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郑鸣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游于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14: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万卷画馆 于 2011-10-28 21:04 编辑

陈十田画册序

        天地何为而生山水?曰立象垂教。然非圣者,不能发人之所忽。盖山之性,厚重不迁,仁者见仁;水之性,周流无滞,智者见智。所谓心境相依,或以心识境,或缘境观心,直指中道。若执之以施绘事,因悟立象,则胸中之造化流于缣素,幽映回缭,恍惚变幻,草木虫鱼,各适物宜。故张爱宾云:“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此意昭灼,在人耳目,然今之谈天者,莫不置若罔闻而竞曰名相。
        呜呼,画道之衰且败,可知矣。予观今世画人,不参造化,不师心迹,惟以夷以古为是,妄偷粉本,谬写枯淡,遗神取貌,简略荒率,岂能复传于后?
        辛卯三月,十田自雁宕来台,穷搜山水,追蹑烟霞,于琼台、赤城、国清诸胜迹,遍而赏之,得稿数十帧,逸笔草草,如五柳之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越数日,橐笔西去,作青城、大足、终南、华山之游。近示所作,凡百余帧,虽谓写生,已自出丘壑,清微澹远,俨然高士逸笔,观之足以启人高志,发人浩气。
        十田,蜀之陈氏子,早岁投笔从戎,凡十六载,替国分忧,克尽厥职。退而游于艺,好学亲仁,敏行讷言,故“胸中具上下千古之思,腕下具纵横万里之势,立身画外,存心画中,泼墨挥毫,皆成天趣。”
         予不敏,久居林下,独学无友。十田既不耻下问,于是不揣浅陋而书其梗概,以告观者。
                                                
                                                                                                           辛卯十月,郑鸣谦书于浙东。


点评

予观今世画人,不参造化,不师心迹,惟以夷以古为是,妄偷粉本,谬写枯淡,遗神取貌 确如此  发表于 2011-10-28 18:31
沙发
发表于 2011-10-28 17: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晚,许大波、陈邦赞二老总来舍下喝茶,少顷徐总、张总亦至。茶非好茶,事无正闲,不妨扯淡。正所谓浮云上天,白雨堕地,各取其宜。
板凳
发表于 2011-10-28 21: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胖了不少,近来可好?
巧儿 发表于 2011-10-24 16:08

行云流水,你儿子长得不错啊,祝贺。

地板
发表于 2011-10-31 17: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万卷画馆 于 2011-10-31 17:55 编辑

大致看了看王冬龄的“书法道”展览,有些小字确实写得不错。不过,当代草书,我还是比较喜欢四川的唐昌虎先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
发表于 2011-10-31 17:5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昌虎先生书最得汉晋人气息。以草隶体,化恣肆与简约,凝情采于蕴藉,最得《平复帖》之神韵。偶作长卷,略伸散狂笔意,便见神采斑斓。蜀中多才人,又每不显于当世者多矣。偶有所现,又必名满于下下矣。昌虎先生以积年之学煎其基,又胸览天下,放眼寰中,名出蜀中,获誉当代必矣。——刘正成

唐昌虎先生草书有密丽之致。凡我所见蜀中人物,多自在自适,风神多有自得之意。盖山川之赋耶?田园之所养耶?观唐先生书亦然。风神绵密蕴藉,而笔致脱落,功力深湛,草法精熟,令人刮目。较之时下名家,无所稀让,或谓过之,佩甚佩甚。----梅墨生

6#
发表于 2011-11-4 20: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万卷画馆 于 2011-11-5 00:01 编辑

         昨儿近暮时分接水杉电话,说带了两个朋友来天台云云。一晤面,原来是缙云书协副主席朱坚先生,还有一位赵中医。由于来得匆忙,就在家里设宴,不知不觉,大家就喝多了。然后喝茶写字,大致十来张,结果被几个朋友全部抄走了。上午醒来,酒气未去,一行人醉醺醺的在国清寺晃了晃。十时许,在洪总家继续喝茶,扯淡,写字,又是近十张,可能酒意未去,这些作品不能逸去,多少有些遗憾。
   
        最近天台收藏界,热衷于炒作陈英明、王德惠、王炳初三人。王老德惠之作,有些真不赖,但是成名太晚,出了天台,市场就不好走了。陈英明的山水,画得太老实,缺乏逸趣。至于王炳初的花鸟,笔墨浑厚,用色绚烂,有倔强味,似乎少了几分洒脱。

         或问徐培晨的价格,可投资否?徐的猴子画得确实不错。前几年,他的价格并不高,不到一千,现在岁数大了,也很少出来,价格就翻了些,画廊一般走1500—2000元/平尺。如果去他家拿,熟人带过去是3千,一般是4千,市面上虽然有人喊到数万一平尺,基本上是二手贩子忽悠傻大老板的,得警惕。



   
        














        又问陈安纲的花鸟是否8千?
         我说不大清楚,得问问。恰好张兄过来,谈及此,他上半年正好买了几张,一张四尺斗方,西湖之桃,检漏的,就2000元。北京大千画廊挂出来的价格,大致每平尺1700左右。如果从他那,大批量走,应该更便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
发表于 2011-11-22 09: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万卷画馆 于 2011-11-22 09:43 编辑

11月20日,杭州的车,真堵,据说还是最佳旅游和宜居城市。这段时间往来各地,生活有些漂浮,总而言之,还是很喜欢这种飞的感觉。王大姐的菜不错,尤其是野生甲鱼,不过我还是喜欢好戏连台的香辣牛肉饭。离开北京有些时日了,但饮食已成习惯,若数天不吃点辣椒,身体总不舒服。
21日,在萧山乘机到武汉。抵达时已是半夜,这座数度匆匆一瞥的城市,今晚仍是如此陌生而迷离。
12时许,入住麻城天吉大酒店。在酒店里,鉴定了一张田世光的孔雀图,或为潘家园的仿品。
田先生是张大千的高弟,毕生致力于中国花鸟画的继承、发展与创新,造诣深厚。他使失传了300年的宋元画派工笔重彩花鸟画得到新的发展、突破,并在艺术创作中发扬光大。
田世光学画初年,常到故宫参观。他发现那些古画不惧重红重绿,而当时的画家却纯用淡丽法,不但有小幅小势之感,而且也难创作出清丽典雅、气势磅礴的花鸟画作品。在这样的过程中,他将宋元画派双钩重彩花鸟画技法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他既学五代黄荃的精密浓丽,也学徐熙的着色柔润,将前者的勾勒填色画法与后者的没骨画法兼收并蓄,形成了自己既精细入微又气势磅礴的特色。通过深入自然、体验自然,他领悟传统、提高修养,并运用写生积累素材,创作了大量充满生机、富于生命力的作品。如他画山鹊,“笔底勾线稳、准、劲、畅,中锋骨力与流美韵律节奏刚柔相济,具有强烈的动感和韵律感”,而枝干、花草又穿插掩映、转折腾挪,“生动灵妙,决无半点苍凉呆滞的暮气”。
8#
发表于 2011-11-22 10: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1月22日,晨读微博。张树荣部长在独笔鹅的真假问题上,卯上了劲。其实吧,这个问题,在民国时天台的著名学者陈甲林就下了结语。他在《天台金石存目略举》的记载,“道光中,邑人赵云龙游武昌归携此拓本,其友人曹抡选转摹于此。旁有小序称得于华顶墨池侧,乃故神其说耳。要知墨池亦属后人附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9#
发表于 2011-11-22 20: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万卷画馆 于 2011-11-22 20:22 编辑

接着上面引一段材料
一、关于武昌的独笔鹅
       武昌“鹅”字石刻,据清同治《黄鹄山志》卷四:“鹅字石刻在黄鹤楼斗姥阁东墙壁,腕力遒劲,笔势飞舞,其署款曰辽海门镇国澹人氏自识。”已道明该碑为清人门镇国所书,并非王羲之墨迹。《松滋县志》在其鹅字石刻款识载:门镇国,辽海汉军(即清旗籍之一)人,字澹人。清康熙年间曾任松滋知县九载。初不识汉字,二十七八岁时始留心法帖,喜欢临摹名家书法拓片,酷暑严寒不问断,久之成家。尤仰慕王羲之鹅字神妙,乃自作巨笔,苦练径丈鹅字,所过名胜辄书之。传说他自制如椽大笔,常悬于窗间。一天,毛笔锋头忽然散开,像一朵五色花,人谓“其精神专注,故管城效灵耳”。松滋人庞洵有诗赞:“石碑刊书法,纵横势径丈。曾闻五色花,幻自笔头放。”此字,系门镇国于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春在黄鹤楼一笔写成。同年秋摹刻上石。原石高2.3米,宽1.4米,厚18厘 米,所镌草书鹅字,几乎占满碑石。笔画粗壮处达16厘米,笔力刚劲,气势雄浑,风格豪放,若无惊人腕力与肘力,势难臻此境。鹅字碑右侧款识与左下侧印章虽有部分模糊不清,但从前期的拓片可见其全貌。尤其一笔“鹅”字今仍完整,足资书法爱好者观摩、赏析。此碑原在蛇山斗姥阁,后存于抱冰堂。60年代末、70年代初此碑曾碎成十余块,弃置荒草乱石间。黄鹤楼重建后,将此碑复原移至古碑廊中。另外根据旧拓本重镌一块鹅字碑立于鹅池边,并建一小亭保护石碑,名曰鹅碑亭。


旧碑“鹅”字


新刻“鹅”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3 02:33 , Processed in 1.07625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