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道文章 [打印本页]

作者: 驿外寒梅    时间: 2007-9-10 09:08
标题: 道文章
                     道文章
   
    前些时日去看了桐柏宫的奠基仪式。新的桐柏宫座落在群山环抱的山岙之中,面前是桐柏的上水库,依旧跟琼台仙谷毗邻,与沉入水底的旧址相较,景致非但毫不逊色,反倒还有高升之意。不禁让我慨叹古往今来那些佛道名家在风水上的造诣,把山川神秀之地都占了去,不过却也相得益彰。有句话讲“老庄告退,山水方滋。”应该说无论佛道、禅学,莫不以山林秀逸之地为依托,设想如果深山里不藏古刹道院,丛林松风中不闻钟磬诵经之声,却是些劳么子的别墅渡假屋,那山水该有多煞风景。

    年初时,永强邀我一同去学英语,并告诉我有个大约是澳大利亚来的外教在桐柏宫出了家,有空可以去交流一下。我这人生性懒散,做什么事情若不狠下心来对待,大抵都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居多,故此对欠缺兴趣的英语便直言相却了。倒是对那个洋道士念念不忘,试想一个远隔重洋的异域之人,若非打心底对道文化有深刻认识与全身心的热情,又怎么会跋涉万里在此出家,如能与其沟通,想必裨益良多。只可惜未等我们去探访,便得知他已南去福建的消息,不禁嗟叹许久。说起道文化则不能不提及道教的起源——先秦道家思想。道家是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哲学派别,据蒙文通在《古学甄微·道教史琐谈》中指出:魏晋以后老、庄诸书入道教,后世道徒莫不宗之,成为道教哲学的精义所在,不可能舍去老庄而谈道教。我向来以为道家思想是出世的,《老子》、《庄子》所阐发的“道”是何等的潇洒,尤其庄子的《逍遥游》更是洒脱地令我悠然神往之。

    按照我粗浅的理解,“道”应该就是一种自我修习,自我提升的过程,并且无所不包,无所不在。诚如罗素所言,虽然有科学上的种种成就,但我们所知甚少,尤其是面对无限广阔的未知,简直可以说是无知的。而我只知道自己根本一无所知,无知是可笑的,而更可笑的是我总是能够发现许多同样无知的人却总是喜欢对一些人、事夸夸其谈,摆出一副真知灼见的样子。人或许习惯于对自己宽容一些,宽容得多了就容易把自己幻想成无所不知的上帝,于是便要把自己的种种“美好信念”硬塞给别人,还自我标榜为善良、热心于道德。什么叫善良?认真地思索,真诚地明辨是非,有这种态度,应该可以算是善良,而明辨是非我一向以为是人生的最高智慧,我之一切修养学习,点滴努力无非是希望能够明心见性,稍稍明辨一些是非。若是只懂分辨吃饱比饿着好,健康比有病好诸如此类的问题,偏偏又要到处强行灌输一些道德、人文、思想之类的见解,恐怕跟善良扯不上丝毫关系,反倒有点意淫他人智商的嫌疑。
   

    是故我对先秦道家的态度极其欣赏,追寻自身世界的完美,一个人躲着修真养性,既使最后功德圆满,成了神仙也没怎么把自个当做救世主,不会整天想着去设置别人的生活,虽然有许多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久若素的人,但终归还有些特立独行者吧!总之一句话,你再伟大,再聪明,自个活自个的去,谁也别碍着谁吃喝拉撒,谁也别想着对谁指手画脚,这世界不就清静些了,多好!



[ 本帖最后由 abracadabra 于 2007-9-10 11:33 编辑 ]
作者: abracadabra    时间: 2007-9-10 11:30
哈哈,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现在只要住单元楼基本上是可以做到了
作者: ayitha    时间: 2007-9-10 15: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龙头    时间: 2007-9-10 15:18
市和世。
楼上的估计是笔误吧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7-9-10 15:55
老子时候的道,是为了启民智,救世
再往下的道,其实是自我逃避
现在的道,开始走出深宫,步入社会了,作为社会经济的一种而存在,否则很快就会消失殆尽了。
作者: 破马甲    时间: 2007-9-10 16:31
原帖由 abracadabra 于 2007-9-10 11:30 发表
哈哈,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现在只要住单元楼基本上是可以做到了


那是因为大家都得道成仙了!哈哈~~
作者: 龙头    时间: 2007-9-10 16:46
天啊,不敢回话了。
看看就好
作者: 驿外寒梅    时间: 2007-9-11 15:09
其实通篇指责的是我自己。人在年轻的时候稍微有了些对世事的粗浅理解,便自以为通达世事,懂得明辨是非了。于是总喜欢说些自己的看法,姑且不说对错,就说有些东西是无法用错对来理解的,无论站在哪一方的立场都会伤害另一方。所以自以为聪明者往往无知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7-9-11 19:19
楼上貌似现在狠老了?
哈哈
作者: 寂然    时间: 2007-9-12 08:13
在现代社会,”道“也是如”佛禅“一般,强调个人的修炼,包括对外界的,对内心的修行。难得”寒梅“有如此的领悟,我也深受启发。
作者: 驿外寒梅    时间: 2007-9-13 15:57
明辉老师现在换单位啦?很久没见到了,几时有空去老师家坐坐啊
作者: 楠顾即梵    时间: 2007-9-13 19:30
呵呵,楼主其实最会挑剔,什么叫“谁也别碍着谁吃喝拉撒,谁也别想着对谁指手画脚,这世界不就清静些了,多好!”,我不知道你所认为的“道”,我只知道活着就得接受一切存在的,管他合理不合理,死了就又虚无了,下次生命重组时,你的元素不知道又组到谁身上了。

所以,一心想清静的人,都是极度自私自利的,都不知道啥是“大同”,他们因为种种原因现在生活得太安逸,他们飘飘然觉得可以没有别人自己一样可以生存,什么是协作,他们不知。

道德经上对世界的解释是因为“一”(存在)而生了万物,但对于“一”的产生,他的解释是“无”,呵呵,就是“无中生有”,靠!这是什么理论!!

“道”是啥?老聃其实是在研究自然现象和他所了解的社会现象,并极力想把两者统一到一个理论体系上,所以修道者,应该先在花花世界混过了,才能研究地更透彻。那些道童我就不知道他们在研究啥??

明朝有个理学家叫王守仁的,楼主去看看他的人生简历吧,或许你就会明白什么叫“修道”了。

楼主搞啥捏???不过我还是接受楼主这样的人,也是一种存在嘛,由“一”产生的,呵呵
作者: 寂然    时间: 2007-9-14 08:12
原帖由 驿外寒梅 于 2007-9-13 15:57 发表
明辉老师现在换单位啦?很久没见到了,几时有空去老师家坐坐啊

随时恭候,只不过来时打个手机就是。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7-9-14 08:40
呵呵,高升了要摆一桌滴!
作者: 驿外寒梅    时间: 2007-9-14 08:45
原帖由 楠顾即梵 于 2007-9-13 19:30 发表
呵呵,楼主其实最会挑剔,什么叫“谁也别碍着谁吃喝拉撒,谁也别想着对谁指手画脚,这世界不就清静些了,多好!”,我不知道你所认为的“道”,我只知道活着就得接受一切存在的,管他合理不合理,死了就又虚无了 ...



老兄搞错了,其实我篇名叫道文章并不是阐述道家思想的意思,只是因为引申处是道教桐柏宫重建典礼罢了.我根本不懂宗教,哪敢妄谈,只是对道家那种出世的姿态很是欣赏,而你所引用的段落是我对生活的一些见解,个人的论点没有绝对的对错,我并不强求认同,我确实不喜欢那些被设置的生活和人生,可是我也跳不出去,即使我很不愿意.不过我至少还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发发牢骚吧,这应该不碍着谁的.一篇文章看了认同的就思索一下,不认同的话就一笑而过,这也是一种姿态吧.我这人写东西很随性的,特别对篇名更是如此,所以有些文不对题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多原谅.
作者: 桑吉嘉    时间: 2007-9-14 08: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褚留香    时间: 2007-9-14 08:51
有人认真了,哈哈
作者: 水月    时间: 2007-9-14 10:29
有点硝烟的味道啊,人么爱怎么活就怎么活好了,大家都是俗人么 。别看低自己也别太高抬自己了,
作者: 楠顾即梵    时间: 2007-9-16 11:37
呵呵,没有攻击楼主的意思,只是,想一个人清净的思想我觉得不可取。上苍既然赋予你生命,
你就得用你所有的器官去感受这个世界,不管是酸甜苦辣,还是痛苦、愉悦,当你觉得可以归纳总结的时候,你才去深山冷坳里修道。

社会发展到此,分工越来越细,自给自足的生活不会存在且你也不会去过。如果要清净,那就是不要做人,没有思想就绝对清净了。

另一条,“设置的生活和人生”,呵呵,楼主很幸福,有人帮你设置好人生。谁帮我设置一下??
楼主是否很矛盾,一方面不喜欢别人安排自己,一方面自己又去安排别人?
其实世界就是这样,你抓一块石头随手扔出去,你问过石头同意吗?其实还是“无为”和“有为”的问题,你就当自己是一块石头,不就清净了?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7-9-16 20:45

偶咋这么可怜捏
被人扔来扔去
你们问过偶的意思米有啊?!
作者: 楠顾即梵    时间: 2007-9-16 21:20
你也被人设置了生活??
作者: 楠顾即梵    时间: 2007-9-16 21:21
真值得庆贺呀,有什么不好吗?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7-9-16 22:12
石头是偶的厂号啊!

作者: 楠顾即梵    时间: 2007-9-16 22:15
我是新人,我不知
作者: 一诺千金    时间: 2007-9-17 08:03

作者: 丫头片子    时间: 2007-10-15 21:58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150.109.146.88/)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