”,“六艺”指的是( ) A.礼、乐、射、御、书、数 B.《诗》《书》《礼》《乐》《易》《春秋》 C.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D.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45、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 )的治国思想。 A.取信于民 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 46、古人认为声音之道与政治相通,所以,乱世的音乐显得(
) A.安详 B.怨恨 C.愤懑 D.欢快 47、“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出自(
) A.《论语》 B.《荀子》 C.《春秋》 D.《中庸》 48、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
)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49、《诗》曰:“夙夜匪解。”是什么意思?(
) A.从早到晚都在解题。 B.从早到晚都不懈怠。 C.早出晚归 D.早上和晚上都没有时间。 50、子曰:“好学近乎(
)”。 A.仁 B.智 C.知 D.勇 51、(
)为保护中华文化之根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林则徐 52、孟子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
)。 A、子由
B、子思
C、子路
D、孔融 53、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并发展为(
)学说。 A、法治
B、人治
C、仁政
D、德政 54、孟子的“(
)”是他仁政学说的基础,也是他教育理论的根据。 A、性善论
B、性恶论
C、人性自利
D、仁的思想 55、《孟子》一书在(
)时正式被列为“经”。 A、东汉
B、西汉
C、北宋
D、南宋 56、典故“五十步笑百步”出自(
)。 A、《孟子》
B、《论语》
C、《中庸》
D、《战国策》 57、成语“仁者无敌”出自(
)。 A、《孟子》
B、《论语》
C、《中庸》
D、《战国策》 58、下列孟子认为最为重要的是(
)。 A、君主
B、军队
C、人民
D、社稷 5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出自(
)。 A、《孟子·梁惠王上》
B、《孟子·滕文公下》 C、《孟子·离娄下》
D、《孟子·尽心下》 60、[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出自(
)。 A、《尚书·太甲中》
B、《孟子·滕文公下》 C、《论语·子张》
D、《孟子·尽心下》 6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孟子的( ) A.教育思想 B.学术思想 C.等级观念 D.民本思想 62、下列名言属于孟子说的是( )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 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D.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3、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
) A.是非之心 B.进退之心 C.悲喜之心 D.善恶之心 64、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其核心思想就是(
)。 A.义 B.仁 C.礼 D.智 65、孟子以(
)为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A.人性恶 B.人性善 C.人性无善恶 D.人性有善恶 66、孟子认为( )是社会伦常秩序得以建立的基础和基石。 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67、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以这则“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了( )的重要性。 A.巩固性 B.启发性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 68、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 ) A.智之端 B.仁之端 C.义之端 D.礼之端 6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此话意在强调成大事者,应该( ) A.专心致志 B.磨练意志 C.持之以恒 D.深造自得 70、孟子认为有无(
)是人和禽兽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A、知识
B、先天善良本性 C、才能 D、财富 7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自(
)。 A、《庄子·渔父》
B、《庄子·天下篇》
C、《庄子·杂篇》
D、《庄子·秋水》 72、庄子认为人生最大的悲哀是(
)。 A、失宠
B、失窃
C、失志
D、死亡 73、在其妻死后能“鼓盆而歌”的人是(
)。 A、孟子
B、老子
C、庄子
D、韩非子 74、“东施效颦”的故事出自(
)。 A、《战国策》
B、《孟子》
C、《道德经》
D、《庄子》 75、在《鲁迅与庄子》中对庄子进行高度赞扬的作家是(
)。 A、郭沫若
B、瞿秋白
C、刘心武
D、茅盾 76、认为“寓言成为一种文艺,是从庄子开始的”人是(
) A、郭沫若
B、闻一多
C、刘心武
D、茅盾 77、《庄子》名句“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中,“指”的意思为(
)。 A、指导
B、手指
C、油脂
D、旨在 78、犹太人世代相传的箴言是:(
)是最可靠的财富。 A、知识
B、道德
C、权力
D、宗教 79、司马相如为(
)时人。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东汉 80、庄子云:“无迁令,无劝成,过度无益。”其中无迁令是指(
)。 A、改变法令
B、无法下达命令
C、执行命令而不改变
D、勉强下达命令 81、马援之女“马皇后”为(
)的皇后。 A、汉明帝
B、汉武帝
C、光武帝
D、汉章帝 82、在汉明帝的马皇后之言行上,我们看到了(
)。 A、私欲
B、偏爱
C、无私的爱
D、暴戾 83、《庄子》中“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权”是指(
)。 A、权利
B、变通
C、权力
D、特权 84、《庄子·说剑》中,庄子向(
)说剑。 A、赵平王
B、赵文王
C、宋平王
D、宋襄王 85、《庄子·德充符》中,与孔子门徒一样多的人是(
)。 A、王骀
B、王充
C、常季
D、子由 86、荀子是韩非子的(
)。 A、老师
B、同学
C、学生
D、没有关系 87、秦相李斯是韩非子的(
)。 A、老师
B、同学
C、学生
D、没有关系 88、韩非子的学术思想服务的对象是(
)。 A、农民
B、商人
C、帝王
D、军队 89、韩非子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这个后来被称作是心理学上的(
)。 A、挫折反应
B、晕轮效应
C、补偿反应
D、门面效应 90、将韩非子“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称作是心理学上的补偿反应的人是(
)。 A、茅盾
B、鲁迅
C、钱钟书
D、巴金 91、下列不属于法家的代表性人物的有( )。 A、韩非子
B、商鞅
C、申不害
D、太子丹 92、在法家中,商鞅重视的思想是(
)。 A、术
B、法
C、势
D、说 93、在法家中,申不害重视的思想是( )。 A、术
B、法
C、势
D、说 94、在法家中,慎到重视的思想是(
)。 A、术
B、法
C、势
D、说 95、《韩非子》是一部(
)学巨著。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社会 96、韩非的思想博大精深,涉猎广泛,但其核心思想是(
)。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社会 97、韩非的思想渊源颇多,其中最为突出的是(
)家思想。 A、儒
B、道
C、法
D、墨 98、韩非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 A、社会进化论
B、人性论
C、治国论
D、宿命论 99、韩非思想的逻辑起点是(
)。 A、社会进化论
B、人性论
C、治国论
D、宿命论 100、韩非认为不同时代拥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上古时期主要是(
)。 A、道德
B、智谋
C、气力
D、法制 10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 A官府 B.学校 C.家庭 D.社会 102.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10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孟子的( ) A.教育思想 B.学术思想 C.等级观念 D.民本思想 104.下列名言属于孟子说的是( )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 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D.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05.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 ) A.是非之心 B.进退之心 C.悲喜之心 D.善恶之心 106.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其核心思想就是()。 A.义 B.仁 C.礼 D.智 10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的治国思想。 A.取信于民 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 108.孟子以()为其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A.人性恶 B.人性善 C.人性无善恶 D.人性有善恶 109.孟子认为( )是社会伦常秩序得以建立的基础和基石。 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110.孔子在()上主张“仁者爱国”,“克己复礼”。 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111.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以这则“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了()的重要性。 A.巩固性 B.启发性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 112.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 ) A.智之端 B.仁之端 C.义之端 D.礼之端 113.《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治国治民,最根本的是( )。 A.教育 B.政治 C.经济 D.军事 114.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 )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A.墨子
B.孔子
C.韩非 D.老子 11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此话意在强调成大事者,应该() A.专心致志 B.磨练意志 C.持之以恒 D.深造自得 116.荀子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方法容易片面,妨碍认识事物的全貌。因此,他提出了()的思维方法。 A.注重“积”“渐” B.闻、见、知、行结合 C.解蔽救偏、兼陈中衡 D.“虚壹而静”,专心有恒 117.下列语句,哪一句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 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B.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1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思想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四书集注》 D.《孟子》 119.反映孔子教育民主思想的主要言论是( ) A.有教无类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120.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的治国思想。 A.取信于民 B.为政以德 C.讲究礼节 D.因材施教 1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一句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B.择其好者而从之,其不好者而改之。 C.选其善者而跟之,其不善者而更之。 D.择其善者而学之,其不善者而更之。 122.( )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的。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23.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 )治天下”的名言。 A.《论语》 B.《荀子》 C.《孟子》 D.《韩非子》 124.《学记》用( )来形象地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125.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反映了孔子提倡一种( )的教学方法。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启发诱导 D.有教无类 126.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是“六艺”,“六艺”指的是( ) A.礼、乐、射、御、书、数 B.《诗》《书》《礼》《乐》《易》《春秋》 C.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D.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127.(
)体现了荀子很重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C.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128.先王治乐的原因是( ) A.提供治理人民的方法 B.教人民欣赏音乐 C.给人民带来快乐 D.丰富人民的业余生活 129.先王设置专门的官吏施行乐教的原因是( ) A.设置一个官僚机构安插冗员
B.拉近政府与百姓的距离 C.善民心,易风俗 D.提升国家形象 130.“人生而静,天之性也”的意思是( ) A.人生很平静,这是上天注定的 B.人生没有大起大落 C.人出生没有情欲,这是天赋予的本性 D.人生的情欲是由上天注定的 131.乐宜适中,乐强调过分了就会( ) A.使人疏离不相亲 B.使人随便放浪 C.协和感情 D.使人平和安静 132.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133.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谁?( )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134.“立大学以教国,设庠序以化于邑”中的“庠序”是指什么?() A.公园 B.医院 C.学校 D.监狱 135.《诗》曰:“夙夜匪解。”是什么意思?( ) A.从早到晚都在解题。 B.从早到晚都不懈怠。 C.早出晚归 D.早上和晚上都没有时间。 136.“然则常玉不瑑,不成文章。”出自以下哪篇?( ) A.《三字经》 B.《百家姓》 C.《千字文》 D.《对贤良策》 137、“强勉行道”的“行道”指什么?( ) A.行动 B.替天行道 C.践行圣人的学说或道理 D.人行横道 138.“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出自:( ) A.《孝经》 B.《诗经》
C.《论语》 D.《千字文》 139.天所赋予人的就叫做() A.道 B.教 C.性 D.义 140、子曰:“好学近乎()”。 A.仁 B.智 C.知 D.勇 141.“中庸”的核心思想是()。 A.中立 B.平庸 C.中和 D.保守 142.宋代理学家把()、《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作为《四书》。 A.《中庸》 B.《三字经》 C.《弟子规》 D.《诗经》 143.“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讲过的()的关系。 A.教与学 B.师与生 C.学与思、学与行 D.行与知 144.《中庸》认为人可以从两条途径得到完善,一是发掘人的内在天性,称为“尊德性”;二是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求知,以达到人的内在本性的发扬,称为“道问学”。这两条途径是( )。 A.相依并进,相辅相成 B.相矛盾 C.相中和 D.相抑制 145.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 )。 A.谦 B.律 C.醒 D.查 146.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 )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A. 奋第 B.奋弃 C.忿惕 D.负第 147.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 ),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 A.倍 B.众 C.广 D.出 148.汤之《盘铭》曰:“(),日日新,又日新。” A.苟日新 B.近日新 C.今日新 D.再日新 149.自天子以至于(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A.庶人 B.众人 C.草民 D.庶民 150.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 )也。 A.必慎其独 B.必慎其慎 C.必独其慎 D.必独其独 151.“修身,齐家,安天下”出自于以下哪一部经典?( ) A.《论语》 B.《中庸》 C.《大学》 D.《孟子》 152.《大学》篇中“明明德”的目的就是为了要( )。 A.亲民 B.治民 C.为民 D.富民 153.“岁寒三友”,除了松、梅,另外一种是() A.柏
B.竹
C.桧
D.杉 154.总结提炼出“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学说的古代教育家是( ) A.朱熹 B.王阳明 C.韩非子 D.黄宗羲 155.王阳明的“心即理”是指( ) A.内心的想法就是客观现实 B.内心和外在相统一的的境界 C.客观现实受主观的制约 D.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 156.“传道受业解惑”的“业”指() A.事业 B.学业 C.古人“六艺”之业 D.专业知识 15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揭示了()规律。 A.教育 B.学习成败 C.道德教育 D.人的成长 158.“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朱子语类》提倡读书比较好的方法是( ) A.广闻博览 B.熟读精思 C.多方汲取 D.反复思考 159.朱熹认为,最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是( ) A.明人伦 B.明确伦理纲常 C.居敬 D.反省 160.《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家教的集大成之作,被誉为( ) A.家教规范 B处世哲学 C.集大成之作 D.家庭教科书 161.颜之推认为培养的人应该具有“应世经务”的能力,这种人是指( ) A.清谈家 B.章句博士 C.状元 D.服务国家的统治人才 162.在学与思的认知上,与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观点相近的是( ) A. 王夫之 B.梁启超 C.顾炎武 D. 黄宗羲 163.王夫之被世人称为( ) A.船山先生 B.梨洲先生 C.亭林先生 D.余姚居士 164.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 ) A.行愈远 B.思愈远 C.行愈高 D .教愈好 165.在知与行的认知上,王夫之的观点是( ) A.行先知后,知行并进 B.知先行后 C.知行合一 D.知行分离 166.“苟非本心之乐为,强之而不能以终日”语出() A.《习性诸论》 B.《书院》 C.《尚书引义》 D.《四书训义》 167.顾炎武和( )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 A.王夫之 B.梁启超 C.黄宗羲 D.康有为 168.黄宗羲是( )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A. 明朝 B.清朝 C.明末清初 D.元末明初 169.“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是( )的知行理论。 A. 梁启超 B.王夫之 C. 谭嗣同 D. 黄宗羲
170.二十四史中“前四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和()
A.左传 B.春秋
C.汉纪 D.三国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