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3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诗是太监文学 Z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7-24 21:0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位诗友:
  
  大家好。
  
  首先,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这个讲座,我们的讲座是一个系列讲座,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大家了解、欣赏、乃至创作时尚诗词。也许在座的各位觉得时尚诗词这个名称很陌生,甚至感到不伦不类。诗词嘛,是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和时尚两个字能扯上什么关系呢。
  
  其实,诗词,从它产生开始,就一直是时尚文学。上古时期,老百姓和一些不太得意的知识分子,经常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譬如,遇见心爱的姑娘,就吟唱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想念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吟唱道:“青青子矜,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有时,在一个地方工作了好几年了,准备跳槽了,就吟唱一首跳槽诗给老板听:“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誓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这段诗,翻译成现代大白话就是:大老板啊大老板,你别想再剥削我啦,我为你干了三年,你都没给我加工资啊。现在我不干了,准备跳槽到新公司啦。新公司啊新公司啊,那里才是适合我发展的地方啊。
  
  这些诗,其实就是当时的流行歌词。到了春秋时代,咱们的孔夫子周游列国,没求着官当,失业在家,闲着没事干,就把这些流行歌词编成了一本书,这本书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诗经•国风》。
  
  诗歌是中国人最早的文化娱乐项目,国风是先秦时期的时尚文学。国风以后,无论是汉乐府,还是唐诗宋词,都是当时的时尚文学。说起宋词,我又想起宋朝时的一句俗话:“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凡是有水喝的地方,就有人歌唱柳永的词。所以说啊,这柳永在当时,可是家喻户晓的超级大腕!比现在的刘德华,周杰伦还要红得多。
  
  宋朝以后,中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于是什么变化,由于涉及国家、民族等各种问题,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反正,随着这种变化,中国的诗词开始逐渐走向衰亡。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出现了一种自称新诗的文学体裁,古话说得好:“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既然新诗出现了,就有人宣布:传统诗词完蛋了。
  
  传统诗词是否完蛋,咱们下一步再说。可是这新诗,根本就是文学史上的一大怪胎!什么是新诗?说白了,就是对外国文学的生搬硬套!西洋人有种文学体裁,英文叫做POME,也是押韵的,也是有一定格式的,可西洋语言文字和汉语完全不同,把西洋人的POME翻译成汉语,然后去模仿它,结果只能是四不象!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用筷子吃米饭,你非要学外国人用叉子,结果只能戳坏自己的嘴!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独特的语言!只有汉语,才有平平仄仄、抑扬顿挫,只有汉语,才能排列出整整齐齐的七言绝句,五言律诗。所谓的新诗,崇洋媚外,背弃祖宗,阉割了自己民族语言的特质,阉割了自己的文化之根!没有根,那是什么玩意!那是太监!所以我认为,新诗,就是太监文学!他既不要祖宗,也不可能有子孙!从它产生开始,就注定了它没有繁衍能力,必定会迅速地走向绝种,走向灭亡!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7-24 21:01:51 | 只看该作者
 说新诗是太监文学,不是我在这里自说自话,那还是有典故的!明朝时有个太监写过一首诗:“皇上派咱到苏州,苏州官员不理咱。来日京城再相见,人生何处不相逢。”大家发现没有?这首诗根本就没押韵!中国自古以来,所有流传下来的诗,全部都押韵,哪怕是张打油的打油诗“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那都是押韵的。只有太监写的太监诗不押韵。现在,新诗也可以不押韵,和古代的太监诗正好不谋而合。是否押韵,是区别诗歌和散文的标志。太监没有男性的标志,所以太监诗可以不押韵。而新诗在这方面和太监诗恰恰是不谋而合的。说它是太监文学,我觉得非常合适,非常恰当!
  
  事实上,在21世纪,中国的新诗,已经完了。近两年,所谓的新诗人,只能靠出卖出卖下半身,开创开创梨花教,来吸引老百姓的眼光(其实是吸引老百姓的取笑。)新诗,之所以还能继续蹦达,完全是制度上的问题!因为我们的文联,还在用我们纳税人的钱,豢养着一批专门制造垃圾的废物!譬如,赵丽华!
  
  新诗死了,那么传统诗词的情况又怎么样呢?80年代,有一批热心于传统文化的老干部,建立了中华诗词学会。写传统诗词的人,总算找到组织了。之后,各地方诗词学会也象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90年代末,网络兴起,各大诗词论坛成立,更是促进了诗词爱好者的互动。现在,全国已经有了几十家专业诗词刊物,上百万诗词创作者!网络诗词论坛,光我知道的,也有一百多家!有些专家、诗人开始沾沾自喜起来,说什么,传统诗词复兴了!

传统诗词复兴了吗?没有!当代传统诗词,离复兴的路,还远着呢!别的不说,今天,我想问问在座的各位,你们知道霍松林是谁吗?你们知道刘征是谁吗?你们知道李汝伦是谁吗?这些在传统诗词界鼎鼎大名的人物,只要出了这个圈子,知道他们的人根本就寥寥无几!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老百姓根本不看当代人写的诗词。那么,当代人写的诗词给谁看?给自己看!互相之间交换着看!说他们互相之间交换着看,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事实上,很多诗人只读自己的作品,有人送他诗集,连看都不看!好一点的,用来装点一下书架,不好一点的,八毛钱一斤,直接当废纸卖了!
  
  为什么当代人写的诗词没人看?那是因为,许多诗人写出来的大作,只有他自己看得懂,只有他自己喜欢看!很多诗词,只要作者不解释,就没人能看明白!以前有个人,写了句诗叫“鸭香贵转馒”。别人读不懂,问他是什么意思,他回答道:我的作品,写得很凝练。这句诗的意思是:鸭子很香,我想吃,但是太贵了,所以,我转身去买了个馒头。你看,鸭香贵转馒。千古奇句啊!
  
  还有些诗,虽然看得懂,可简直没法读。前阵子,有个姓张的诗人,还挺出名的。他写了首诗,题目是《文革时期牛棚老夫妻》。其中有一句是“一日妊娠虽异母”。这个大家一读,都明白了,意思是:“这一对夫妻啊,他们两口子不是一个妈生的。”可这不是废话吗?哪对夫妻是一个妈生的?就这种作品,我们这位张大诗人还挺自鸣得意的呢,还有秘书帮他作注解,说这首诗有什么什么典故,有多少多少内涵,真是想把观众恶心死啊!
  
  可能大家要问了,当代诗坛,有上百万作者呢。难道都是这种水平?难道就没有几个水平象样点的出来挑挑大梁?问题在于,目前,挑大梁的,恰恰就是这些水平差的人!这是因为,当代诗坛存在着严重的逆淘汰现象!也许这种现象,也不只存在于诗词界。咱们今天只说诗词界,诗词界目前的情况是:水平越差,名气越大,发表的作品越多,在圈子里的地位越高!
    
   那么,这种现象究竟是怎样造成的呢?在我看来,这需要分三个方面来说。
  
  首先,老干部创立的诗词学会,存在着严重的逆淘汰现象。前面我说过,在八十年代,有一批老干部,组织成立了中华诗词学会。这些老干部,对传统诗词很热心,他们的心都是好的。可是,他们年轻的时候,都在闹革命,什么斗地主啦,分田地啦,就算读过一点书,也正好赶上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对于传统文化,不能说是一窍不通吧,可肚子里的货色,也实在是有限得很。可他们有权啊!只有他们,才有能力,创办诗词学会。你让我创办诗词学会,民政局是决不可能批的呀。这些老干部创办了诗词学会,你当会长,我当顾问,大家凑在一起,先是用年轻时学到的那些革命思想武装一下自己,然后结合报纸上一些时事新闻,编排编排,凑成个七言四句,五言八句的,就算是七绝,五律了。这些作品,读起来嘛,就象革命口号似的,什么“神州大地齐欢唱,迈过小康奔大同。”思想境界,那是极其高尚的。可是谁爱看呢,现在大家连新闻联播都不爱看了,谁爱看你这革命口号诗啊!当前的诗词学会,正是由这种水平不高,地位很高的老干部把持局面。也只有这些老干部的大作,才有资格在国家级的大纸上刊登、发表。老百姓们翻开报纸一看,还以为当代人写的诗词都是这副样子呢!这下好了,以后再看到报纸上有诗词,直接跳过去,不看了!所以,我说,诗词学会的逆淘汰现象,是当代诗词发展的最大阻碍之一!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7-7-24 21:02:20 | 只看该作者
其次,网络诗词论坛,也存在着严重的逆淘汰现象!按理说,网络是很自由,很松散的地方,不应该出现诗词学会的怪现象。可网络诗坛的逆淘汰现象,就算比诗词学会好些,也好得有限!为什么呢?关键在于,在网络上,作者就是读者,读者就是作者。发表作品的是这些人,评论作品的还是这些人。今天,我在论坛上发表了一首诗,你来赞美几句,明天,你在论坛上发表一首词,我来赞美几句。大家互相吹捧来吹捧去,结果,就吹成名人啦。这么说吧,最早在90年代上诗词论坛的这批人,熬到现在,几乎都是名震网络的诗词大家。所以,在网络诗坛,混得时间越长,人缘越好,网友越多,名声也就越响亮。其实,诗词好不好,跟网友多少,能有啥关系!
  
  再次,我认为相当关键的,比前面两条更难解决的问题是,当代教育体制,造成了当代诗坛的逆淘汰现象!目前的中国教育,说白了还是应试教育。这种应试教育,和古代的科举教育还不一样!在古代,你想考个秀才举人进士,只要把四书五经学好就差不多了。基本上,也不用把这些书都读全了,文天祥有句诗叫:“辛苦遭逢起一经”。在宋代啊,你把五经中的一经读读好,就有机会中状元了。可现在呢,想考个大学,语文、数学、外语,每门都得学好!最可气的是,考个古代汉语专业的研究生,还得考外语!我真是不明白,这古代汉语和外语能扯上什么关系!自古以来的大诗人,多半比较怪癖,从小就对诗词如痴如魔。你想想,一个一心写诗的人,哪里还有心思好好学外语!那些能够考上研究生,过五关、斩六将,最后熬上博士的人,又有几个具备创作诗词的天分!当前的应试教育,恰恰培养了一批没有诗词天分的博士、学者、专家,然后,由他们来研究诗词,创作诗词!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7-7-24 21:02:40 | 只看该作者
以上我说了当代诗词的逆淘汰现象。在我看来,要复兴当代诗词,首先就要记住三句话第一:官职大,诗才未必大;二:人缘好,作品未必好;三:学位高,学识未必高!
  
  说到这官职大,诗才未必大。前阵子我就遇着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在这里给大家说说。在东北,有个姓刘的军官,他的军衔是上校,官职不算很小,但也不算很大。不过他老婆的舅舅可了不得,是沈阳军区的一位首长。这位刘上校一直喜欢写诗,可学了好些年,基础知识都没过关。他还特别不安分,又是倡导改革啦,又是开宗立派啦,还办了个诗社的。没几年,他的诗社就热闹得不得了,很多东北诗人,尤其是军队里的诗人,都纷纷拜他做诗坛领袖,一代宗师。这风头,真是红得发紫啊!可大约在去年,这位刘上校忽然和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好上了,被他老婆知道,一气之下,就离了婚。离婚没多久,他官也不当了,回家歇着了。谁承想,他没了老婆,没了官,他的诗社,也比以前冷清了。刘上校不耐寂寞啊,想想,我一个大诗人,一代宗师咋能就这么窝在家里呢。于是他跑到北京去找原先那些熟人,想找家诗词刊物,混个编辑当当。可是,至今为止,还是没有一家刊物肯要他。这位刘上校的例子,算是现世报!还有些老干部,一辈子都当着大官,做着大诗人。可等他死了呢。过个几十年,一百年的,还有谁承认他是个诗人!
  
  至于这人缘好,作品未必好,可以说的例子,那就更多啦。我有个朋友,姓李,在北京开了家房地产公司。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房地产开发商那可都是大财主。这位李大财主,也特别喜欢写诗。说起他的诗嘛,在我看来,也就是不太顺口的顺口溜。连打油诗都算不上。可我们这位李大财主,不但有钱,还特别热心于诗词事业。为人那是特别豪爽。经常在网上发个帖子,召集各路诗人,到他那里搞聚会。什么喝酒、住宿、逛京城,他全都给包了。临走时,看到谁缺钱花,还大把大把的拿钱出来资助人家。在座的各位都知道,诗人嘛,十个里面倒有九个是穷光蛋,难得遇见这么个大财主,谁不上赶着去巴结他。怎么巴结法?光说他人好那也不够啊,大家都写诗嘛,那就夸他诗写得好,有自己的风格,是个天才诗人,还有人专门写论文赞美他,说他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大诗人。这一下,把他乐得都找不着北了,还真以为自己挺会写诗,挺懂诗的呢。我就在想,现在国家正在整顿房地产市场,哪一天要是把他给整顿了,看看还有哪个诗人愿意搭理他!
  
  说到这学位高,学识未必高,我想在座有不少朋友能和我产生共鸣吧!现在这世道,越是博士,越是专家,越是不干人事,越是不说人话。在当代诗词界,我还从来没见过有哪个博士能写出好诗呢!可话说回来,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那些老干部,大财主,可不这么认为。你想想,老干部、大财主,在诗词界的名气很大,自己又不太懂诗,不但写不好,连分辨好坏的能力都没有。那咋办呢?找专家呗!反正一看对方是什么什么大学的博士,什么什么大学的教授,嗯,那肯定是高手,肯定是大师。在北京城,就有这么一位徐大博士,号称是什么北大清华,双料才子,可讲起写诗吧,说他不会写,他不服气,说他会写,我又觉得亏心。他的那些诗词,也就是抄抄古人的词汇、句子,七拼八凑的,而且还经常凑得狗屁不通。这徐大博士特别会炒做自己,经常四处散播一些奇谈怪论,来吸引大家的注意。今天说什么岳飞不是民族英雄,是封建王朝的走狗,瞧瞧,他比教育部还狠。人家只是褫夺岳飞民族英雄的称号,到他这儿,直接骂上了。明天又说什么他在清华大学门口替天行道,痛打了一个六七十岁的乞丐,因为这老乞丐对社会没贡献啊,是流氓无产者啊。就这么一个活宝,在诗词界还特别吃得开,无论是中华诗词学会,还是网络诗词论坛,都把他当成大才子,大诗人。据说啊,他还写了个诗词写作教程,想教人家写诗,真不知道这种活宝教出来的新一代诗人会是啥样子的。
  
  所以我说,这官职啊,人缘啊,学位啊,都是好东西!我想要,还没有呢!可这些东西,一旦和诗词创作挂上钩,那么,它们只会亵渎诗词,甚至要毁了诗词!
5#
 楼主| 发表于 2007-7-24 21:04:08 | 只看该作者
讲到这里,可能在座的各位要说,当代诗坛从诗词学会到网络论坛都这么不争气,那么,我们还学什么诗词?我们还写什么诗词,我们还在这里说什么时尚诗词?
  
  古人说得好啊: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环境越是恶劣,那么,真正喜欢诗词的人,就越是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创作。只要写出好作品来,就算圈子里的人不认可你,不接受你,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今天,我在这里对大家讲时尚诗词,因为诗词在先秦两汉,在唐朝,在宋朝,都是时尚文学。要复兴诗词,必须要让诗词成为当代的时尚文学?那么,怎样的诗词才算是时尚诗词呢?
  
  首先,时尚诗词必须是诗词,一定要符合传统诗词的规范。现在有些诗人基本功没学到家,就喜欢说什么诗词改革,我坚决反对。我们首先要继承传统,然后才有可能改良传统。传统诗词的体裁标准,那是几千年来无数前辈反复摸索,逐渐沉淀下来的精华瑰宝。我们要学习,要继承,至少都得花上十年八年甚至三五十年的努力。在这之前,说改革,完全就是胡闹。
  
  其次,时尚诗词必须要时尚。所谓的时尚,不是染个黄发,戴个耳环,赶时髦,瞎折腾。而是要用当代人的语言表现当代人的生活,表达当代人的感情,吸引当代人阅读、欣赏、喜爱。现在有很多诗人,写起诗来,只会用古人的语言来描写古人的生活。我有一位朋友,就是这么写诗的。有一次,我送他去外地。他写了首诗送我,最后两句是 “别时欲饮千杯酒,只是兰舟几度催。”这两句诗听起来不错,挺象那么回事的,可我送他时,没喝酒啊,我们当时正坐在肯德基里呢。他使用的交通工具也不是什么兰舟,非但不是兰舟,连轮船都不是,他那天坐的是火车。
  
  象这样的诗,明显是在模仿古人,完全脱离了当代生活。大家想想,光是一个唐朝,就有上万首好诗。当代人要读古人的东西,可以直接读唐朝的真品啊,要读你模仿的赝品干吗。只有继承古人的传统,写当代人自己的生活,才能吸引当代读者,才能复兴传统诗词!
  
  那么,传统诗词能不能写当代生活呢。答案是肯定的。今天,轩辕堂发给大家一份宣传资料。大家可以看看,资料反面,印了十来首我的作品。关于这些作品的好坏,咱们暂且不论。不过,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大家两点,第一,这些作品完全符合传统诗词的规范,无论是平仄对仗,还是修辞比兴,完全和唐诗宋词一脉相承,完全没有出律出格的地方。第二,不用我说,大家也能发现,这些诗词写的都是当代人的当代生活。前一阵子,我在《新闻午报》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旧体诗词能不能再火一把》。结果,有个专家说,用传统诗词,写不好时尚生活,今天,我要告诉大家,这位专家的眼光实在太窄,读过的当代诗词实在太少!那也不能怪他,因为他平时读到的要么老干部、大财主们制造出来的伪劣产品,要么就是大教授、大博士们制造出来的仿古赝品。如果有机会,我希望他能好好读一下时尚诗词,然后收回自己当初的言论,不要再误导媒体,不要再误导社会!
  
  最后,我必须要告诉大家,时尚诗词,读起来很轻松,很容易,但是要写起来,难度要比模仿古人大得多。那些专门模仿古人的诗人,根本写不出时尚诗词。能写好时尚诗词,模仿古人根本就是小菜一碟。这就跟学绘画是一个道理,一般初学者学绘画,开始都要临摹古人的作品。等把基本功练好了,才能去写生,创造自己的作品,我认为,传统诗词一定要时尚化、通俗化、大众化,但是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我的意思,以为随便一个人,学个两三个月,就能写好时尚诗词了,大家要是那么想,我就成了传统诗词的罪人了。
  
  我们的诗词讲座是一个系列。今天给大家讲解了当代诗坛的现状,简单介绍了一下时尚诗词。在以后的讲座中,我会教大家一些诗词创作的常识、技巧。希望能引导大家进入诗词创作的大门。大家有兴趣的话,到时可以继续来听我的讲座。今天,我就先讲到这里。现在,再给大家一些时间,如果有问题,可以当场向我咨询,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6#
 楼主| 发表于 2007-7-24 21:05:40 | 只看该作者
附录一、现场互动问答(摘选):
  
  1、问:您对拟古诗进行了批判,但我认为诗词应该多元化,应该允许多个流派并存。应该允许拟古诗的存在。
  答:诗词是应该多元化,时尚诗词本身就是多元化的。你可以写个人感情,也可以写理想抱负,也可以写社会生活。至于拟古诗人,和时尚诗人不是流派的关系,而是小学生和大学生的关系。拟古只是学习诗词的手段,拟古拟好了,再去写时尚诗词,那才是创作。
  
  2、问:新诗也有好的,譬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您说新诗是太监文学,是否有些过分?
  答:太监也有好的。譬如郑和、蔡伦。新诗缺乏汉诗的DNA,所以说它是太监文学。至于徐志摩的诗,属于新月派,他和闻一多,本身就在对新文化进行反思,希望能部分回归传统。可是,他们的这种模式并不成功。所以,即使有个别成功者,也无法继续传承。
  
  3、问:现在的新诗的确很差,可新诗刚诞生时,还是不错的?
  答:刚诞生的新诗?您说的是胡适的“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还是郭沫若的“啊,我年轻的女郎?”
  问:胡、郭二人的作品,不能代表新诗……
  答:他们是新诗的老祖宗,新诗缺乏民族的DNA,所以,从它诞生起就先天不足。即使出现个别比较好的作品,也不可能具有繁殖能力。
  
  4、传统诗词传到现在,总需要些改革吧,我认为,新诗也是对传统诗词的改良。您一味反对改革,似乎有些不妥。
  答:我不反对改革。我只反对草率的改革。我们先要继承传统文化遗产,然后才能去逐步改良它。就象我身上穿的这件汉服,只是古人衣服的翻版,而我们的汉服设计师古墙,现在正研究设计一种更时尚,更适合于当代生活的改良版汉服。但改良的前提,是先要把传统文化遗产搞明白了,继承好了。譬如有人,根本不了解古代的汉服,随便把外国人或者少数民族的衣服搬过来,自称是汉服,那就是胡闹了。
   而且,新诗既没有继承传统文化,也不是时代变迁之下,人民作出的新选择。它是一部分崇拜西洋文化的所谓精英,在打倒传统诗词后,踩着传统诗词的身体爬上去的。就象清代的辫子一样,金钱鼠尾,不是对中国传统文明的继承,而是在破坏了传统文明之后,用粗暴的手段,强加给人民大众的
  
  5、问:传统诗词是秉承了汉语的特性,新诗是在模仿西洋文学,可再过些年,世界大同了,大家都用英语了,那么新诗才有存在价值。
  答: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要汉民族的语言文字存在,那么属于我们中国人的诗,就只有传统汉诗。哪怕是外国人的作品,也只有按照传统诗歌的形式翻译,才能被我们中国人接受。譬如裴多菲•山陀尔的《自由与爱情》,翻译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中国人能接受,翻译成所谓新诗,就没什么人能记住。假如,有一天,汉民族消亡了,我们的子孙都用英语了,那时,传统汉诗真的会消失。难道,作为一个中国人,您希望这一天真的会到来吗?
  
  6、问:您认为传统汉诗的衰亡,是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是好事,还是坏事?
  答:事物的好坏,每个人有自己的标准。我认为是坏事。诗歌,是一个民族的心灵秘史,汉诗,是汉语的灵魂。诗歌的衰亡,是汉民族精神堕落的标志。对此,我只会感到悲哀。
  
  7、社会发展是很快的,诗词如果描写当代的事物,等社会发展了,这种事物不存在了,那么描写当代事物的诗词就没价值了。
  答:的确,再过些年,当代有很多事物会不存在。譬如手机、譬如荧屏。但这些当代的事物,只不过是道具,道具可以不存在,人类的心灵,却是永恒的。譬如古人的“银釭”、“锦瑟”现在基本上已经看不到了,可这并不影响我们去欣赏“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在梦中”和“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因为我们欣赏的是诗的灵魂,而不是诗中的道具。
  
  8、问:现实主义诗人用诗歌写当时的苦难,当这种苦难不再存在,那么这样的诗歌,就没意义了吧?
  答:白居易的《卖炭翁》写的是宫市、杜甫的《三吏三别》写的是古代战争,这些事件都不存在了,可这些诗歌依然有价值。今天,没有皇宫使者的强买强卖,却有着城管人员的野蛮砸摊,今天,战争不死人,煤矿在死人,军人不再妻离子散,可打工者却在妻离子散。这个世界的不公平与苦难的形式在变,而不公平与苦难却一直存在着。
  
  9、问:古典诗词中的词汇很美,象兰舟什么的,听起来就很有诗意。现在的词汇,象红领巾,白衬衫,却缺乏诗意。
  答:所谓兰舟的诗意,只是距离产生美感。是一种浅层次的诗意。当代人多半没坐过兰舟,诗里出现兰舟,怎么可能有共鸣?红领巾、白衬衫,小时候入少先队时都要穿戴的。在诗里出现这样的词汇,才更容易引起当代人的回忆。诗歌的美在于心灵的共振,而不在于辞藻的修饰。
  
  10、问:我觉得台湾对传统文化保存得比较好,您怎么看待台湾目前的诗词?
  答:台湾的诗词,我读的不多,但还是有些了解的。他们的作品,基本还停留在晚清、民国的状态。我说过,诗词的衰亡,是从宋朝灭亡后开始的,不是从1949年开始的。
  
  11、问:我认为周杰伦的歌词,很有古典韵味,是否能看作是传统诗词的新变?
  答:我没欣赏过周的歌词。但是,专门用来歌唱的歌词,一旦脱离了乐谱,它是否能适合朗诵,那才是决定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因为乐谱需要载体,容易失传,而歌词不需要载体,可以更长久的保存。北宋时的苏轼,不太懂音乐,他的词适合于朗诵,不适合于阅读。而周邦彦精通音律,他的词适合于歌唱,而不适合于朗诵。今天,我们多数人,更喜欢苏轼的词。
  
  12、问:我很喜欢诗词,但我不是学中文的,自觉文学底子不深,让我学着写,可能很困难。
  答:诗词水平和所谓的文学底子不存在必然的关系,我说过,当代教育对诗词创作是逆淘汰的,越是博士、教授,写的诗词越差。有个民工跟我学了两年的诗,现在作品水平比博士生高多了。
7#
发表于 2007-7-24 21:16:59 | 只看该作者
有点意思
8#
 楼主| 发表于 2007-7-24 21:29:29 | 只看该作者
荡寇志——清点当前网络诗坛的七大毒草    ZT

曾经有人宣称,网络诗词已占据了当代诗词的七分天下,遂令诗坛有中兴气象。对此,我不完全认同。无论现实诗坛的实际情况如何,单看网络诗坛,我觉得前景就不容乐观。多数所谓名家的作品,阉割了传统诗词的本旨,扭曲了传统诗词的本质,尽管我国的文坛向来提倡百花开放,但前提是开放者必须为花,而非毒草。否则就会影响花园的环境,妨害花朵的成长。因此,今天,我将我所知道的诗坛毒草,一一清点出来,以供诸诗友参祥。
  
  一、遗老体。代表人:莼鲈归客、具沤生;活动地点:留社
   之所以称之为遗老体,而非复古体,是由于以莼鲈归客为首的留社成员们,根本就不理解复古的内涵。或者说,他们根本不具备复古的才学和功底。他们中多数的作者,连格律都没有过关。有时会因什么是孤平,什么是特拗而争论不休。而他们所谓的才学,也只是捧起古书死读、苦读,抠背字面。据说,留社的具沤生,每天都会限定自己去阅读大量古籍。这件事,听起来很伟大,想起来却很可笑。请注意,限定,多痛苦的词汇呀。将读古籍作为一种任务(而非享受),在当代社会,真不免有些自虐之嫌。
   而且,他们所谓的复古,其实并不关汉唐以前事,而是更多地对清诗作出模仿。须知,伪清时期,是中国最专制、最缺乏自由思想的时代,文人士子为了逃避文字狱的危险,不得不钻进故纸堆里研究小学。清诗虽有中兴之名,但所谓的乾嘉体、同光体,都只是在小圈子里互相欣赏而已,并没有使诗词回归中国文学的主流。当然,留社成员曾宣称:“诗词本来就是小圈子里的玩意儿。”这句话为他们崇尚模仿的清诗提供了合理性,却把国风、乐府、唐诗、宋词等大众喜好的丰硕成果,一棍子打入了垃圾堆。
  
  二、实验体。代表人:嘘堂、响马;活动地点:诗公社
   实验无体。这是嘘堂对于实验体最好的诠释。但事实上,目前的实验诗词,已形成了一个固定模式(即晦涩文言加现代意象),可以让人一眼辨认出来。所以,称之为实验体,应该是没有什么语病的。
   所谓的实验体,其实和遗老体属于同一堆腐物上长出的两棵稍有不同的毒草。我们的嘘堂大师,曾经创造性地将传统诗词定名为“文言诗词”。这一点,是得到遗老们赞赏的。问题在于,嘘堂们并不满足于单纯模式的拟古。而是想搞出些新的玩意儿,以期“为当代诗坛留下些什么。”
   实验,只是一种态度。其首发者或许是胡适博士。也就是以实验创新的姿态,去创作诗歌。实验体的诗歌创作,不是感性的勃发,而是理性的探索。为了求新,作者们搅尽脑汁,纷陈古怪。反正,能把一些简单的话,说得越复杂,越让人不明白,那水平就越高。
   嘘堂们比胡博士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能够大胆地采用文言(这点,五四时期的胡博士,是决不会干的),以及四言,杂言等远古体裁,同时又祭起了西方意识和现代意象等法宝,使作品看上去更加高深莫测。今人不理解,古人也不理解;中国人不理解,外国人也不理解。大家都不理解,所以,他们就是高手了。
  
  三、旧体新诗。代表人:李子、无以为名;活动地点:新学院、古风拾叶
   其实,我曾经考虑过,是否要将李子列入毒草的行列。因为对于他,我并不完全反对。李子擅长把五四以后的新诗以传统诗词的形式格律化,从而得出真正的旧体新诗。这种做法,本身无可厚非。因为格律,是传统诗词的基础所在,将传统格律融入新诗,本身就是对新诗的一大贡献。
   然而,最终我还是将他列了进来。因为所谓的新诗,有很多本身就是毒草。李子将之引入传统诗坛,无疑是有负面性。何况,李子为了求新,舍弃章法,不问敦厚,呕心炼字,吐血造境,时常有哗众取宠之嫌,促长了网络诗坛的浮躁风气。至于李子的追随者无以为名,更是将心力放入文字还原的游戏之中,一意搞什么“花动乱,鸟轻浮之类似乎很巧,看多了却让人打瞌睡的玩意儿。因此,将他们归入毒草之流,也是名副其实的。
  
  四、伪旧体新诗 代表人:刘庆霖、张智深;活动地点:中华诗词论坛(原中镇论坛)
   之所以在旧体新诗前加上个伪字,是因为刘庆霖所提倡的旧体新诗根本与新诗二字无关。其所谓的新字,不过在于运用了现代汉语中一些初级修辞技巧。譬如“月亮一枚银质奖”,“已把严冬推下江”等等,如果翻译成大白话,基本就是小学生、初中生教材里的散文。估计,刘大诗人小时侯语文学得不错。将他所提倡的旧体新诗更名为“中小学生散文格律化诗”,可能会更合适些。
   伪旧体新诗最早提倡于中华诗词学会,于网络诗坛的影响并不大。但其提倡的小巧手法,毕竟也是一颗毒草。清点名单,少他不得。
  
  五、民主体 代表人:李大白、东海一枭;活动地点:我所知道的诗词论坛,几乎都有李大白
   诗词的功能是很丰富的。所谓诗言志,用诗词呼吁民主,本来无可厚非。但如果将诗词纯粹作为宣传民主的工具,那么,这不仅是诗词的悲哀,也是民主的悲哀。
   李大白等人的民主诗,很少顾及诗歌的艺术性。在格律上,基本用中华新韵(有时也不讲格律);在语言上,凑足字数即可(不管有多罗嗦),意境是不谈的,回味是不要的。反正,只要能将民主用最大的声音呼唤出来,那就行了。
   就个人感情而言,我非常佩服李大白对于民主的执着精神,觉得他是一个堂吉诃德式的英雄。但事实上,他的作品并没有使民主得到正面的宣传。由于缺乏艺术性,多数读者对他的作品不屑一读;由于他执着发帖扫屏的行为,更使得许多论坛对他反感。爱屋及乌,恨屋也会及乌吧,某些网络诗词作者,因为对李大白反感,从而对民主也产生了反感。而个别追捧李大白的人,则是别有用心的反动分子,搞得网络诗坛乌烟瘴气的。所以,我认为李大白是一棵毒草,却又是一棵最正义,最悲情的毒草。
  
  六、酬答体 代表人:太多,不举例了;活动地点:菊斋、光明顶
   应答酬唱,本来是传统诗词的题材之一。在盛唐之前,多数的七律作品,都是酬答之作,但却鲜有佳作传世。诗词的灵感源自于真情流露,而酬答之作,却多半只是文字游戏,枯乏无味。
   然而,菊斋、光明顶两处论坛,却不止一次地发起酬唱活动。使大部分的作者,为图热闹,将才气全部用于这些无聊地换字,凑韵游戏中。尤其是光明顶论坛,已成为专门的和诗阵营,出现了所谓的“寿诗一条街”。结果,论坛的人气上去了,但诗词的质量却下来了。
   我并不反对应答酬唱,但是专门的应答酬唱,则无疑是败坏当代诗词发展的一棵毒草,坚决应该予以抵制、铲除!
  
  七、老干体 代表人:学堂窝人;活动地点:中华诗词论坛
   老干体作品缺乏形象化,也很少用修辞比兴。往往只是将作者的意图直白地呐喊于读者面前(这点和李大白的民主体异曲同工)。在当代诗坛占据很大的市场。可以说是一棵最大的毒草。
   但老干体并非网络诗坛的产物,在《中华诗词》等传统刊物上,老干体的作品占据了半壁江山。而网络诗坛的作者对之却不太感冒,只有少部分诗词学会成员上网,依旧贯彻了老干部们的创作方针。
   鉴于老干体在网络诗坛影响不大,特陪列于七大毒草之末。
9#
发表于 2007-7-25 05:50:56 |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7-7-25 07:57:05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9-28 06:13 , Processed in 1.0868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