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链接:http://user.qzone.qq.com/506171452/blog/1213525811
天台山有座莲花峰。因古代华与花通用,也即有两座莲华峰。这两座莲花峰,都是自然景观迷人,人文景观荟萃的名峰。
第一座莲华峰,就是现在的华顶,世人皆知,我不多谈。
第二座莲花峰知之较少。它在桐柏山西边,现天宫岩下奚村后,是环绕桐柏宫的九峰之一,至今周围群众仍称它为莲花峰。清《天台山全志》记载:“莲华峰状似莲华,秀插云汉,在琼台西”。这种记载与群众的称呼刚好相吻合。
这第二座莲花峰也是天台山的名峰。据有关志书记载,清咸通十三年,即872年,高道叶藏质曾在此建院。因以层峦迭出,状似莲华,故名莲峰道院。该道院于宋治平三年(1066年)改额为法莲院。南宋初期,高道毛洞元隐居该道院。曾任过宋参政知事(相当于副宰相)的大诗人范成大晚年曾有《寄题毛君先生莲华峰庵》诗赠毛洞元,诗云:
天台一万八千丈,莲华峰在诸峰上;峰前结屋屋打头,独有幽人自来往。湖海云游二十春,归来还作住庵人;漫山苦食不尽,绕屋长松为四邻。丹诀三千满云,往来且喜无交涉;清晨石上一炉香,此时无地昏忻合。我衰无力供樵苏,尚有相伴暖团蒲;但愿瘦筇缘未断,地把莲峰分一半。
法莲院废于何年?史书没有记载,当地群众也说不清道不明。但法莲院废墟上的柱础石至今尚存。听村里的老年人说,有一大铁钟半沉于院前烂田中。现在,烂田已成了莲花水库的一部分。
现在已知道莲花峰顶海拔722.4米。在近千年的风云变幻后,至今仍然草木葱茏,涓秀挺直。1970年左右,大本贝山村在原莲峰道院前截泉水建成十万立方米库容的莲花水库,恰好象个高山天池。库水按山形徊绕,灌溉了大贝山村前高岗——桐柏岗,使大批旱地改成了良地,使原来糠菜半年粮的大贝山村一下子变成了粮食自给有余。更为可喜的是,院前建水库不但没给植被带来破坏,相反,湛蓝的湖水,青山的倒影,更增加了它的秀容灵气。法莲院旧址前约百米的巨大岩石群,挺拔峻秀。顶部许多巨石有的如人像,有的如走兽,有的如锷刺青天,有的又如平地,千姿百态。深邃的岩隙迂回曲折,游人穿行其间仿佛如进入迷宫。这些巨大岩石群,世称莲花桌。它与天台东林的青山桌、新中的张思桌,合称天台的三大石桌,并有“天台三张桌,名人永不绝”的赞美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