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8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难割舍是乡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2-29 20:3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3>2006-12-24 20:50:12 来源:  作者: 胡振 张浙东</h3><div><!--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中新台州网12月23日电)</div><div></div><div>&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每到周五,天台县洪畴镇甲午村村委会主任齐玉统就离开在上海的企业,驾车回天台老家集中处理村务。 <br/>  在天台,像齐玉统这样的“回归村官”有352名,其中担任村支书的有66名,担任村委会主任的有115名。他们很早以前就离乡谋生,经历了一二十年的打拼,如今已在外地成为经商办厂的成功人士。但是,在父老乡亲的热切召唤下,他们情系桑梓,毅然回乡,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热潮。近日,记者在天台走访了这些回 </div><div><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body><tr><td><div id="embedAd" name="embedAd"><!--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style="MARGIN: 5px 8px 3px 7px;"><tbody><tr><td><!--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script src="/JS/AdsJS/6.js"></scrip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td></tr></tbody></table></div></td></tr></tbody></table></div><div><!--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些回归“村官”。 </div><p>  <strong>因何“雁归来”</strong></p><p>  天台农村约有一半壮劳力离乡外出,经商办厂或打工,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少村管事缺人,干事缺钱。县委因地制宜提出把在外地创业的人才请回来。这就是后来被称为“回归工程”的最初动因。<br/>  甲午村村支书没个帮手,众乡亲想到了远在上海办厂的齐玉统。<br/>  齐玉统高票当选后,承诺在任期内要为乡亲办好10件实事。可他的企业正处于成长期,只好每周往返一趟,奔波在上海和天台之间,在他的精心打理下,村貌出现了变化。<br/>  上白村65岁的老支书要退了,谁是最合适的继任者?在上海办厂的庞和明被大伙儿推选为第一人选。可他本人有担忧:“如果村委会主任脑子走岔,我这个书记也当不好。”老支书征询村民的意向后,“三顾茅庐”去请在新疆开矿的庞华共竞选村委会主任,没想到庞华共也说:“‘两委’要团结,不然我选上了也走人。”<br/>  20年前就离乡背井的庞华共把矿山托付给儿子后,就一头扎在了村里。全村捐款筹资168万元,兴办公共事业,今年3月该村被评为“初级和谐生态村”。</p><p><strong>  不仅是出钱</strong></p><p>  天台的“回归村官”任职不拿一分报酬,不报销一分费用,但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引进资金4000多万元用于兴办农村各项公益事业,其中个人捐助至少1000万元。<br/>  金如浪、金望礼被选为下山头村的“村官”后,有些村民还有些疑惑:好端端的在杭州、宁波有厂有商铺,他们能安心收拾“穷山沟”?<br/>  年轻的“村官”们憋足了干劲,为了开辟自来水水源,他们动手在山上造小水库。山势太陡,驴子驮着钢筋水泥都蹭不上去,他们就咬紧牙,硬是带头背上山。村民眼看“村官”并不食言,于是纷纷自愿上山搬运……<br/>  小田村村委会主任陈国健在哈尔滨经营建筑装修业,生意红火。村集体有一片河滩地,早年被20多户人家私占,陈国健上任后要理清这笔“旧账”。提议被村民代表会议认可后,他说干就干:“我跟谁家都无怨无仇,谁穷谁富都按规矩办!”<br/>  河滩地收回后,修桥铺路的混凝土,就用这片滩地旁的沙石,仅此一项就省下了开支3万多元。<br/>  桥通了,路平了,陈国健又在河滩畔筹划兴办“农家乐”庄园,鼓励村民入股。</p><p><strong>  究竟图个啥</strong></p><p>  在当地回归“村官”不算最富,但是他们的乡情最浓,乡缘最深。带头慷慨解囊后,他们又向其他老板募捐。捐款一笔笔张榜公布后,有的村还刻碑留名,而所有的款子一律列入村账镇(乡)管,精打细算,把钱用在刀刃上。有位不愿声张的“村官”告诉记者:“我不想得到什么,只想在家乡留一个清名。”<br/>  湖井村党支部书记蒋亨勤丢下在安徽合肥的实业和家庭,只身回村当“草头官”,垫资100多万元,修村道,盖公园,建球场,砌塘坎,还新建了13个开间的老人乐园。他说,施工时涉及各家的坛坛罐罐,有的农户就是缠着没个完,而他一出面,几句话就了结了。他说,这就是自己辛劳的回报:“乡亲们很给我‘面子’。”<br/>  采访中,村民们告诉记者:这些“村官”几乎都开着私家车,往年他们回家过年,四乡八邻斜着眼,就像打量一个陌生的外乡人。时下可不同了,他们稍有数日出差,回村还没下车,就有村民围上去问候、诉说……</p>
沙发
发表于 2006-12-29 21:27:00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个方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12 05:31 , Processed in 1.07446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