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7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相戏——乡村纪事(4)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5-26 15:5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戏



    大抵岁末农闲,农村有请团做戏的娱俗。据说这是社祭的遗气,在鲁迅笔下,便是社戏了。


    请团需钱,大都集资,但非所有村子都请得起,在南山也就只有下汤、前杨、山头郑、上杨这些大村,才间或轮做着,毕竟也少得可怜。因此,哪里做戏,便是上下山村所共同关心的盛事。赶场是必然的。


    这些村子旧有庙台,上演时,还要临时往前搭建一个草台,然后施以白幛,分出前后,这样庙台就成了戏班换装之处,平常有人把守,不容村民进出。戏一般做三天,多则十天,但很少,如果一村能坚持七天,在远近村庄就很有面子。于是,这些大村的领导就暗暗较劲,村民也很支持,去年前杨做三天,今年下汤就做五天,山头郑就想着明年做六天。挨到过年,前杨的锣鼓又响了。这时,他们会发动村民,邀亲请友,帮威助势,因而招来山头郑的嫉恨。于是各遣后生,去对方的场子滋事。我们是小村人,惹谁都得掉皮,索性便抽身旁观,任他们打得头破血流。偶尔也在推索中,吃了棒沾,只好埋怨运气,当然不敢伸张。


    做戏既为社祭的遗俗,也是男女相识之所。
“暮春三月,奔者不禁。”古时春社,男女可自由交往,如遇见中意的,“饮宴毕,然后婚配”。这“婚配”亦即野合,是上古先民的礼俗。传说伏羲始创婚姻分姓制度,在他之前,皆为野合。孔子便是这“交于田野,桑间濮下”的结晶。此外,苗族的“跳月”,陕西的“单子会”,四川木里俄亚的“米华俄亚”(妇女节),还有台湾高山族的“牵手”,都与上古农事宗教节日,如大褅袷之礼,裸灌之礼,上巳修褉以及播种收获的祭祀有关。其实,到南宋,“绝对贞操要求”还只是理学家的梦呓,及至明清(晚明、晚清例外),这性才被道德包裹起来,俨然“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了。


    那时很少同村联姻,在于一个村子多半同族,贸然结婚,会乱了辈分。但平时大家忙于农活,村子也不相联属,分散于各个山哈角落,只有趁着“市日”,或这种相戏的场子,才物色起人选。所以,我们也称“相戏”是“相人”。若对上了眼,挤过身去搭腔。姑娘都是有女伴的,三五成群,自不怕生,“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也有矜持的,往往让女伴探话,自己则躲在身后,察看他的举止,但不管怎样,都不会当下和人红脸。散场了,姑娘们打着苎骨灯,彼此打趣,笑声如银铃般洒满归途,全然不在乎尾随的人影。有时,会耳语几句,灭了灯,往往在三岔路口,一拐,没了影踪。这时,小伙子急了,划亮火柴,四顾搜寻……如果是被姑娘看上的,这时,他身上怕要挨几个泥团了,但都松软,触身即散,至多脏了新衣,明儿换洗就是了,但总算摸到姑娘的出处了,所以并不懊恼。

    请媒婆,写情书,字如蟹爬,每晚猫似的伏在女子窗下。喵喵几声,窗开了,丢下线包,抛下丝巾,也有泼下洗脚水的……如女方的父母不同意,便会动员全家,连及邻人,有如防盗。姑丈家住下汤,相戏时被我姑姑勾了魂魄,而后他托嫁到我村里的同族阿婆前来试探口风,接着,他赶数十里的山路,几乎每天,都会站在村子对面。他向我招手,从衣袋里摸出糖果,对我恍了恍,我疑惑着趟过溪水。糖果吃了,信也交到姑姑手里。没多久,姑姑蒙着红头巾,在姑娘们的牵扶下,出了村口。我死死拽着她那粉红的锈凤棉袄,大声哭喊。那时我想,姑姑不要我了,悔恨着把兜里的红鸡子全数扔到桥下……



    我也听说村里的楚材公,长得很壮,胳膊有碗口那么粗。某年,他把苎麻褂子搭在肩上,趁相戏时和情人幽会。那晚演过“彩头”、“突头”戏后,“大戏”开锣了。他摁摁鼻子,从鼎沸地人声中退去,转过屋角,步履轻松,身后不远有细碎地脚步声。熟悉的门,熟悉的路,熟悉的气味,合上门,室内荡起无边春色。“大戏”中,正插演鬼戏,少不了上吊的镜头。戏子看见
吊死鬼坐在梁头,翘着二郎腿,冲她笑。她有些胆怯,但戏还得照演。白绫抛上栋梁,打好结,下颌往上一挂,双脚就直了,显然被勾去命了。这边,你浓我浓,啪的门被踹开,抓起麻褂,蹬上布鞋,从二楼的后窗翻身而出。刀光一闪,反手去夺,虎口裂了,血掉在地上,竟也不顾,只一味奔命。命,终于保住了,事也没被戳破,但那碗口粗的胳膊上多了数十道口子,刀口很深,见到白骨了。楚材公豪情不再,在太阳下,拿敲烂的草药捂在疮口上,但不见好转。烂开了,长了虫子,他就用竹签一只一只的挑出来,但依然溃烂不止,终于死掉了。不久,那女子也喝药死了。

    有时我想,男女之情既发乎天性,讲究情投意合,何必在乎世俗的“偏见”,把情欲深埋?但当男女成了对方的私产,贴上标签,糊满道德,一些真情必然要归于毁灭。古时如此,现在又好到哪里呢?不合人性的道德,我们是否还要遵循?纳西族的风俗可以光天化日之下男女同泳,碧波温水,手掌推开,水撩到脸上,回眸一笑,踏歌偶奔,“入岩穴,插柳避人”,行人至此,也只绕道而过,不加干扰……此情此景,终究遥想?




                                                                      五月二十七日


[ 本帖最后由 郑鸣谦 于 2007-5-28 10:5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街币 +50 魅力 +2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2 + 50 + 2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07-5-26 18:56:51 | 只看该作者
这位楚材公的名字倒很文雅,为情而死也浪漫的。
板凳
发表于 2007-5-26 19:53:23 | 只看该作者
小时侯去相戏,好象有一出戏有这么个台词,什么大姑娘盲花灯,后面后生紧紧跟啥的,倒是很合这样的意境,那是农村最隆重的娱乐活动了,可惜现在连这个的都难以寻觅得到了.
地板
发表于 2007-5-26 20:42: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bracadabra 于 2007-5-26 18:56 发表
这位楚材公的名字倒很文雅,为情而死也浪漫的。



嗯啊,AB眼睛亮的。
郑才子不愧是28字写得多,写起散文来也是言简意赅,既酸又美有诗味啊
仔细看1)郑才子文句四字居多,长不过十一二字。句与句错错落落, 像咱老家铺的小石子路,或者是短砖砌的墙,不迂塞,不拖沓,很耐看么

2)动不动引经,看后A、令人觉得他文中的女子都是从古诗里走出来的,或娴静,或活泼都纯美得很嘛。
                             B、若述事理,则使人觉得其事理都可溯源,有深究之处。
     还动不动据典,哈哈, 典故王,掉书袋。不过倒也添野趣,那个周作人,后来写起散文来,也是如此。莫非郑才子也有个苦雨斋?

不过,这些特点倒也非全凑成浪漫与文雅。这些文章,包括郑才子与水有关及我是黑人篇,我觉得细读起来,倒有点伤感:

1)农村祥和背后的杀伐气,哎,民生之多艰,点点是心底泪啊(:'( )。童年没在农村渡过的人是没有这个体验的,当然理解也是有可能,只不过没有作者那么深入骨髓。后司街也常有忆旧、怀乡之作,但关注点各不同,似乎看到了农村宁静祥和,干净原生态,是个游玩好去处这三点的较多。而写出农家生存之不易的,且透析深刻的就郑才子一个。这大概跟他出身贫苦农家,尝过生之艰难有关。这种经历实在是作者的一笔财富,思想的穿透力是这么练成的(参照陀斯妥耶夫斯基“第二视力”说法)先吃饭,待续
2)

[ 本帖最后由 归于宁静 于 2007-5-26 21:02 编辑 ]
5#
发表于 2007-5-26 21:30:59 |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我们村还有一个戏班子,那时在我们这些小孩子中心中的地位之高,村里的小孩子如果谁选中去学唱戏,是我们都羡慕的。只是现在也早已销声匿迹了,给我记忆最深的是村里的一个女子扮相极美,虽然现在想不起她到底是谁,可是只记得一个极美的的身影和唱腔。
6#
发表于 2007-5-28 09:41:10 | 只看该作者
大抵寄寓京都的人,描写江南乡间的往事,都带有一些传奇和玄妙的色彩,给那些未能亲身体验此种故事的外乡人以一些神秘和好奇吧。
7#
发表于 2007-5-28 10:01:11 | 只看该作者
到了大蒜这一时代,男人们幸福了。

以前在祠堂相戏,女的坐在两侧的厢房中,男的坐在道地里。

如此,男的也只能远距离看看让人心动的女子,

而多情的女子,最多也只能打个悄眼而已。
8#
 楼主| 发表于 2007-5-28 10:52:42 | 只看该作者
故事,都是身边的东西,也没啥新奇,平淡而平常。
城里有祠堂,农村就很少,除了大村。不过,解放后,大都破败了。
9#
发表于 2007-5-28 12:53:25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故事可以汇编成散文集,犹如朝花夕拾。
10#
发表于 2007-5-29 16:43:04 | 只看该作者
榧树村到现在每年六月初六,都还会晒戏服呢。小祠堂在我家边上,戏箱都在里面。
好像听说以前的榧树剧团在天台是很有名气的。可是后来不知如何就冷了。
印象里记得做戏最早是在大祠堂,可是有一年大祠堂做戏的时候屋顶掉下来了砸了几个人后,戏台就转到小祠堂来了。可是小祠堂好像也曾因为做戏做倒了墙壁过。后来,大祠堂修好之后,原来在小祠堂的老人协会搬过去了,小祠堂空在那里,给村人红白喜事时有个地方摆酒。
记得在小祠堂做戏时,站在我家前厅的平台上,透过小祠堂高高的铁窗,可以看到戏台上上演的戏。好像有一幕《白蛇偷仙草》,还有《红楼梦》,印象是很深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17 14:54 , Processed in 1.07310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