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史春波
“宏克”,在天台很有点名气。
他是一名天台的网友。很多人都说,他是个有意思的好人。
他热心慈善——每年的这个时候,他都会在网上发帖,寻找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新生,帮他们交学费。
他又很有原则——每个学生,他只愿意帮助一年,理由是:进大学后,这些孩子有能力勤工俭学了,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他是做什么的?他为什么要帮助这些孩子?他自己又有什么故事?
他的身份一直是个谜。除了“宏克”这个网名,大多数人对他一无所知。
昨天,天台当地公益组织——红心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的善款,“宏克”已经汇到他们的账户上了,一共15万元。
连续三年发“寻人启事”
为助学他已捐款41万
和前两年一样,高考过后,天台的后司街论坛,一则“寻人”启事又准时出现了。
发帖人还是这个论坛的老朋友“宏克”。
今年,他要资助15名左右的天台籍大学新生。条件是:家庭贫困,高考分数线在二本以上。
他会给每名学生1万元助学金,还要送他们一句“立志成才,回报社会”的话。
找人的工作,他全权委托给了“红心社”。这是当地的一个公益组织,有四五十个志愿者,参加过寻访抗战老兵等公益活动。
“宏克”第一次发帖寻人,是在2011年6月23日。
当时,他汇了5万元善款,到红心社的爱心账户,拜托志愿者寻找10名家境贫困的大学新生,资助他们每人5000元学费。
结果爱心社找到了20个符合条件的学生,一时间难以取舍。
正为难的时候,“宏克”又汇来了5万元善款——20个学生,他全“收下”了。
第二年,他主动把资助学生的人数提高到了20个,每个人8000元。
今年,他说:“8000元太少了,每个人1万元,15个左右。”
“今年的15万元钱善款,已经打到我们的爱心账户了。”昨天,红心社的负责人,律师陈松涛向记者证实。
算一算,他已经捐出了41万元的助学金。
每个学生只资助一年
从不轻易现身
陈松涛很快发现,“宏克”虽然热心资助学生,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则。
“他发寻人启事的第二年,有个学生找到了我,希望能通过我联系上宏克。”昨天,陈松涛告诉记者。
这个学生,就是上一年拿到5000元资助款的20个学生之一。这一年,他又一次遇到了学费上的问题,希望“宏克”能跟以前一样,再帮帮他。
然而这一次,“宏克”的回答,让他们都有些意外。
“他让我告诉这个学生,作为一个大学生,他已经有能力通过打工,解决自己的学费了,不需要让别人再帮他。”陈松涛说。
这也成了“宏克”资助学生的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每个学生,他只资助一年。
可能是因为他的坚持,这个神秘的“宏克”,再次引起网友的热议。
可三年来,他的身份一直无人知晓。
一个网名为“忘忧草”的志愿者说:“到现在我们都没有和他直接接触过。他是男是女,姓什么,叫什么,我们都不知道。我们之间的所有交流都是在论坛上进行的。”
她说,就连转交受助学生名单,双方也是通过中间人进行邮件转发,没有直接对话过。
朋友口中的他
热心慈善,有自己的原则
昨天,记者辗转联系上了“宏克”先生的一位朋友。
“他不是为了宣传。”朋友说。
一个真实的“宏克”,在朋友的口中,渐渐鲜活了起来。
这位朋友说,“宏克”,是一位“先生”,今年41岁,姓张,天台人,现在杭州办公司。
他有个好母亲。小时候,他的家境一般,但不管村里谁家有困难,他的母亲总会伸手帮忙。
耳濡目染之下,“宏克”也成了个热心公益的人。
“他和我说过,他就是受了母亲的影响,要多做好事。”朋友这样告诉记者。
在他眼里,“宏克”先生不仅是个好人,还是个有意思的好人。
比如他那条“只资助第一年”的规矩,“宏克”就有自己的说法。
“第一年交不起学费是家庭的原因,但读了大学以后,你可以自己去打工、去勤工俭学。如果还来要钱,那就不值得帮助。”
“宏克”先生还喜欢用不同的名字捐钱,有时只是一个数字代号,因为这样“看起来人多一点”——他希望用这种方法,号召更多的人来做好事。
这也是他几年来热心助学的一个原因。
“现在我帮助这些学生,以后他们成才了,做老板了,很可能去帮助更多的人,这样力量就更大了。” 朋友说,“宏克”先生经常这样说。
宏克 发表于 2013-7-5 07:09
楼上讲得对 !每个人的爱心是一样的 !
看你的小说,你好像住临安 ?你在东部软件园一带地方上班过? 呵 ...
欢迎光临 后司街 (http://150.109.146.88/) | Powered by Discuz! X3.2 |