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治路故事 [打印本页]

作者: 鹧鸪子    时间: 2007-12-24 10:24
标题: 治路故事
  徐永楼和徐金塘筹划给治路村修路时,出发点只是为了解决村民的行路难。或许是受到治路这个村名的启发,修路竟成了治路村发展的历史转折点,从修路开始,治路村竟走出了那么远。今天,这个仅有150余户人家、550余人口的小山村,成了省市闻名的小康示范村、和谐生态村。这是徐永楼和徐金塘以及全体治路村民起初并没有想到的。

  十年前,治路村通往白鹤镇的是一条2.5米宽的田间土路,狭窄、坑洼,晴天时尘土飞扬,雨天时黄泥裹脚。村子里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排满了露天粪缸,垃圾成堆,污水横流,夏天蚊蝇成群;集体事业也陷于瘫痪状态,村里人心离散……

  在治路村今昔的巨大变化之中,在小康之路的背后,曾经发生过多少感人的故事,遇到过多少困难,又曾经出现过多少动人的场景?

  说起治路的新农村建设,不能不提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时的治路人便在支书徐小标的带领下,购买了柴油机,建起了粮食加工厂,白天碾米磨面;夜里发电,供全村照明,成为全县最早亮上电灯的乡村之一。为了积累集体资金,徐书记又领着社员办起了胶木厂。经过数年创业,积累了15万元集体资金,这在当时近于天文数字。有了集体资金,又有社员的团结一心,徐小标开始筹划建设新村,在老村的西边辟出地块,每户分配两间地基,每八间一排;又开办了砖瓦厂,给每户分配定量的砖瓦用于盖新房。整齐漂亮的新村,富裕的集体经济,治路村开始名声在外,当时的台州地区农业现场会就选在了治路村召开。

  事情的发展也颇有戏剧性,多年以后,再一次改变治路村面貌的村官之一便是徐小标的儿子——徐永楼,父亲一心为公的火热情怀给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中成长起来的徐永楼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徐永楼担任村委会主任的时候,是1992年,那一年他33岁。这个时候,父亲因为年老多病,已引退多年,治路村昔日的辉煌也随着集体化时代的结束而逐渐淡去。面对父辈曾经的辉煌,面对眼前这样一个脏乱不堪的村庄,年轻的村委会主任决心要改变村庄的面貌。

  从哪里入手呢?治路村后有条小沟渠是从桐坑溪引水过来的,可由于输水量极其有限,给一亩田放上水起码需要大半天时间,无法根本解决全村三百多亩粮田的灌溉问题。尤其是遇到晒年的时候,村民间还常常会发生争水纠纷。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解决农田灌溉问题迫在眉睫。刚刚上任的徐永楼当机立断,下定决心要造好水渠,彻底解决村里农田灌溉难的问题。

  想想容易,做起来难,没有资金,一切都白搭!徐永楼找到白鹤镇政府,希望政府能够帮忙解决。镇里也没有钱,但答应向水利局打报告,并帮助测量规划。在水利局和镇里的支持下,村里赊来了U型管,赊来了钢筋水泥,村民们义务投劳,水渠在极短的时间内完工,而且完全按照水利局的设计方案进行,被评为县优质工程。当年县水渠建设现场会便放在治路村举行。这是治路村在新时期发展中迎来的第一枚胜利果实。

  清清的桐坑溪水从新修的水渠汩汩流淌进治路村的三百多亩农田里,这些昔日靠天吃饭的土地实现了旱涝保收。清清的渠水也流进了全体村民的心里,把信任装进了村民的心。

  时光飞逝,新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候,在外湖北从事建筑业淘到第一桶金的徐金塘回乡创业了。因为豪爽仗义,乐于助人,在换届选举中,被群众选为村委会主任。面对群众的信任和期盼,面对治路村落后的面貌,徐金塘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治路人,应该为村里做些实事,要努力帮助改变村里的脏乱面貌,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1999年大年初四,新任支书徐永楼和村委会主任徐金塘相对而坐,两位村官商讨着治路村的发展前景。两人一致认为当务之急是做路。但是村集体经济薄弱,怎么办?他们认为为村里干实事、干好事,一定会取得村民的支持的,就决定先做起来再说。他们立即召开两委会议和村民会议,决定把道路从2.5拓宽到7,此举得到了村民们的全力支持。

  拓宽道路势必要涉及到土地的征用和兑现问题,不用担心,治路村的当家人,老早就有了一整套方案,其中包括邻村的土地征用和兑现问题。用长远的目光考虑问题,已经成了治路村村委的办事准则。仅仅两个月,一条长2.5公里、宽7的通镇公路路基展现在全体村民的面前,村民们看着祖祖辈辈行走的老路在自己的手中变得如此宽阔,都喜上眉梢。

  2004年,治路村开始计划给这条通镇公路浇筑水泥路面。面临的仍然是资金问题,先前欠下的债款是通过招投标选伐村后大青山的树木来还上的,现在无论如何也不能再从山林上打主意了,这毕竟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呀!120万元的工程预算重重地压在永楼和金塘的心头,怎么办?两位村官为着这事费尽心思。他们在争取支持的过程中,听说省里有个康庄工程,顿觉眼前一亮,立刻和镇里以及交通局取得联系,申请立项。通过多方努力,争取到了50余万元资金。有了这笔钱,徐永楼和徐金塘有了底气,还是那句话,先干起来再说。

  6月里,从白鹤镇通往治路的水泥路面全线贯通了,治路村一片欢腾!村民们收完早稻后,都自动把稻草摊到路面上用来养护公路;那时你如果刚好经过治路村的话,你会看到村民们自发给路面浇水的情景:在2.5公里长、6宽的水泥路面上,听到的是村民们的欢声笑语,乡间田野间到处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和喜悦。

  勤劳智慧的治路人用行动谱写出了一篇篇华彩乐章,镇里、县里也看到了治路村两委的一心为公、团结进取,群众的齐心协力,有关部门多次前往治路考察,选定治路作为小康示范村建设试点。至此,治路村的发展又掀开了新的一页。

  徐永楼和徐金塘决定乘势而上,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完成村里二横五纵路网硬化建设。建设二横五纵道路,共需拆除旧房四十余间,加上1999年公路建设征用的土地,这些都需要补偿,村民建新房的土地需要解决。两位村官经过反复思考,认为只有把土地收归集体,统一重新安排和分配,才能彻底解决上述问题。两人在酝酿收归土地的过程中,一个大胆的设想逐渐成形:给村民提供置换的别墅式住宅用地,逐步拆迁旧房;搬迁村中露天粪缸,铺设污水管道;收归的土地经过土地整理,大部分建成标准农田保护起来;一小部分设立小型工业园区,引进几家企业,既可以成为集体经济的来源,又可以解决在家的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进行电网改造,让乡村的夜晚也亮起霓虹。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一个关于治路村的整治和建设方案已具雏形。

  土地先收归集体再进行统一调配,还要拆除露天粪坑,这可不是一个小工程。它涉及到家家户户的切身利益,必须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行。两位村官经过商量,先后召开两委会议、党员会议、老人协会会议、村民小组会议,两委成员出席了每一次会议,他们把土地收归集体重新分配的意义反复讲给群众听,并听取群众的意见,吸收群众的合理建议。连续开会77夜,最终取得了绝大多数村民的支持。这七天里,两位村官可谓心力交瘁,说得口干舌燥,更无法安下心来好好睡上一觉。

  拆除露天粪缸时,遇到了很大阻力。尽管村里开会的时候,一再强调三天内必须自行搬迁,否则将强制捣毁。三天时间过去,除了村委干部和部分村民主动搬迁外,还有一些群众抱着观望态度:村干部都是乡里乡亲的,会动真格的吗?不信。

  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第四天早上7点钟,一台挖机轰鸣着,开到了一处露天粪缸集中地。两位村官一声令下,挖机扬起巨臂,铲掉两口粪缸。见此情景,围观的村民立刻自己动手搬迁,干部们又马上帮助家中无劳动力的村民进行搬迁。一天之内,露天粪缸全部迁到了村外指定的地点。

  其实,用挖机铲除两口粪缸是一出早就安排定的好戏,这两口粪缸的主人,一个是徐永楼的舅舅,另一户原先也做过村干部,家里都没有劳动力,无法自行搬迁,徐永楼在实施这个行动时,已跟他们谈妥,他们都十分乐意地配合了村里的工作。

  和拆除露天粪缸一样,在设立工业园区问题上,村民们的意见并不一致,有的村民认为,办了厂以后,这土地以后就很难复耕了,村里本来土地就少,以后粮食吃什么。徐永楼和徐金塘耐心细致地给他们算了细帐:有了厂子,村民们就可以在村里做上工人,一些技术性不高的活老年人也能做,每个月的收入肯定比种地高得多,而且并不荒废自家的田地;村里又能得到管理费和土地租金,以后办公益事业就有了保障。这些村民的意见提醒了村官们,办好事一定要讲质量,以避免好心办了坏事。后来村里在引进企业的时候,十分注意污染情况,杜绝了高污染企业的入驻。

  正是这样一种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思想,言出必行的作风,工作又讲究方式方法,使以后的整治工作顺利推进。值得一提的是,在道路硬化过程中,两位村官还非常有远见的设计了排污系统;土地平整时,先把表层肥土推成堆,平整好后再铺上肥土,实现了当年平整当年耕种的目标;身为白鹤自来水厂老总的徐金塘还为全体村民提供了免费的自来水。这些举措得到了全体村民的热情拥护和许多部门的夸赞。紧接着,村庄的绿化、亮化、污水处理、文化娱乐、医疗、健身设施等都相继建成了。

  这一年的年底,在外经商和打工的村民们回家过年了,看到这整洁漂亮的村庄面貌时,他们的心被震撼了。

  大年三十这天,村两委在村委会公开举行捐资大会,村委会主任徐金塘捐款五万元,徐永楼书记捐款一万元,其余两委干部各捐款五千元。没有宣传发动,没有规定要求,回家过年的老板们和打工者来了,多则二万三万,少则一千二千,吕仁贤、吕仁茂兄弟捐了7.7万元;常年在家种地的村民来了,他们拿出了平时穿珠打棕线积攒起来的二百三百元;原先对在村里办企业有异议的村民也来了,他们说,在家门口做工净收入比在外地打工多多了。这情景,直把两个硬汉子感动得热泪盈眶。最后还有20余万元的资金缺口,徐金塘拿自己的钱垫付上。他说,等村里有了钱再还吧。

  现在的治路村,农田齐整平坦,花木苗圃错落其间,清澈的渠水淙淙流淌,燕子在稻田上空飞舞,白鹭憩息在枝头田畔。村里绿树掩映,屋舍俨然,道旁桂花吐翠,水泥球场上活跃着年轻人的身影,老人们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四家企业先后在治路安家落户,村民们在村头的工厂里做上了工人;村民徐金志在村头开办了龙川度假村,每天接待着四方来客。2006年,治路村工农业总产值已超过一个亿,管理费和土地租金为集体经济提供了稳定的来源,靠选伐山林和村民捐助办事业的日子将成为过去。

  治路村未来的路怎么走,村干部们在思考,村民们也在思考。现在,一个新的设想正在治路人的心中酝酿着: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依托桃源和龙穿峡景区,建一个度假村式的老年疗养院,吸引外地的离退休老年人来度假,让他们在个桃花源一般的乡村住上一段日子,呼吸新鲜空气,感受乡村生活。这个疗养院将采用股份制方式经营,引进专业人才经营管理。

  徐永楼和徐金塘任憧憬着这样一幅画面:别墅式住宅小区,统一的物业管理,房前屋后绿树成荫,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村民们生活富足、言行举止文明优雅。

  有梦想才会有实现的可能,尽管实现这个梦想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尽管前方可能遇到巨大的困难,也许还会遭受挫折。但是,凭着满腔热血,凭着勤劳智慧,治路人将坚定地走下去。


[ 本帖最后由 鹧鸪子 于 2007-12-24 10:27 编辑 ]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7-12-24 10:37
不错,新农村建设的榜样。
作者: 突然的自我    时间: 2007-12-24 13:12

作者: shasha6608    时间: 2007-12-24 13:23

作者: 大牛    时间: 2007-12-24 16:07
有没有照片?
什么时候去参观参观。
作者: 江南雨    时间: 2007-12-24 17:57
啥时候发的呀,顶一下!
最喜欢治路村前的那片田野,真叫人想念呀!
作者: 雨过天青    时间: 2007-12-25 11:07
风哥,原创的作品发始丰文苑去比较好。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7-12-25 11:43
哈,风哥第一贴!
作者: 带三个表    时间: 2007-12-25 13:07
上次玩龙川峡去过一次了,村主任很热情,那个农家乐办的不错。
作者: hongcuang    时间: 2007-12-25 16:39
牛!同样是徐氏,可我们村的领导不知在干什么?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150.109.146.88/)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