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价廉物美的山地车作为初级车友的挚爱蔓延了我国大街小巷,但在谈论山地车时,切记它的设计初衷并非为了造就一批杀鸡用牛刀的山马党(注:在马路上骑山地车的人),而是为了让人们能够在公路以外的地形里——比如山路、泥径、林道,以及其他那些未经铺设的原始道路上——骑自行车!岩石、冲积物、软泥、沙砾、碎石、树根、陡坡(包括上下坡)……不走寻常路,才是山地车驰骋的真正舞台。 为适应陡峭而缺乏抓地力的地形,山地车的结构与一般自行车有很多不同之处。其中最显著的特征在于车架和前叉上的避震,更大、更满布“沟壑”的轮胎,更厚重耐用的轮组,更强有力的刹车,更小的齿比范围。 随着山地车运动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蓬勃发展,不同类型的山地车也被开发出来,以适应不同的赛事特点——例如越野赛与速降赛对赛车的要求就有很大分别。时至今日,山地车已经发展到30变速,可以适应从高难度爬坡到快速下坡的各种要求。但另一方面又出现了名为“1x(one by)”的新趋势——单牙盘搭配变速飞轮,常见的有9、10或11速。这样车身更轻,又能保留大范围变速。 山地车发展的其他趋势还包括碟刹取代V刹,体积更大的29英寸和27.5英寸(650B)轮胎取代传统的26英寸等等。 车架类型 无避震(Rigid):配备刚性前叉和固速飞轮,不设避震; 硬尾(Hard tail):配备避震前叉,无后避震; 软尾(Soft tail):有少量后避震,后避震由车架本身的伸缩而非转点带动; 双避震/全避震(Dual/Full suspension):同时配备避震前叉和后避震器,并设有联动装置,使后轮可以在转点上移动。 不同类别的赛车
根据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赛事,我们在此列出山地车的6种主要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