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面太安静了,我发一点内容上来,为繁荣版面做点贡献。
坐看胡明刚老师惊讶
心安是归处——我和刘绍棠
杨广芹口述 沱沱记录
引子
他希望我做的事情
我现在做的是刘绍棠生前希望我做的事情。他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写信给我说: 广芹 : 我在儒林村的生活,你了解很多,希望你写一写,刊登出来。 兄 一九九七年三月,刘绍棠去世,这也可以说是他给我的遗嘱。
第一章
我们的儒林村 共同的生身之地 流水光阴,恍如一梦,我这梦只有一个地方、一个人,它长长久久地萦绕着我这半生。我一九五一年生于儒林村,我出生那年刘绍棠十五岁,他的文名早已传出了儒林村。他是村民们眼中的天才和英雄,是了不起的大作家。“文革”开始的一九六六年他避乱还乡,我已读初中二年级。我与刘绍棠这两个儒林村的人在那样的乱世、在政治运动中竟有了命运的相交点。儒林村的历史与风俗,我大多数都是听刘绍棠与我最亲的爷爷讲的。儒林村,很多人一听这个村名,都问我当年你们村是不是出读书子弟、秀才的门第,我说不是。我们村,外地逃荒来的,逃难来的,都是穷人,没有文化。我们村东口五百米的地方有一个村叫沙古堆,我觉得这个村名倒挺符合我们村。当年运河修堤坝,我们村因为没有钱,只能被圈在坝外,之后每年七八月份,运河水来,就只有被淹的份,我们只能下劳力,把自家院子的地填高,也就是所谓的水涨屋高。水来水退留下许多沙土,所以我们村是运河边上水冲出来沙土堆起来的一个小岛。听我爷爷说,儒林是当年逃荒来的一个小伙子的名字,他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所以用他的名字纪念他。也有说我们村原来是清朝一个旗人的公子哥的跑马地。他让一些兵丁在此放牧养马。后来这些兵丁都在这里立了门户,成了村落,刚开始叫做儒家林,取那个公子哥的名字,后来在五十年代政府正式改为儒林村。村名是很有文化气息的,后来出了一个文化名人,就是作家刘绍棠。在刘绍棠的许多散文里,他也是这样介绍我们的同一个出生地——儒林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