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2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零式飞机”和日本文化探讨日车设计 (Z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8-15 04: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pan class="bold"><span class="smalltxt">从“零式飞机”和日本文化探讨日车设计 (ZT)<br/><br/></span></span>从“零式飞机”和日本文化探讨日车设计 <br/><br/>   <br/>&nbsp; &nbsp;&nbsp;&nbsp;高中时,偶迷上了太平洋战争史,并且很快被日本零式战斗机吸引。零式战机在巡航速度和机动性等方面无人能及,因此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几乎所向披靡。但后来很快就被美军发现了零式的致命弱点:机翼的强度冗余太小,一旦急俯冲后急拉起过程中,机翼无法承受如此强大的张力而解体。因此,美军的战机虽然巡航速度比不上零式,但靠剧烈俯冲拉升,不菲一枪一泡,让日机蒙受巨大损失。 <br/>&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当时我不理解:既然他们能制造出这么好的飞机,为什么他们不加大机体的强大冗余?可是一琢磨就明白了。原来是他们为了节省燃油,只愿意使用低油耗的发动机。当时美国野马战机的发动机排量和额定功率都超出零式太多。但零式就是靠着轻灵的机身创造出最初的神话。为了降低机体重量,日本人大量使用了轻质合金材料,并且大大减少机体的强度冗余,而后者直接导致了很多零式飞机空中解体的结局。<br/><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由此说开来,让我想到了日本的文化。谈日本的文化可以谈上N天N夜。但我这里只想谈一点:“够用就行”的节约意识。由于日本资源贫乏,人口众多,日本人很早(大约在维新后)就非常重视节俭。而这样一个习惯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成为其文化的一部分。去过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人对原材料的使用,那是真动足了脑筋。连政府部门办公用纸也是两面打。这点不得不佩服他们。<br/><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由此我想到了日车。日车几乎是继承了“零式”的所有衣钵:轻、操控好、强度冗余低。。。日本车在设计时,有几个考虑始终放在第一、二、三位:如何节省原材料,如何让人觉得美观,以及如何在碰撞测试中表现良好。而碰撞测试往往在60公里以下的速度进行,而真正致命车祸是高于那个速度的。例如杭州广本婚礼们事件只要达到了碰撞要求,他们是不会多加一根横梁、一个铆钉。这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日本文化里,本来就一直缺乏一种西方的人本主义的东西。就像“零式”,当时日本的海军大臣就坚决反对加重机体。他认为与其为了考虑极端情况下飞行员的安全还不如为帝国节约宝贵的资源,那当然,极端情况下,日本飞行员就成了陪葬品了。不过反过来说,他们也是为天皇尽忠了?<br/><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 不过由此想到中国的日车爱好者。我非常不解。到过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交通秩序井然,因此他们的60公里保护,还有些道理。而但凡在国内开车过一个月的,应该无人不晓中国路况之复杂。因此,在高速(超过60公里)情况发生碰撞的几率,在中国是远远高于国外。而这时候,日车的60公里下“应试成绩”是没法保护你的,正如零式设计者,他们认为这样的极端情况下你就应该为天皇效忠了。<br/><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不过,日本由于过分忽视对人的保护,曾经也吃过苦头。零式的弱点被美军彻底摸清后,损失巨大。后来美军专门研发了对付零式的“恶妇”,曾经创下27:0的战绩。由于飞行员大量损失,导致日本飞行员培训速度跟不上战争的需要。到后期,日本飞行员进入“零式”机舱前,一般都要在额头上缠上“为天皇尽忠”的白头带。因为他们明白自己很可能有去无会。这样的情况一直发展到最后的“神风突击队”。草草训练的娃娃驾驶飞机直接撞击美国的航母。可惜美国人的密集火力让他们绝大部分成了天空中的焰火表演。<br/><br/>&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任何事情,你抱着理性的态度,从文化、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去研究,你总会有很多心得。今天的日本经济,高度浓缩了其文化传统:从轻便节能的电子产品到精致可口的日本料理。而在重工业和机械领域,日本与德国还有差距。这不是因为日本技术不够,而是文化与意识问题。<br/><br/>&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由此,当日车设计者在绞尽脑汁设计一个仪表盘和按钮时,德国工程师往往在考虑如何在极端情况下保护乘员的安全。因此,德车往往有非常高的强度冗余。曾经看到奥迪A4140的速度在高速上翻滚,最后驾驶员自己走了出来。<br/><br/>&nbsp; &nbsp;&nbsp; &nbsp;&nbsp;&nbsp;古语曰“以史为鉴”,但中国百姓之所为告诉我们:看来中国的历史教育真的要好好改改了。
沙发
发表于 2006-8-15 04:54:00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6-8-15 06:02: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地板
发表于 2006-8-15 08:03:00 | 只看该作者
<p>仅作参考</p><p>但是能广识,谢谢老狼 </p>
5#
 楼主| 发表于 2006-8-15 17:27:00 | 只看该作者
<p>日本人是非常实在的做法的</p><p>这种理念在产品设计 尤其不涉及安全等特别需求的普通产品设计中 非常值得推广大。</p><p>普通产品的设计要做到是满足80%的需求 保证性价比。</p><p>只有高端奢侈品采取追求100%完美</p><p>后司街搞设计的不少。设计产品不等于设计艺术品。要学会适可而止。</p><p>有个叫做28规律。在这里不妨理解为 满足了80%需求后 剩下的20%需求的实现边际效应会急剧下降。你发现为了满足这20%需求,投入成本甚至超过满足80%需求的成本。</p><p>就像日本车为什么在中低端轿车能获得市场优势?</p><p>就是适可而止 不去追求高成本的最后20%需求。</p><p>日本车 和德国车 安全方面主要差异在高成本的车体刚性方面。而非什么气囊之类。</p><p>在中低端汽车 车体刚性的满足需要增加的成本远远超过 增加些花哨的内饰和电子类产品的成本。而所带来的价格提升作用 却不见得高。</p><p></p><p></p><p></p><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11 22:34 , Processed in 1.10962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