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原创]穆旦诗歌阅读笔记
[打印本页]
作者:
归于宁静
时间:
2006-11-5 08:25
标题:
[原创]穆旦诗歌阅读笔记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 (有近三个月的时间了吧,我只看穆旦的诗,看到晚上做梦都梦到他送诗集给我。这期间我也做了一些笔记,今晚贴一篇供大家批评。顺便说一句贴此贴的原由:下午我无意间看到凤凰卫视许戈辉主持的一档节目,忘了叫啥名了,请的是被恶搞为诗坛芙蓉的赵丽华。看着她似尴尬似平静的神色,我觉得很是心酸。诗需要如此喧闹地去解释申辩吗?在我的态度,诗就是小众情人,个别人的精神家园,是聊以安抚内心的神)</font></p><p><br/><font size="4">穆旦成为了诗歌研究的新的焦虑。一方面,我们讨论穆旦诗歌呈现了什么,另一面,我们希望为他在诗歌长河中找到合适的位置,但这两方面恰恰都是困难的,这是一种“命名的焦虑”,或许,像荷尔德林需要海德格尔,穆旦需要诗性的阐释者。</font></p><p><font size="4">我总以为穆旦是不死的,当肉体消逝后,他的灵魂依然在某个不远处凝望着我们,听我们谈论他。而语言是不可靠的,他心灵的声音一旦落于笔,便意味着“改变”。我们是隔着不忠贞的文字谈论他的世界。穆旦的声音是知识分子的声音,客观世界的描述在他诗中只是主体精神的印证,越是到后期,这种倾向越是明显。因而,或许可以说,他的诗歌是指向人心,是走向纵深,越走越窄,到最后是一束光穿透地心,照向朦胧而深刻的生命玄思。</font></p><p><font size="4">1、关于传统与西化的问题。</font></p><p><font size="4">关于穆旦诗歌中的传统与西方的影响,是穆旦研究中一个争议性很大的问题。至于具体争论是如何发展,相信大家在关注穆旦研究时,对此也有体会。我只谈谈我的想法。</font></p><p><font size="4">我认为,传统与西化是一条河道中的流水与水草卵石的关系,水流击石或石阻水分道这都是可能的事情。对穆旦来说,传统也许是一种“缺席的在场”,其影响是隐约但固执的。这一方面从诗歌的历史发展来说,古典诗歌是一条绵延千年的长河,新诗从古典诗歌衰微的地方起步兴起,而并不是另起源头(似乎也不可能另起源头。)千年的诗歌传统对于汉语诗歌写作者来说是不可能完全抛弃,不受其影响的。另一方面,从穆旦本人诗创作而言,比如他后期诗风及诗语言的变化,从“锋利”到一种“敦厚”,能从一个方面给予证明。至于“西化”这一点,与译诗的发展有关。译诗不只对于穆旦,与整个百年的汉诗发展都是相伴而行的。胡适的《关不住了》开辟了中国诗歌的“新纪元”就是一首译诗,包括其后的闻一多、李金发、戴望舒等他们的创作都是与译诗有着关系。穆旦的诗歌翻译与写作是中国新诗发展链上的一环,他提供的是一个关于传统与西化,民族性与现代性、自由体与格律体等诗学问题的可资探讨的文本。比如《五月》这首诗,很有意味的是七言的格律与欧化句式并置。从内容上看,五首七言绝句写得是传统诗歌的最常见的主题:浪子思乡、闺怨、生与死、酒与人生、出世观念。这些常见的主题也是传统诗歌中“庄严”的主题,在穆旦笔下,这种庄严感是完全被消解了的,例如第一首,“菜花香,催人忙,天明媚”,这三句似乎是对晴好天气里万物欢欣气象描述,不像传统诗歌写作中铺垫思乡的愁绪;再如“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叶扁舟碧江上”,这两句对古典诗意象的直接引用,都显现了作者对古典诗歌的戏仿态度。这一态度与另一态度就形成了对比,这四段现代诗,语义晦涩,充满了现代汉语的尖锐感,在内容上,是深刻地切入现实人生,染有沉痛的思索,这种态度是严肃而庄严的。这两种形式的并置,及穆旦隐于诗歌写作中的两种态度的对比,也许能说明传统与现代经验在穆旦诗歌中的紧张关系。</font></p><p><font size="4">目前的穆旦研究有一个框架就是中/西诗学资源的利用与借鉴。我认为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其实就是对穆旦诗歌创作的背景与资源的探讨。这涉及到百年汉诗的发展及汉诗发展中诸诗学命题的探讨,比如刚才我提到的包括诗歌民族性与现代性、自由体与格律体等等诗歌本体问题。</font></p><p><font size="4">因而带来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研究穆旦。</font></p><p><font size="4">2、一个基本的观点是回到历史现场,回到诗歌本身。穆旦诗歌从历时性上看,同整个中国新诗的发展一样,是在两大传统的重负下成长成熟:一为古典诗歌传统,二为西方诗学传统。因此将穆旦研究的背景推至百年的中国新诗或者是千年的中国诗歌的发展链上来进行探讨都是可以的。比如穆旦的第三条抒情道路的提出,一是应当时的语歌语境而生,二是他提出后便修改了诗歌发展中的抒情传统。这是他的创作实践在诗歌发展链上打开又新接上的一环。比如,他诗歌中“自我”的抒写,我认为体现了自古至今知识分子的一种情怀,思索世界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后来也被八九十年代的诗人们所重视。他的诗歌语言,一方面是体现了现代汉语强大的现代感受力,另一面也是渐臻圆熟的一个过程,语言的空间弹性有一个渐强渐弱的表现。还有包括他诗中的宗教精神,我认为穆旦的诗最终是指向人心,而不是上帝,宗教只是种假托,写的还是世俗人世中的世道人心及知识分子矛盾的精神世界。</font></p><p><font size="2"><font size="4"> 历史处于不断地修复与虚构中,其中有遮蔽与掩饰之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可能完全地还原穆旦的诗歌世界,但也许可以尽可能地接近他。现在的穆旦研究正处于修复与虚构中,其中有着一些问题,比如一个潜在的逻辑前提是穆旦诗歌为现代诗做了什么,提供了什么,在现代主义的发展与流变中讨论穆旦诗歌的意义。这个逻辑前提有着具体的指导性,但容易限定了穆旦研究的宽度。我认为穆旦的价值正在于他在诗歌长河中的独特性存在,他的寂寞又自足的诗歌世界。比如穆旦七十年代的诗歌创作,《智慧之歌》中独特的心情,独特的艺术表现。<br/>一个诗人成其为诗人,在于他的诗歌世界为他带来的声誉。因而我认为对穆旦诗歌本身的诗性阐释应当放置在前的。</font><br/></font></p><br/><br/>
作者:
归于宁静
时间:
2006-11-5 08:34
<p>晕了,好难看的编排啊,</p><p>中间那一行</p><p>不是我故意要这么突兀的</p><p>我本想调大字体,让大江仙人看着眼不累</p><p>保护视力,全民健身</p><p>可是调来调去,却变成了</p><p>小的依然小</p><p>大的出奇大</p><p>晕</p><p>……</p><p></p>
作者:
天台学术
时间:
2006-11-5 09:53
<p>孔师兄曾有句妙语说</p><p> 诗歌,大家闺秀;散文,小家碧玉;小说,青楼女子.</p><p> </p><p> 相同和相同溶为怠倦,</p><p> 在差别间又凝固着陌生;</p><p> 是一条多么危险的窄路里,</p><p> 我制造自己在那上面旅行。</p><p> 他存在,听从我底指使,</p><p> 他保护,而把我留在孤独里,</p><p> 他底痛苦是不断的寻求</p><p> 你底秩序,求得了又必须背离。</p><p></p>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6-11-5 09:54
<p>哦,穆旦,四十年代最好的诗人.</p><p>他安息的地方,在万安是最好找的.</p>
作者:
娃哈哈
时间:
2006-11-5 16:28
<p>葱白一下各位!</p>
作者:
归于宁静
时间:
2006-11-5 19:33
<p>是斑主帮我编辑了?谢谢!</p><p>也谢谢楼上各位的支持。</p><p>穆旦太沉重</p><p>我有时甚至希望他1953年不回国。</p><p>像杨振宁…………</p><p>……</p><p>穆旦相对来说是太纯粹了</p><p></p>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6-11-5 19:41
<p>咳</p><p>偶去狗哥一下先</p><p></p>
作者:
水龙头
时间:
2006-11-5 22:08
<p>已经放大了.</p><p>这样看起来比较好看的</p>
作者:
归于宁静
时间:
2006-11-6 05:04
<p>谢谢水龙头</p><p></p>
作者:
老虎
时间:
2006-11-6 07:35
能不能先介绍一下“穆旦”?
作者:
天台学术
时间:
2006-11-6 09:35
<p align="left"><font size="1"></font></p><p align="left">11月5日 初晨QQ记录</p><p align="left">ab 01:16:46 穆旦有一些我是比较喜欢的,他貌似写诗的沈丛文。在北京的时候,每次去万安都会去他墓前坐坐。诗歌到九十年代为止。 <br/>归卧南山 01:20:44 同感。但他翻译的普希金,拜伦,雪莱我很喜欢。<br/>ab 01:22:52 牛的。俄语不好学 <br/>归卧南山 01:22:49 他似乎想做一个大诗人. <br/>ab 01:23:41 唉,时代不同了,今后不会有大诗人。我是指在社会认同里。 <br/>归卧南山 01:23:50 现在缺少诗的土壤. <br/>ab 01:24:31 不只现在 <br/>归卧南山 01:24:08 但是回光还是会有的。<br/>ab 01:24:40 将来都会永远缺失。我想是不可逆的。 <br/>归卧南山 01:24:35 颓波日下,回光返照。 <br/>ab 01:25:35 你回过头看看五六十年代那些荒延派文学里描述的东西,一件件都成为了现实。物质太强大了,而且越来越强大。精神的空间只会越来越小。 <br/>归卧南山 01:25:55 真正的诗人,从来都是站在时代前列的。这个我也真切的感觉到,但道者反之动。过分物质后,必然有精神的回归,这是必然的。<br/>ab 01:27:26 理论上是这样,但是要在现实中看到,没有这么快捷。<br/>归卧南山 01:28:25 这里就是时间的问题了,也就是过程的问题。 <br/>ab 01:31:10 诗歌还是作为个人的修养比较好。个人化的追求。<br/>归卧南山 01:30:51 诗为故人吟 <br/>ab 01:31:54 大诗人这种概念,一定是会淡去,消亡的<br/>归卧南山 01:32:09 这个肯定,有一问题,语言会消失吗? <br/>ab 01:33:55 不知道终极将来如何?短期一百年内是不会消失的<br/>归卧南山 01:34:04 如果,技术过于先进,人活着,也没有必要了.你觉得呢? <br/>ab 01:35:11 哈哈,这个问题,你看过黑客帝国吗? <br/>归卧南山 01:34:52 看过一点, <br/>ab 01:35:31 人就只能变成电池的用处了<br/>归卧南山 01:35:57 越来越趋于道,等于道,那么,人也不成为人了. 上帝的禁区,一旦被揭开……<br/>ab 01:39:35 好奇心害死猫。呵呵,人也不例外。当然,好奇心与野心是分不开的。<br/>归卧南山 01:39:28 人总需要些寄托的,不然,生死是没有感觉的. <br/>ab 01:43:39 呵呵,生死啊 <br/>归卧南山 01:43:47 机器人是将来的可能.人真的成了机器,机器而已。<br/>ab 01:46:52 现在已经是具备机器的属性了<br/>归卧南山 01:48:32 不想这些了,一想生活就没味了. <br/>ab 01:50:32 哈哈是滴是滴 多想想美好的事情<br/>归卧南山 01:50:37 哈哈,美好的只有儿时 <br/><br/></p>
作者:
水月
时间:
2006-11-6 16:47
<p>前段时间看了北岛的《时间的玫瑰》,喜欢上了洛尔加,喜欢上了这首诗:</p><p>牛和无花果树都不认识你,<br/>马和你家的蚂蚁不认识你,<br/>孩子和下午不认识你<br/>因为你已长眠。</p><p>石头的腰肢不认识你,<br/>你碎裂其中的黑缎子不认识你。<br/>你沉默的记忆不认识你<br/>因为你已长眠。</p><p>秋天会带来白色小蜗牛,<br/>朦胧的葡萄和聚集的山,<br/>没有人会窥视你的眼睛<br/>因为你已长眠。</p><p>因为你已长眠,<br/>象大地上所有死者,<br/>象所有死者被遗忘<br/>在成堆的死狗之间。</p><p>没有人认识你。没有。而我为你歌唱。<br/>为了子孙我歌唱你的优雅风范。<br/>歌唱你所理解的炉火纯青。<br/>歌唱你对死的胃口和对其吻的品尝。<br/>歌唱你那勇猛的喜悦下的悲哀。</p><p>这要好久,可能的话,才会诞生<br/>一个险境中如此真实丰富的安德露西亚人,<br/>我用呻吟之词歌唱他的优雅,<br/>我记住橄榄树林的一阵悲风。</p><br/>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6-11-6 18:37
<p>在整个80年代,俺只熟悉作为译者的查良铮,那时读的雪莱与拜伦的诗都他的译本,包括《唐璜》。</p><p>后来才知道作为诗人的穆旦,和“九叶诗派”。但将查良铮与穆旦对上号却又是后来的事了。</p><p>30年代大量的中国优秀诗人,49年后都已消失,其中一些诗人和作家都成为了译者,他们的译文在今来读来都是经典,是由于他们丰厚的文字功底。现在读外国文学作品,俺都是选那个时代的译本。</p>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6-11-6 21:20
<p>哈哈,楼上的闲老师,是不是要一起感谢一下袁可嘉先生?</p>
作者:
闲云散人
时间:
2006-11-6 22:45
<p></p><p> <font color="#000000">to <font face="Verdana">abracada: 知道袁可嘉先生为诗人,也是后来的事了。80年代初,最初将西方现代派文学介绍进中国的,也是30年代的那些文人,袁可嘉先生的那套《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四册八卷,是那个时许多国内读者认识西方现代派最初的养分。那时真是读得似懂非懂,又爱不释手。说来也可笑,很长一段时间,俺都以为这位袁先生是一位后生。其实在80年代,也只有这代人年轻时,才有幸读到过这些作品,而我们这一代人对于这些作品是陌生得很的,我们的养分是大批判,是语录本。也只有萧乾这一代学者才有本事翻译乔伊斯的《尤里西斯》。</font></font></p>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150.109.146.88/)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