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门”是佛教教义三解脱门——空门、无相门和无愿门之一,也是佛教天台宗四门教法之一。 一切事物从因缘相待而产生,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虚幻不实,佛教谓之为“空”。认为事物确实是存在的,只不过以一种不同于我们所想象的方式存在着而已。它意味着缘起、无常和无我。人也不是独立于其他的物种而存在。当我们的行为建立在无我的基础之上的时候,我们的言谈举止就会与周围环境(佛教上叫“实相”)相适应,我们就会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空”是中道,它介于有无之间。“空”不是没有,而是“妙有”,因为它超越于存在和不存在之上。修习“空”观就是持续滋养这种洞察“空”的智慧,在我们所接触到的一切事物中去体会这种空性。 寺院是“空门”的载体。气势雄伟,庄严肃穆的寺院镂空大门,在视觉上能表达佛教这种“空性”气质。影像叙述的视觉内容首先是以形式指涉的方式,如动人的张力、迷人的异趣等传递表象信息。而影像最大的魅力在于以截然不同的视角去观看这个世界,把题材的组织线索理顺,重建自己的生存体验和生命觉悟,反映他的内心。这种表象背后精心构思的语言由于人们的人文修养和审美观念的不对等,每个人对同一文本各有不对称的解读。这些影像是以寺院大门为背景,拍摄信徒在其中的活动,故借用佛学中的“空门”为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