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标题: 谁能回答我几个问题? [打印本页]

作者: 飘渺孤鸿    时间: 2007-9-7 17:33
标题: 谁能回答我几个问题?
一、为什么网上及其他的媒体没多少关于桐柏宫奠基的消息 ?
二、前些天坐10路车去北站 经过老天中时 报的站名似乎是天抬中学(音) 不知道是不是我听错了
三、天台那个让巷在什么地方的?是哪个年代形成的?
四、那个所谓的天台市民歌的歌词哪里有?以前经常广播里播放的,好久没听到了咯

[ 本帖最后由 飘渺孤鸿 于 2007-9-8 23:24 编辑 ]
作者: 席琳迪翁    时间: 2007-9-7 17:36
我回答一个问题

天台的让巷在 在台州二院旁边 
其它不知
作者: 郑鸣谦    时间: 2007-9-8 04:50
天台市民歌,是梁立新作词的,姚峰作曲。在梁兄的<踏歌天台>一书里,有说及创作缘起,另附词曲。[wma]http://www.tt.zj.cn/about-tt/../about-tt/ttsong.mpg[/wma]
作者: 郑鸣谦    时间: 2007-9-8 04:55
关于第二个问题,台之读音,中央电视台、天台电视台就明目张胆地读错,所以,小公交也不意外。此外,天台、台州之台无繁体,但台州各地却光明正大的错着。桐柏宫的功德榜上也这么错写着。
作者: 郑鸣谦    时间: 2007-9-8 04:59
关于第一个问题,涉及宗教等意识形态问题,国家严格控制。长期以来,放纵基督教,控遏道教,监视佛教。不然,桐柏宫重建也不会拖延到现在,仍困难重重。这里固然与道教本身的特殊身份有关系。
此外,天台县历来薄于与境外媒体的联系。这方面以后要加强,不然要吃很多暗亏。毕竟,现在媒体的力量很大。广告么。

[ 本帖最后由 郑鸣谦 于 2007-9-8 05:18 编辑 ]
作者: 郑鸣谦    时间: 2007-9-8 05:13
第三个问题,关于让巷。据说过去巷东段两边盖的房子,因墙隔的太近,巷道只容过一人。路南、路北各住一户在天台做买卖的章丘人,他们隔路相对造房,两人一看,如果再学东边起屋,那么这条过路巷就太狭了,这种情况在天台比较常见,尤其是农村的滴水檐,当然也有为此而斗殴的。不过,这两户人家比较明礼,所以都主动提出“让一让”,意思是各把屋基往后让一点作路。于是乎,头起好了,巷内西段的人家,也相继仿效“让一让”,终于使路道宽畅了。后人出于纪念,便把这条小巷叫作“让巷”。后司街街民,似乎有住在让巷,具体可征询他们的意见。我是乡下人,对城里典故不熟,依稀记得〈天台县地名志〉是这么说的。
作者: 不惑大师    时间: 2007-9-8 10:05
原帖由 郑鸣谦 于 2007-9-8 05:13 发表
第三个问题,关于让巷。据说过去巷东段两边盖的房子,因墙隔的太近,巷道只容过一人。路南、路北各住一户在天台做买卖的章丘人,他们隔路相对造房,两人一看,如果再学东边起屋,那么这条过路巷就太狭了,这种情况在天台比较常见,尤其是农村的滴水檐,当然也有为此而斗殴的。不过,这两户人家比较明礼,所以都主动提出“让一让”,意思是各把屋基往后让一点作路。于是乎,头起好了,巷内西段的人家,也相继仿效“让一让”,终于使路道宽畅了。后人出于纪念,便把这条小巷叫作“让巷”。后司街街民,似乎有住在让巷,具体可征询他们的意见。我是乡下人,对城里典故不熟,依稀记得〈天台县地名志〉是这么说的。



妙山"让巷"的由来也曾用过一个四处在用的典故: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一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另,让巷系南北走向,楼上误作东西走向。让巷南接中山东路即古泰宁街,中有西侧的状元巷相连)
作者: jimmy_z    时间: 2007-9-8 11:10
原帖由 郑鸣谦 于 2007-9-8 05:13 发表
第三个问题,关于让巷。据说过去巷东段两边盖的房子,因墙隔的太近,巷道只容过一人。路南、路北各住一户在天台做买卖的章丘人,他们隔路相对造房,两人一看,如果再学东边起屋,那么这条过路巷就太狭了,这种情 ...

安徽桐城有条六尺巷,意同让巷.
作者: 郑鸣谦    时间: 2007-9-8 11:31
《桐城县志略》载:张文瑞公宅旁有隙地,吴氏越界用之。家人驰出于都,公批诗于后,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遂撤让三尺。吴氏闻其义,亦退让三尺,遂成六尺巷,至今犹在,传为美谈。
作者: 郑鸣谦    时间: 2007-9-8 11:34
天台与此无关。

另,不惑大师指出南北走向,应该不谬。请楼主别被我误导了。

[ 本帖最后由 郑鸣谦 于 2007-9-8 16:43 编辑 ]
作者: jimmy_z    时间: 2007-9-8 11:40
原帖由 郑鸣谦 于 2007-9-8 11:31 发表
《桐城县志略》载:张文瑞公宅旁有隙地,吴氏越界用之。家人驰出于都,公批诗于后,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遂撤让三尺。吴氏闻其义,亦退让三尺, ...

今年去看过这条巷,可惜是后来翻修的,不过六尺巷两侧的香樟倒有些年头,形成林荫.入口新建的碑文上就刻着这段家书.
作者: 不惑大师    时间: 2007-9-8 14:24
原帖由 郑鸣谦 于 2007-9-8 11:34 发表
天台与此无关。

另,闲云老师指出南北走向,应该不谬。请楼主别被我误导了。

不信偶在此所言,又去问闲云老师?[attach]27025[/attach]
作者: 不惑大师    时间: 2007-9-8 14:25
原帖由 郑鸣谦 于 2007-9-8 11:31 发表
《桐城县志略》载:张文瑞公宅旁有隙地,吴氏越界用之。家人驰出于都,公批诗于后,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遂撤让三尺。吴氏闻其义,亦退让三尺, ...

[attach]27026[/attach]
作者: 不惑大师    时间: 2007-9-8 14:25
原帖由 jimmy_z 于 2007-9-8 11:40 发表

今年去看过这条巷,可惜是后来翻修的,不过六尺巷两侧的香樟倒有些年头,形成林荫.入口新建的碑文上就刻着这段家书.

[attach]27027[/attach]
作者: 不惑大师    时间: 2007-9-8 14:28
哎,后司的一些秀才,

向来喜欢拿人家忽悠人的东东再来言之凿凿地忽悠人...唉...

给出几个关键词,你们自己去研究吧.

明 林翰  《诫子弟》(何事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也无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与此诗类似的典故有:

明  郭朴 仁义巷(河南安阳)

明  舒芬 让墙巷(江西南昌)

明  冯博 义和巷

合肥   龚万巷

此事还有郑板桥版、曾国藩版...等等等等,多得不胜枚举.

凭啥那桐城六尺巷的清朝版就是正宗?况且那桐城人如今自己也说不灵清了,

有说是张英写的,有说是他儿子张庭玉写的,有说对家姓吴的,有说对家姓方的,有说对家姓叶的...

嘿嘿,反正这直截了当叫"让巷"的貌似全天下就咱天台独个哈

其实这诗道出了人生处世的很好哲理,究竟出于何处已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几个朝代都能被四面八方所引用相传,说明其真理性是有生命力的...呵呵
[attach]27028[/attach]

[ 本帖最后由 不惑大师 于 2007-9-8 14:54 编辑 ]
作者: 破马甲    时间: 2007-9-8 15:57
非常好的一首歌,第一次听到.曲和后期制作都非常不错,遗憾的是歌词缺乏新意和天台特色!

总体评价可以打90分以上. 好听~~~~
作者: jimmy_z    时间: 2007-9-8 16:03
经鉴定,大师完全符合秀才气质!!!!
俺只是想到了桐城有个六尺巷,因为礼让谦虚的这种精神与让巷相符.
与秀才俺很远,俺只是个老百姓.
谁让人家是“文都”!!!!她有这话语权,再说就算是张廷玉写的,他也还是张英的儿子,桐城的人!对过住的谁谁不重要!

与大师聊天就得要有石头的精神!
作者: 不惑大师    时间: 2007-9-8 16:15
哎哟呀,米想到楼上的主动对号入座是个秀才哇 晕,还顺带捎上俺了[attach]27034[/attach]
作者: jimmy_z    时间: 2007-9-8 16:19
噢,自作多情了哎
惭愧,难为情滴  /lh
在此取消大师秀才之职称
作者: 郑鸣谦    时间: 2007-9-8 16:43
哈哈,在说偶呢,昨晚通宵,看走了眼啊。对不住大师啊。
至于秀才么,你还是自己带吧,我不稀罕,也配不上。
作者: 破马甲    时间: 2007-9-8 17:43
你们羞不羞,都老大不小了,还那么较

讨论讨论这个歌曲的优美旋律行不?
作者: 水晶泡泡    时间: 2007-9-9 16:11
今天真的长见识了哦
作者: 龙头    时间: 2007-9-9 16:15
小小问题,牵出了这么大的一个学问啊 ?
作者: 水晶泡泡    时间: 2007-9-9 16:26
是哦
以前很多都不知道的呢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150.109.146.88/)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